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观视域下“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思政实践与思考
2022-01-01吕姗
吕 姗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艺术系,河南 济源 459000)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放在工作首位”[1]。幼儿教师在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幼儿卫生与保健。“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通过重点介绍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诸多因素及幼儿常见的传染病知识,挖掘课程思政微要点、打造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新模式,增强学生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塑造具有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新型教师队伍。
一、“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路与方案
(一)以教学理念为根本,渗透专业课程思政新价值
生命观育人与课堂教育如何有效融入,是教师应思考的问题。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以提高自身修养为抓手,加强课程顶层设计,树立生命观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树立尊幼、爱幼良好师德,强化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坚守教育初心,致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2]。在“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更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3],构建以“生命观教育”为始终的课程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感悟和理解幼儿的生命个体,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当前一些幼儿园“虐童”和“性侵儿童”的事件仍见诸报端,这是对生命的极大漠视。因而,教师在讲“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时,应以普及幼儿生理解剖特点为基础,把握生命体脆弱性及幼儿被关爱性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具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担当的品质,达到尊重生命、以幼儿为本、全面呵护童心的教学目标。
(二)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挖掘专业课程思政新内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课程教学应不拘泥于形式,将知识、能力和情感教学目标贯穿教学体系始终,引导学生系统掌握学前儿童安全观、卫生保健观知识,秉承全方位育人教学理念,具备观察和分析幼儿现实生活中卫生现象的能力,能够采取恰当的措施保证幼儿的生命健康。同时应深入挖掘思政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保育观和生命观,尊重、热爱和保护幼儿生命。
(三)以教学方法为依托,聚焦专业课程思政新主线
教学提升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法,不断加大教学方法改革力度,融入思政元素教学理念,全面提升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才有保障。因此,在教学中,可采取教师讲授、视频播放案例等,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兴趣,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共鸣;同时可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前一周将教学资料上传到智慧课堂公共资源平台供学生自学,并将课程中需要讨论的内容一并展示。以该教学为例,由“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学习延伸出社会学、伦理学等问题的思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进行预习、自学,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头脑风暴[4],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答疑解惑。学习的过程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沟通表达、团结协作以及资料检索等的综合能力。另外,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团体合作,围绕学习主题制作宣传报、开展主题辩论等活动,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育人效果[5]。比如,讲授“意外事故预防”时,教师可以播放急救视频片段或引导学生参与应急处理模拟,让学生从心灵深处体悟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和团队协作意识,同时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学会各种规范的操作技术;讲解“常见疾病预防”时,教师可以采用TBL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协作,朗诵、制作宣传报、拍摄视频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以教学内容为抓手,融入专业课程思政新元素
课程思政教育不是专业课教师的“独角戏”,需要思政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后勤工作者等同向同行,共同配合。因此,在课程中,应当构建教师、学生与管理人员共同体理念,将课程思政教育设计贯穿课程教学始终,营造“全员、全程、全方位”教育模式,达到同频共振的教学效果[6]。例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树立全局理念,将“生命观教育”“法制教育”等全方位输入、多元素融入,形成“全程”教育理念。全面融入《妇产科医生》《婴儿日记》《幼儿园》《小人国》《来自星星的孩子》、幼儿园现场案例等幼儿喜闻乐见的视频,挖掘思政元素;创新线下教学模式,尝试邀请辅导员、班主任、后勤医务人员等共同参与课题活动,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传染病预防”大讨论,并在系公众号里发布预防传染病妙招等软文,对学生进行生命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
(五)以综合评价为手段,提升专业思政教育新效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等教育在构建专业课程评价体系中的基准线。因此,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评价中尤为重要。对学生专业课程评价时,除了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量化评价,还要充分参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例如,在对课程进行评价时,摒弃传统考核单一模式,增加课程思政考核比重,四方面多维度量化考核:一是利用企业微信中智慧课堂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情况详细记录,如课堂出勤率、参加头脑风暴次数、答疑讨论情况、抢答情况等,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应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认真的基本职业素养[7]。二是学生提交的作业任务、撰写的征文等,考察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创新意识;三是对学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问卷设计里有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和幼儿生命关照的的价值取向;四是观察学生日常行为,并详细记录。如:在讨论幼儿园教师为了让幼儿服从管理,做出殴打幼儿等不良行为时,若学生质疑或愤怒情绪表现时,断定课程思政初步目标实现[8]。同时,注重构建以教师评价为主导+学生自评为主体+同伴评价为辅助的多元评价模式。学生自评是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自我评价是德育内化的关键部分,是有效的评价方式。但是,自我评价需把控主观性易放大特征,强化教师评价客观性,为教学价值导向提供有利保障,并辅以学习小组成员等外部评价实现评价效度和信度。
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一)教学准备
1.案例背景。教学内容为第二章第一节健康概述中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知识目标为理解健康的含义,了解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能力目标为对学前儿童身体健康进行评价,找出影响其健康的因素;思政目标为知道人类健康与人、自然等息息相关,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把握人与自然共生、人类和谐共存思想,具备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2.案例准备。以朱景林教授提出的三类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为依托,即直观例证型、示范引导型、实践情境型[9],从网上精心选取思政素材并进行整合。如:“大自然的‘报复’”片段;新冠肺炎疫情纪录片;我国和国外新冠肺炎疫情确诊、治疗人数对比图;等等。
(二)教学实施
在专业课中渗透思政教育实施过程包括课前启发式教育、课中体验式教育、课后感悟式教育[10]。具体实施如下:
1.提问导入,激起兴趣。人类健康是一项规模巨大的系统工程,那么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到底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作用于人类健康的。启发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列举相关内容。
2.视频欣赏,直观感知。继续带着对上述问题的思考,观看“大自然的‘报复’”片段。大自然以近乎残忍的方式警示我们:破坏自然、不尊重自然规律,就会招致自然的报复。敬畏生命、敬畏自然、不能只是口号,需要我们付出行动,珍爱生命、珍爱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生灵,更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怀有一份敬畏之心、友好之心,与野生动物共生共在。敬畏不是示弱,是和谐共生,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肆意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招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3.课堂讨论,深入思考。抛出话题:仅凭我们自己爱护生命,尊重自然是否就可以获得健康?学生陷入沉思。继而播放新冠肺炎疫情纪录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们的健康遭遇威胁,医护人员、解放军、志愿者等纷纷冒着生命危险为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作出贡献。短短数十分钟的视频却能让学生们对思政案例有更为直观的了解。感人的画面、朴实的语言、各被采访人物饱满热泪的回忆,很容易引起学生们情感的共鸣。学生交流讨论视频带来的感受,印象或感触最深的部分,进而引导学生们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层面拓展人类健康的影响因素。帮助学生明白马克思的主张:人是现实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疫情面前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个体的生命安全与他人休戚相关,一个病毒携带者影响着一个家庭、一个社区。因此,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亿万中国人民在这场战斗中凝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11]。
4.活动延伸,拓展深化。呈现国内和国外新冠肺炎疫情确诊、治疗人数对比图,引导学生用全球视野讨论人类健康问题,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近年来,传染病防治问题凸显,新冠疫情给全人类上了典型一课,病毒防治更需要世界各国和衷共济,同心协力。中国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依然竭尽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无私援助,为全球疫情防控争取了宝贵时间,再次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力量。中国的成功抗疫与中国的大义之举,向全世界诠释了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者[12]。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增强民族认同感。培养学生爱护身体生命,守护精神生命,增强生命韧性意识[13],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时代新人。严格落实学校疫情防控要求,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发挥专业特长,用音乐、绘画、舞蹈等不同形式宣传传染病防治方法、为中国防疫打call,拓宽生命宽度,增加生命厚度。
(三)教学反思
任何一个案例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需要持续通过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案例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同时,思政案例只有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让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通过音乐、绘画、舞蹈等多种形式加以总结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