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党建与文化建设共同引领“一体化育人”体系的研究*

2022-01-01沈阳大学苏文捷

区域治理 2021年31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大学

沈阳大学 苏文捷

高校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工作相互包含、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引领我国高校的发展方向[1]。对于高校而言,深入研究并努力构建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共同引领“一体化育人”体系,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提升文化建设软实力,高效高质量完成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党建与文化建设共同引领“一体化育人”的理论必要性

(1)党建与文化建设融合引领“一体化育人”的理论意义。高校党建工作直接关系到党在高校中的领导地位、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素质。大学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称,是高校校风、教风、学风的集中体现。高校党建的根本宗旨是育人,这是其区别于其他行业党建的特质,而大学文化又是高校党建与大学本质的内在契合,高校党建应通过大学文化这个重要载体,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整体育人。

(2)党建与文化建设融合引领“一体化育人”的必要性。迈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强大而深沉的文化力量支撑。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文化建设已摆在了更加显著的位置,文化强国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的有效途径。高校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主要阵地,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以文化育人、用文化强校”更应该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力点。对于高校来说,要在特色、内涵、质量上下功夫,要充分结合国家、省、市、校的实际情况,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为高校改革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3)党建与文化建设引领“一体化育人”实践探索的重要性。立德树人是高校首要的政治任务,必须要“全员、全程、全方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文化建设需要在党建引领下发挥重要作用。高校党建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障、制度保障和人才保障,引领大学文化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大学文化则为党的建设提供着力点、实践动力和丰富的内涵。因此,探索高校党建与大学文化建设引领“三全育人”的模式构建,不仅对于高校党建和文化建设引领“一体化育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2],而且对于提升学校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构建特色育人模式,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

二、党建与文化建设引领“一体化育人”的模式建构困境

从高校育人体系和党建体系来看,育人教育与党建工作之间存在着彼此脱离、融合度不够、党建与文化建设对于育人的引领作用不显著等问题,是高校党建育人体系构建所面临的主要难点。“一体化育人”模式的构建,尚缺少学校党委的顶层设计,全面统筹推进的整体性以及工作的落实落细,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建和文化建设工作与全员育人未形成系统合力

目前,高校在开展党建和大学文化融合过程中存在着深度融合度不够、与教育教学脱离、引领性不显著等系列问题。党建体系与育人体系的双向构建,仍未产生互动及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的良好模式,就育人教育实践来看,党建内容的理论性偏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紧密,绝大多数的学生认可度不够[3],教育教学体系仍未与基层党建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形成的有效合力不够强劲。

(二)党建和文化建设工作与全过程育人有效衔接不够

在全过程育人中,教育工作被划分为不同阶段和时期,并制定出各个时期的教育目标,使教育工作能够有序的开展。就目前的教育工作现状而言,党建和文化建设工作对于全过程育人工作过程中无法发挥出优势,整体性无法展现出来。对于学生来说,全过程育人就是将学生在上学、放学、工作、生活期间的所有事宜全部纳入教育学范围之中。对于普通的教师而言,拥有党员身份的教师群体对于当前所开展的党建工作以及学校校史校情了解程度越深,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党建要求与之相结合,制定出来的教学才能够既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又充分体现育人功能。从当前大部分高校的育人成果可见,这类成员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将自身的优势与能力发挥出来,也未对其本质做到深入的探索,整个党建教育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缺乏方向感,且衔接度不够。

(三)党建和文化建设工作与全方位育人的有机联动不足

高校育人体系的顶层设计有着庞大的工作内容,不同层面之间的连接性不强,党建工作与高校育人工作的关联程度不高,无法使各个主体得到充分的沟通[4]。高校在进行党建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顶层设计不够完整,“一体化育人”推进落实有差距,学校党群部门与行政部门、教育部门有机联动不充分[5]。高校实际上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但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却未将这一优势显现出来;顶层设计工作的设计与最终的实现是缺少以整体布局为指导,体制中不断创新与完善度不够,使得育人工作获得的保障度不足。

三、高校党建和文化建设引领“一体化育人”体系的构建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当前的社会教育环境下,各个高校应当积极开展党建文化教育活动,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使学校能够培养出政治思想觉悟更高的优质人才,助力社会主义建设[6]。高校党建与大学文化建设应当共同指引学校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具体构建方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联动机制,合力推进一体化育人

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基本框架是“党委领导、校长行政、教授治学、民主管理”,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要在这个基本框架之内。高校在建立完整的育人体系时,首要对“育”字做好把握,以此为教育活动开展的关键,积极构建协同联动、多方参与的育人机制。构建完善协同领导体制,强化优化协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协同评价机制,大力推进“一体化育人”机制。实施党员干部“一岗双责”工程,在党委的领导下,严格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上下畅通的沟通机制、权责明晰的工作机制、及时有效的监督机制,使整个高校上下能够在各种机制和制度的约束和领导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引领育人工作。

(二)整合有效资源,提升一体化育人成效

加快推进育人资源的整合和精简,推动党建和文化建设工作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是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并运用好,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等党群部门,教务处、科技处、人事处等行政职能部门的思政教育元素和功能。二是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功能,推动思政课创新改革;加开多门有价值、有意义的公共选修课程;推进“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深入发掘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推进日常思政教育课程化、学分化,在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共同指导下,将创新创业、社会调研、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纳入整体思政课教学计划。三是有效整合文化资源。通过校史馆、博物馆、公共媒体、文物标识等重要载体,统筹挖掘并设计好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合力发挥育人作用。

(三)夯实育人队伍,强化一体化育人保障

配齐建强一体化育人工作队伍,实现同向同行、互联互补。一是推动形成全员育人格局。实施校领导联系学院、中层干部联系专业、政工干部联系学生的制度,结合省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根据学校实际,开展校本研究,推动全员共同关注、研究和创新育人工作。二是推进育人队伍交流融合。引导教师将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优选德育导师、学业导师和创新创业导师;推进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三方协同合作,党政领导与一线教师协作,形成协同效应。三是强化全员培训。学校要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党员活动,结合工作实际,定期开展育人培训,着力营造全员育人氛围,重点打造学校育人品牌。

四、结束语

“一体化育人”模式的构建,不仅能够解决学生成长困惑和问题,也能促进党建和文化建设工作在高校持续发展。高校党建和文化建设引领育人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保证渠道的完整性,学会运用党建育人的各种有价值的资源,并不断修正,借助理论指导、思维创新和实践,使党建工作在育人方面的影响力加大加深,并获取充分的保障。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大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留白”是个大学问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