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2022-01-01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朱秋莲
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朱秋莲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至关重要,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这就要求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阅读与写作教学,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方法与技巧,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既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要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引导学生科学掌握阅读和写作方法
掌握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有效手段。落实到日常学习中,学生如果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够进行更为有效的学习,获得更为理想的分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锻炼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开展各种阅读比赛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相关的阅读方法与写作技巧,让学生多读,多记,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成绩。
以《坐井观天》的教学为例,在讲完这篇文章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总-分”的结构形式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通过随堂练习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可以学生安排写作观后感的任务,不断提升的学生写作能力。另外,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学习,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再如,在教学《师恩难忘》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并让学生自主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随着进一步的深入阅读和剖析,学生对文章内容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还能有效借鉴并运用文中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学生学完课堂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描写一种动物或植物,并布置写作读后感的任务。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教师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教学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各种表达方法与写作技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又如,在讲解《郑成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各种学习资料,让学生学习郑成功的精神和品质。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让学生对文章有大致的了解,再对某些段落进行仿写。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学习文章的修辞手法,还可以懂得从适当的切入点写作,表现人物的精神和品质。
二、通过课内解读,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智慧引领,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也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生只有进行真实体验,才有可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以《晏子使楚》为例,教师先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把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画出来,并把相关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晏子会有怎样的反应。有的学生会说:“晏子会跟楚王打上一架。”也有的说:“晏子会反唇相讥。”这样,学生的想象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就语文阅读而言,想象是放飞思维的一把金钥匙。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与他们进行有效互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接着,教师让学生找出晏子反击楚王的语句,并到讲台上表演。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了解了晏子是怎样反驳楚王的,也体会了他的妙语连珠,能够准确把握晏子的性格特点。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感悟。学生画出这样的示意图:假如访狗国要钻狗洞,晏子访楚国却钻狗洞,那说明楚国是狗国。通过这个简单的逻辑推理,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力量和语言的魅力,其分析能力也就自然得到提升。接下来,教师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效仿晏子,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课内阅读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最终能将晏子的机智运用到具体的情境中,真正实现语言文字的实用价值。
三、通过课内升华,提升语文素养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本,但教材的容量不能满足学生全部的阅读需求。教材为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提供了一个窗口。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但要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学生还应进行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的类型有很多。比如整本书阅读,当学生学完《草船借箭》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再比如群阅读,即相关主题的阅读,在学生阅读课外作品《微笑着承受一切》时,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天使的微笑》;在教完《记金华双龙洞》时,教师可以布置阅读《游天柱峰》《南极的不冻湖》等。
主题阅读,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因此,通过课内升华进一步拓展主题,教师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松鼠》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与学生进行一次对话:
师:同学们,说一说你见过的小动物。
生:猫、狗、刺猬、青蛙、老鼠、小白兔!
师:你们家养过哪些小动物?
生:猫、狗、乌龟、鸟、鱼。
师:那谁愿意说一说,你喜欢哪些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呢?请同学们用“我喜欢____的____”的句式造句。例如:“我喜欢会抓老鼠、整天打呼噜的小猫。”
生:我喜欢到处乱蹦乱跳、整天吃草的小白兔。
生:我喜欢总是把头伸出玻璃缸外的、眨巴眼睛的小乌龟。
生:我喜欢憨态可掬的国宝熊猫……
师:感谢同学们的分享,我也跟大家分享一种有趣的动物。
师生间的对话,激发了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也在无形之中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尤其是对动物的描写能力。
教师先展示一张关于松鼠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学生大多能猜出其名字,但由于他们处于平原地带,没见过真正的松鼠,只是在电视上或者书里面见过,所以对松鼠并不是很了解。老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让学生说出松鼠最讨人喜欢的地方,学生会说出以下词汇“可爱的样子、毛茸茸的尾巴、机灵的眼睛”等。
接着,教师顺着话题继续提问:“文章中有哪些语句,同样让你觉得松鼠讨人喜欢呢?”学生思维的焦点,从日常生活进入到课本当中。有的同学画出这样的句子:“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有的画出“它们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这样的句子。不同的学生对可爱的理解不一样,找到的句子当然也不一样,教师不能要求他们整齐划一,要让他们进行有个性的表达,毕竟阅读本身就是一个个性化的行为。一个学困生画出这样的句子:“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帆和舵”,然后这个学生又在书上补上一句“我也要寻找自己的帆和舵”。由此可见,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生活。学生在深入了解松鼠的同时,也把握了文本的主题。
此时,教师可以补充类似的课外读本。教师先让学生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肤色,细薄如纱的长翼,它的颈部柔软,头可以任意转动。然后教师提问:这段文字与《松鼠》比较怎么样?有的学生说比《松鼠》写得好;也有的说跟《松鼠》一个风格,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教师告诉学生,这段文字摘自《昆虫记》,它的作者被法国文学界尊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这样的课外拓展,能够带给学生更多亲切感。教师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描写,画出相应的图片,然后再去猜测这是什么昆虫。画完之后,他们就知道作者写的是螳螂。接着教师布置法布尔《昆虫记》的整本书阅读,并定期与学生进行探讨,实现由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迁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
要想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教师需做出许多努力,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立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基础,精心挑选阅读文本,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学习很多知识,还可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教师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阅读训练;另一方面,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学生爱上阅读。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教完《给予树》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写作方式,描写特定的人物;在教完《称象》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运用的描写方式及修辞手法,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能否采用其他方式称象,鼓励学生学会创新。
此外,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了解,立足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习基础,挑选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如《格林童话》、《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等,这些读本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广泛的阅读活动,并引导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文本进行续写。
五、课内外并举,让阅读更扎实、有效
就阅读而言,没有固定的流程,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教师可以直接进行课外阅读的训练,然后过渡到课内阅读。
以《鲁滨逊漂流记》的课外阅读为例,教师开始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文中的漂流是什么意思?作者想表达什么?由漂流你会想到哪些词语?你在电视上见过漂流吗?你知道鲁滨逊漂流到了哪些地方吗?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他的漂流经历吗?”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锻炼他们的概括能力。
问题一定要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关联,大多数学生在看到问题之后,都会想到漂流,对学生而言,这是一项又刺激又凉爽的极限运动。于是他们就会产生了解鲁滨逊的想法,能够进一步深入文本。由漂流,他们想到了随波逐流,想到了沉沉浮浮,想到了居无定所。很明显,学生也想到了鲁滨逊的这场漂流一定充满艰辛与苦难。
接着,教师追问第二个问题:漂流前后,鲁滨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能深刻感知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和他经历的风风雨雨。在问题情境里,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了解了鲁滨逊,也在寻找他身上的品质。
接着,教师抛出第三个问题: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鲁滨逊遭遇了哪些困境?他又是如何战胜的?学生从环境描写中,感知鲁滨逊遭受的厄运;从动作描写中,体会鲁滨逊与命运的顽强抗争;从语言描写中,体会他内心的煎熬;从一系列的心理描写中,体会他战胜困难的勇气。通过这些描写,学生深入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感知了一个真实又伟大的灵魂。
这种阅读方式同样适用于课内阅读。以《詹天佑》的教学为例,教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概括能力,并掌握了一定的表达技巧,可以把相关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这篇课文中。学生会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来概括:本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克服千难万险,提前完成任务的事。同样,当教师抛出这样的问题:在修路过程中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自然会想到阅读分析《鲁滨逊漂流记》时所采用的方法,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教师除教给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方法之外,还应当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定期开展观察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例如,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开展话剧编排活动,引导学生做好资料收集等工作。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其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课内外阅读与写作教学,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多样的、高效的阅读与写作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在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