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1-01鲁东大学盈科法学院王璇璇

区域治理 2021年31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社工本土化

鲁东大学盈科法学院 王璇璇

一、引言

30多年来社会工作在我国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看到巨大成果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社会工作还没有真正融入我国的社会治理体系,没有成为制度和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社会工作专业在现代化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本土化不仅是党执政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新时代,社会工作本土化仍然是社会工作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必由之路。如果不能实现本土化,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必然会面临政府接受度差、民众适应度差的困境。

二、新时代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影响

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提供了重要的时间坐标、实践指导和方法论。指明我们要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政治判断对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面临的客观环境做出了清晰的判断;“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新时代社会工作提供了实践指导,社会工作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1]。

三、新时代社会工作本土化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工作群众基础薄弱

社会工作形象模糊,人民群众不知道什么是社会工作,也不了解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其原因是多样的,首先,政府对社会工作的宣传与扶持力度不够,导致人民群众对社会工作的工作内容不清楚,对其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不了解。其次,现有的一些社会工作机构尚未成为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开展社会服务的基本平台[2]。机构开展工作的特色不明显,没有对群众的生活带来显著影响,无法在群众之间推广社会工作。最后,我国受传统思想影响深重,群众具有“家文化”情节,强调家庭对个人的重要性,早已形成以家庭为单位解决问题的社会共识,对本土社会工作的发展造成阻碍。

(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规模有限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人才数量和质量还远没有达到要求。在数量方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缺口大,在质量方面,持证的社会工作者比例较低。从高校层面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存在缺陷,学生对该专业的了解浮于表面,各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大多是从其他学科调入,本土化经验不足,部分专业课程的设置局限于在学校内“闭门造车”,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从社会层面看,社工的社会地位有待提高,薪酬较低、晋升空间有限、工作内容繁琐等多种因素造成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作为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者,缺乏社工人才,本土化将难以发展。

(三)社会工作服务效能有待提升

中国社会工作实践发展迅速,在保护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改善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成效得到充分彰显。然而,社会工作的服务效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有的社会工作服务系统落后于时代的变化发展,因此,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矛盾和满足社会成员需求方面并不十分有效,专业化程度尚有不足。其次,社会资源相对短缺,资源链接与整合难度大,人情社会、市场机制等多种因素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阻碍社会工作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影响社会工作服务效能的提升,也是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之一。

(四)体制机制尚不健全

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自上而下的本土特点,在以往的制度建设下,政府在社会工作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大部分服务由政府提供,民间机构的社会参与程度相对较弱,导致社会工作对政府依赖性强。进入新时代,社会工作体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在领导机制方面,需要建立多部门紧密合作的工作格局;在服务机制方面,社会工作服务平台相对不足;在保障机制方面,要建立多元化的资本投入机制。因此,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民间机构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必然对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产生积极作用。

(五)社会工作地区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社会工作在我国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然而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土社会工作发展具有不平衡,区域差异大的特点。当前,我国的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现代化水平高的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社会工作专业化程度高,发展速度快,在群众之间的普及率也逐年增高,并且建立了一系列监督管理制度,而西部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步伐缓慢,对社会工作的重视程度,接受程度都相对滞后,绝大多数群众都无法享受社会工作服务。其次,社会工作局限于大城市或较为发达的地方,农村社会工作活动开展较少,地区发展不平衡已成为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对策

(一)有效提高社会工作的认知度

政府应积极弘扬社会工作精神,普及社会工作知识,发挥社会工作宣传的引领作用,改变群众的思想认知。政府可以会同社会工作机构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例如社工知识竞答、社工体验日、社会工作活动等,通过主题宣传活动,促进社会工作融入社会、走进基层、服务群众,增强群众对社会工作的认识程度。群众需求是社工机构提供服务的第一信号,社工机构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社会工作者应将“家文化”融入社会工作,积极主动的帮助群众,与人民群众建立信任。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社工机构以及社会学者的积极探索,将极大的提升社会工作在我国的认知程度,更快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

(二)重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与吸纳

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增强社会工作专业的多样性,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体系建设,加强对本土化社会工作的研究,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总结本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与社会现实相适应的社会基本哲学、理论基础,积极开展案例教学,重视实务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高实践能力[3]。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广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培训,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多层次薪酬体系,畅通社会工作者晋升渠道,向高级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提供职业津贴,不断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地位,吸引人才,减少专业人才流失,壮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三)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效能

加快推进社会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形成适合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工作标准,推进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标准化和社会工作服务改革,建立与社会现实相适应的职业道德,不断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程度,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复杂的社会需求。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利用最全面的社会资源帮助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服务效能,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服务基层群众,着眼于社会现实,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让社会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四)建立健全社会工作发展的体制建设

首先,对政府的职责进行重新定位,强化社工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的服务职能,政府对社会工作只负有指导和监督责任,不要参与到具体的服务项目中,提高社工机构的相对独立性,扩大社会工作的主体多元性,减少对政府的依赖性。其次,加大扶持社工机构和非政府组织运作,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社会工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保障社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推进社会工作平台等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整合,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工作服务网络,推进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化,建立健全社会工作发展的体系和机制。

(五)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地区平衡发展

政府部门应运通过财政补贴和政策倾斜等多种方式支持西部地区和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基于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色,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经验,加快在西部地区和农村建立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引进社会工作人才,创造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的服务模式,在基层群众之间推广社会工作服务。实施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牵手计划,选取优秀的社工机构进行跨省帮扶和省内帮扶,链接地区资源,帮助西部地区和农村培育社会工作机构,培养社会工作人才,以此改善社会工作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实现社会工作区域间统筹协调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受到空前的重视,然而在理论与实务方面仍然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差距。社会工作的对象是社会中具体的人或事,社会工作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的引入与应用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专业社会工作理论与中国的现实国情相结合,解决中国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与时俱进,创新理论与方法,坚持实践,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社会工作本土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解决中国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加快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社会才能更稳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社工本土化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新格义”阐释: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的本土化问题
A Social Crisis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角色理论下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困境研究
青春社工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深化本土化战略亚太仍是博世的主要增长区
许冠文喜剧与香港电影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