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河网地区特大型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考
2022-01-01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苏春丽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苏春丽
一、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需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建设美丽中国为己任,方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建设美丽城市、享受美好生活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平原河网地区城市水土保持是实现提高生活质量的百姓期盼,是建设世界一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福利。八十年代以来,水土流失防治进入了一个以小流域为单元结合“山水田林路系统治理”的理念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新阶段,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小流域治理成绩突出。之前的小流域治理基本是针对山丘区,即以分水岭和出口断面围成的面积比较小的闭合集水区,而平原区河网水系发达,最重要的是针对水环境方面的整治,传统的城市河道环境整治项目一般只重视河道本体,忽视了整个流域的整体关系,造成很多河道综合治理后,效果不佳。平原区的城市化建设又尤为迅速,然而,快速城镇化的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寻求城镇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是当前国际城市发展的大体趋势[1]。本文拟在传统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上,为平原河网地区城市水土保持提供一些参考思路,以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平原河网地区城市水土保持
(一)现状
1995年,“部分沿海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座谈会”召开,水利部首次提出了城市水土保持的说法。深圳积极探索将海绵城市建设与“治水”“治城”相融合的平原城市水土保持。广东省自2008始,愈来愈来注重频繁发生山洪灾害、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环境建设不协调的小流域建设。北京在2016年出台了《北京市水土保持条例》,对平原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出了明确要求。自2010年水土保持法修订后让平原区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有法可依,上海市水务局积极推进与水保法对接工作,先后制定了《上海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明确了在上海开展的生产建设项目应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范围规定,随后上海市又出台了《上海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规定了上海市水务局所管辖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土保持管理工作总体规定及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总体要求。随后上海市又印发《上海市河长制办公室关于推进生态清洁 小流域建设规划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推进城市水土保持治理工作。总之,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都在积极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尤其典型平原河网地区特大型城市上海的水土保持工作进展迅速。
(二)特点
平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并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土壤侵蚀,平原区河网水系发达,除自然营力(主要为水力)造成的水土流失外,主要为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还包括因水土流失而引发的水体面源污染等,同时,城市水土保持还肩负的人居环境改善的重任。
(三)存在不足
(1)认识不足
平原区城市水土流失主要成因为城市建设扰动破坏,各类建筑物阻隔,将地表径流分割,很难直观地看到侵蚀过程[2],人们会片面的认为平原区不存在水土流失。而平原区流失的水土就近排入市排水,人们又不自觉地认为即使平原区有水土流失那也没什么危害,但实际上会导致管道堵塞、河道淤积,甚至引起内涝积水、环境恶化。近年来我国的城市洪涝灾害多发,呈现洪涝灾害严重的反而是给排水设施完备的大城市。一边是庞大的排水系统尽力将暴雨径流排出,一边却是城市严重不足的地下水补给,但却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些都是因为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工作不到位而引起的。总得来说,城市水土保持观念不足,相关法律不完备,宣传教育不够,人们的水土保持意识淡薄。
(2)水环境不容乐观
城市河流规划、水土保持规划与城市规划层面缺乏衔接和延续,雨水和污水的分流管网不够完善,建设项目周围排水、沉沙、储水设施的不完整,使项目从建设初期到竣工新增水土流失加剧。企业和居民的小面积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引起了点源污染以及面源污染等严重影响了城市河道的水质,河流纳污能力超负荷。河流建设工程上裁弯取直使自然河流的蜿蜒程度降低,护岸等水利工程的修建加剧河流形态的不连续,硬质化的手段使河道变成了简单的混凝土防洪渠道,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河流的生态合理性及其生态链,导致河水浑浊、含氧量低,减少了生物多样性,进而导致水体的水净化能力下降。
(3)人为水土流失问题突出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活动扰动土地,破坏水资源和原地貌,损毁原有的水土保持设施[3]。同期,工程建设产生一定量堆土,在防护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刮大风时扬沙扬尘,下大雨时满路泥泞,泥沙流入排水系统造成淤堵。另一方面,大面积地表硬化造成降水不能下渗,无法有效补充地下水,同时城市排洪压力巨大。处理不当的城市生活垃圾和随意堆放工业废弃物等,均会阻塞河道,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也是引起或加剧城市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4]。
三、策略及建议
(一)强化意识、协同推进
面向社会广大群众、面向开发建设单位、面向领导开展宣传培训,让水土保持工作深入人心,让领导重视,开发建设单位明白,广大社会群众理解,同时推进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社会的关注。充分使用“河长制”平台,以河长制为基础,全面协调城建、环保、园林、水利、农业等相关部门,增强城市内设机构水土保持职能,形成以水行政主管部门为中心,多部门联合,各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协助,齐抓共管的大水保管理格局。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各自负责工作板块做好水土流失管理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承担起主管行业内的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督工作,各建设单位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全面推进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充分发挥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规划引领,投资有力
城市水土保持要结合城市发展现状及规划,纳入城市总体布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中,使城市、景观、水系、水利及防洪规划等彼此间协作互补,拟定利于水域空间的综合规划。充分发挥建筑屋顶绿化、道路透水铺装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降雨的蓄渗、吸纳和缓释作用,高效控制雨水径流,达成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自然积存的城市发展方式[5]。规范生产和开发建设行为,预防水土流失。对不同措施及其组合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综合采用“渗、滞、蓄、排”等方式,统筹实施水系保护与生态修复,加强城市防洪能力,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的宜居城市。通过规划,把河道作为一种环境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通过整治河道,发挥并提升河道的环境效益,提高周边两岸的土地拍卖价值。主动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EPC、特许经营等形式,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水土保持。
(三)预防保护、综合治理
生产建设项目务必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要求,水土保持方案的报审率、落实率、验收合格率符合规定要求。在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中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可行有效的城市水土保持措施,通过对边坡绿化率、屋顶绿化率、下凹式绿地的配置使建设项目满足水土保持中林草覆盖率的要求,而不是根据主体设计或规划已定降低水土保持要求。将雨水蓄积利用率、土石方综合利用率,透水铺装率、施工期土地临时覆盖率、外排水含沙量等指标纳入水土保持方案考核指标,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周边城市雨污水管网配置齐全,尽快保持原有河道蜿蜒形态,在上游建设污水处理厂,各废污水排放口污染物满足排放要求,污水经过上游处理后通过河流的自净,水质将进一步改善,在合适的地方设置初期雨水调蓄池助于解决城市面源污染问题,在下游利用天然洼地建设湿地或者人工湿地系统建设河水生态净化工程,利用自然生态净化原理将相对清洁的河水进一步处理,提高河水水质,河道两岸及河流上下游兼顾,因势利导,加强生态水域建设与管理,整体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
四、结语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土流失进一步加重。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持久且艰难的工作,一边要加强治理,另一边要巩固治理成果,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优美舒适城市环境。要有效调和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水土流失防治)之间的矛盾,就有必要用新的理念和思路剖析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注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文明建设,实事求是,动员一切力量共同努力,由政府领头,组织各相关部门多管齐下,推进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使该项工作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正向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与建设中的人为水土流失。争取达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得以防治、水土资源得以改善和合理利用、城市防洪安全有保障、生态景观得以改善、环境得以美化”的目的,为建设经济发达、生态宜居、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