独立学院公共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
2022-01-01周海燕吴天国
周海燕,吴天国
1.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2.中国矿业大学后勤管理处
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都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高校教师也都在各门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元素,把“课程思政”落实到教学过程当中。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为应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落实“课程思政”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于2019年启动了“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作为我院首批获批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组主动转变思路,秉持“三全”育人理念,以“计算思维”培养为抓手,注重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努力扩宽学生国际视野,建设课程配套思政教育资源,在“课程思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建设经验和成果。
一、深入分析学情,着重整体设计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属于通识教育类课程,既有理论部分也有上机实践部分。选择这样一门覆盖面广,影响较大的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研究,有比较突出的示范意义,并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筑牢高校“立德树人”根基。
综合分析独立学院新生特点,发现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面临以下困难:课时不够,课程侧重知识点的讲解,任课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在课程思政方面没有系统设计,缺乏整体把控,课程思政内容零散且随意,对课程思政教育的绩效也没有明确的考核机制。
基础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要从“学院-系部-课程”三个方面从上而下加强系统设计和整体设计。首先学院层次,要从政策制度方面给与支持,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改革考核机制等措施,来激励基础课程任课教师在完成课程知识体系教学目标的同时,在基础课程中积极探索开展思政育人实践,开创“教师重育人,课程有思政”的良好局面;其次从系部层次,基础教研室和专业教研室通力合作,定期召开示范课程和精品课程观摩课,聆听名师大师课程育人经验,构建“基础-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一体化课程思政体系;最后从课程层次,任课教师要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者先受教育,从而更好发挥课程思政主体责任。基础课程的教学团队通力合作,通过重构教学大纲,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结合课程特点适量适时引入课程思政元素,打造一体化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等方式,充分发挥基础课程的“课程思政”作用。
二、多措并举,打造基于“项链”模式的“四结合”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在对课程学情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组综合采取多种措施,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基于“项链”模式的“四结合”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本门课程被学院选定为第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之一,经过两年的实践,项目已通过了学院专家评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与好评,课程建设经验也被其它基础课程借鉴和引用。
(一)重构课程教学大纲,强调“思政”教学目标
新教学大纲结合我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全程以“计算思维”培养为抓手,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快速学习能力,此外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帮助学生开拓全球视野。每一章节都要对思政元素引入的时间节点和应达到的教育功能进行细化,在完成知识体系教育的同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
(二)基于“项链”模式,构建“四结合”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课程组基于“项链”模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巧妙加入与课程紧密关联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在课程主干内容这条“项链”上镶嵌了像“钻石”和“珍珠”一样的思政元素,构建了“四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课程思政不能流于形式化,而应该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思政教育时机,积极拓展育人渠道,因地适宜引入思政元素。课程组在历经两年的深入挖掘和潜心研究下,在实践中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四结合”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1)“线上线下”结合。本门课程获得江苏省2019年在线开放课程立项,课程组组织骨干力量积极录制微课、建设慕课。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顺利上线,除了传统的线下课堂,课程组还积极开展线上教学。线上线下结合,通过翻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快速学习。
(2)“课内课外”结合。本门课程积极开拓第三课堂,开发了基于微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平台,不仅提供了课程的学习资源,而且通过推送时事热点,励志人物传记,学科发展前沿和热门技术等内容,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培养独立的思辨能力。同时本门课程上机实践与大学生社团活动紧密结合,如开展PPT演讲比赛,演讲主题要求积极向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3)“基础与专业”结合。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全程以计算思维培养为抓手,课程组教师针对所带专业的不同,深入挖掘专业必须的基础知识,启发学生学习独立思考,着重培养借助于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并和专业课的思政教育无缝对接。
(4)“教学与管理”结合。本门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用性极强,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务和学工等管理部门,日常要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处理各种信息,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课程组邀请学院管理部门有关老师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以讲座的形式,现身说法,与学生分享宝贵的工作经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学会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三)完善和丰富课程配套教学资料,构建一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课程组修订了原有的自编教材。通过教材中嵌入的二维码,在一些特定的教学章节,适当引入思政教学案例; Word部分的实验素材,除了保留原有的入党申请书的编辑案例,还与大学生涯设计紧密结合起来,Excel和PowerPoint部分也引入思政元素,如励志故事,爱国主义教育的演示文稿设计等。本课程获批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立项,课程组积极建设线上教学资源,根据知识点录制了配套微课,微课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也突出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此外,课程组带领学生,设计并开发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学习小程序,也着重突出课程思政资源的建设。
三、总结
选择覆盖面广,影响较大的面向大一新生的公共基础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和示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课题的研究强化了任课教师“立德树人”的意识,对教师队伍具有教育意义和示范意义;课题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培育人的综合素养过程中牢筑理想信念;课程组注重整体设计,创新模式,基于“项链”模式,协同育人,构建了“四结合”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力求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