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性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创新探析*

2022-01-01宜宾学院李祖国袁超李成香

区域治理 2021年31期
关键词:服务队党性志愿

宜宾学院 李祖国,袁超,李成香

志愿服务是指为促进社会进步而自愿付出时间及精力开展服务工作,其精髓是奉献。党性修养是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宜宾学院国际教育学部“希望之翼”党员志愿服务队完美地将志愿服务开展与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连接在了一起,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可操作、易推广、接地气、受欢迎的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的工作思路。

一、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重要意义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世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说到:“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宜宾学院国际教育学部“希望之翼”党员志愿服务队为了响应总书记的号召,积极投身于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宜宾市翠屏区金坪镇一步滩小学、宜宾市翠屏区思坡镇新龙校区和金城校区三个签约支教学校带去了英语知识,展现国际教育学部学子师者担当,点亮了孩子们英语学习兴趣的星星之火。

(一)志愿服务是坚定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客观需要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党的奋斗历史表明,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的事业不断成功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宜宾学院国际教育学部“希望之翼”党员志愿服务队作为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平台,帮助大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内化党的宗旨,牢记党的使命,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确立人生发展的方向,将其塑造为成政治坚定、思想成熟、专业知识过硬,德才兼备的合格大学生。

(二)志愿服务是加强大学生党员意识的重要途径

作为党内的新生力量,大学生党员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改造、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宜宾学院国际教育学部“希望之翼”党员志愿服务队的成员时刻铭记自己中国共产党员的身份,坚持党的领导,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学习党的理论,在支教志愿服务过程中,做表率、敢担当,强化了自身的党员意识,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积极承担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三)志愿服务是强化大学生党员宗旨意识的有效抓手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宜宾学院国际教育学部“希望之翼”党员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密切了与支教服务地群众的联系,倾听他们内心的呼声,大学生党员在这个过程中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不忘为人民谋福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以人民为中心,将自己的专业所学无私地传递给了大山中的孩子;牢记自己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没有特别的荣誉,没有特别的权力,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中,说群众话、讲群众话、做群众事,做新时代人民利益的代表,培养了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提升了自身的党性修养。

(四)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党员自我完善,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

参与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党员增强党性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实践能力和锻炼其党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宜宾学院国际教育学部“希望之翼”党员志愿服务队就是一个锻炼大学生党员党性的典型平台,大学生党员开展志愿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同时也能够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并不断更好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与此同时,提升了自身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客观真实地评价他人,学会与组织沟通,增强对组织的认同感;学会了与社会进行沟通,在实践中科学地认知社会,有效地参与社会,积极地影响社会。

二、志愿服务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并承载了大学生党员的党性锤炼的功能。结合宜宾学院国际教育学部“希望之翼”党员志愿服务队的成功案例,并分析当下部分高校在志愿服务方面由于缺乏完整的组织管理机制、健全的制度保障、思想认识不到位等因素,致使志愿服务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削弱了志愿活动对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的功效,探析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路径。

(一)志愿服务与党性教育的规范化欠缺

规范化约束下的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与党性教育的结合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然而,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规范化管理的重视程度还比较薄弱,致使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效果不明显。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规范化欠缺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缺乏整套的组织管理机制易致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管理上的脱节和滞后,不利于打造一支高效、专业、默契的志愿服务队伍;另一方面是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缺少一套完备的规章制度,主要表现在缺乏明确的志愿服务准入标准、培训体系、制度规范、监管机制、评价机制,易致使志愿服务纪律性不强,流于形式,后劲不足,获得感和认同感不强。

(二)志愿服务与党性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实效性是检测志愿服务与党性教育成效的重要依据,然而,当下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还比较欠缺,部分志愿服务活动具有形式主义,缺乏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突出特点,志愿服务主题的确定,流程设计和效果评价与反馈都与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存在较大脱节。究其原因,首先是,大学生党员志愿者以三、四年级的学生为主,长期的志愿服务经历易致使他们滋生倦怠,其次是,他们面临着较大的升学与就业压力,没有足够的时间投身志愿服务活动,最后,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缺乏系统性的岗前培训,加之志愿活动缺乏与所学专业的契合度,导致他们难以将专业所学应用到服务实践中去,难以获得志愿活动的体验感与成就感,逐渐消磨了他们的热情。

(三)志愿服务与党性教育的协调性不够

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与其党性教育都有服务的共性,其中党性教育又有其身份的特殊性。一方面,要协调好志愿服务中身份叠加的问题,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党员拥有志愿者和中共党员的双重身份,为了更好识别和监督大学生党员的志愿服务,大学生党员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佩戴党徽,亮明身份,同时用高于普通志愿者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要协调好党员服务义务性与志愿服务自愿性的关系,尽管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将党员的义务性与志愿服务的自愿性良好地衔接在了一起,但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时,仍要突出活动的组织性,充分考虑大学生党员的个人意愿和专业特长,突出志愿服务对锻炼党性的意义。

三、基于志愿服务加强党性教育的途径

针对部分高校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结合宜宾学院国际教育学部“希望之翼”党员志愿服务队的成功典型经历,本文拟从志愿服务机制健全、订单式志愿服务开展、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三个层面探索志愿服务活动与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提高的路径,切实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志愿服务的稳定性、实效性、连续性。

(一)健全志愿服务机制,增强志愿服务稳定性

志愿服务机制的健全对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是实现志愿服务稳定性的重要保障。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注册制度的顶层设计,便于志愿服务组织分类管理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以及志愿服务情况,同时,增强大学生党员志愿者的归属感。另一方面要探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网络化管理机制,将志愿者服务数据信息化、网络化,实现线上查阅—报名—签到—反馈一体化,实时更新党员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信息,便于监督规范志愿者行为,提高志愿服务效率,让志愿服务网络有监督、阵地有坚守和法律有底线,从而更好地监督和管控大学生党员的志愿服务活动,锤炼其党员党性。

(二)开展订单式志愿服务,增强志愿服务实效性

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要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过程中提高党性修养,贴近群众实际、贴近群众需要、贴近群众生活,这有助于拉近大学生党员与群众的距离,切实增强志愿服务实效性。开展订单式志愿服务有三个要点,其一,要深入实际调查人民群众的真实需要,把脉群众内心关切,开展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志愿活动。其二,要根据前期实地调研的结果和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群众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帮扶结对协议和志愿服务订单,让志愿服务的初衷真正落到实处。其三,要乐于听取群众的建议和要求,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三)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增强志愿服务连续性

建立志愿服务评价激励机制,发挥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对锻炼大学生党员党性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为此,一是要探索建立党员自我评估、组织评估、服务对象评估等综合性评估体系,建立“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党性锻炼”的备案登记制度,从定量和定向两个维度对大学生党员志愿者进行服务效度的评价,将评估结果与党员评优转正进行挂钩,对大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同步到网络管理平台,同时注重发掘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并对优秀个人以及集体进行表彰推广。二是探索建立过程性评价体系,及时向大学生党员传递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同时建立党员志愿服务负面清单,对志愿服务中流于形式、缺乏实效的表现进行登记通报,以此增强志愿服务连续性。

注释

①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世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猜你喜欢

服务队党性志愿
以志愿,致青春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江苏省射阳县的“书法拥军志愿服务队”
蒋王社区:打造“侨之家”、同心桥服务队 以侨为“桥”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小行动 大志愿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学思磨党性 信奉廉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