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湖南低空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2-01-01邝奕轩
邝奕轩
低空旅游是在低空空域范围内利用民用航空从事商业航空运输之外的商务、观光、休闲、娱乐等形式的旅游活动,它是将“航空”和“旅游”有机结合,跨产业整合的新兴服务行业。湖南是国家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首个全域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开放试点省份,也是全国拥有航空装备研发制造完整产业链的两个省份之一。近年来,湖南在推进旅游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综合性发展过程中,有效填补旅游市场的空白,加快发展低空旅游。
一、湖南加快发展低空旅游的积极效应
湖南发展低空旅游,可有效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既有利于扩大内需,也有利于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对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脱贫地区实现共同富裕,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一)发展低空旅游助力通用航空产业加速发展
通用航空产业带动性强,投入产出比可达1:80,就业带动比是1:12,通过拓展通航服务新领域,培育低空旅游新业态,不仅能够引领消费新热点,还会为通用航空业高质量发展破冰,关联带动产业链上更多产业节点的联动式发展,湖南中小航空发动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纯株洲血统”的阿若拉轻型飞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发展通用航空优势显著。湖南通过拓展通航服务新领域,培育低空旅游新业态,将增加对航空器的需求,带动航空装备研发制造业的提升。
(二)发展低空旅游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欧美发达国家都将低空旅游产业作为提升旅游体验和丰富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美国城市低空旅游实现年均载客200多万人次,收入高达50亿美元[1]。国内各省竞相以低空旅游为抓手,推动传统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黑龙江省通过打造通航服务集散区和多个综合服务保障基地,建设全国低空旅游示范区,助力全省旅游实现“旅短游长”,增强了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海南省只有2个运输机场、4个通用机场,旅游市场规模为0.81亿人次,但创新制度释放低空旅游动能,2021年海南省空中游览起降架次、小时数和载客量分别达到9.62万架次、0.74万小时、25.91万人次,分别占全国的63.6%、38%和70%[2]。当前,湖南通航旅游飞行占通用航空业的比重不足1%,但湖南已有8个运输机场、10个通用机场,旅游市场规模已经超过4.31亿人次,从旅游城市和景区年接待量去测算,这些机场都有能力开发低空旅游,到“十四五”末期,湖南低空旅游潜在游客预计达240万人次,市场消费规模约40亿元,在低空旅游发展带动之下,资源要素加速流动、整合,“虹吸效应”引来优质项目集聚、有效投资扩大,同时,相关景区间实现“环飞”,有助于推动湖南文旅资源共享、线路互联、品牌共建,开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三)发展低空旅游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提出,支持脱贫地区发展通用航空特色休闲农业和精品旅游。《湖南省“十四五”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推进全省“1+13+N”通用机场网建设,推动实现通航飞行“县县通”,脱贫地区将拥有运输机场4个、通用机场31个。脱贫地区用好国省政策红利,大力发展低空旅游,将不断拉动区域通用航空低空经济的发展,促进乡村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二、当前湖南发展低空旅游的短板
湖南积极培育低空旅游产业,今年成功举办首届湖南(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吸引20多万人次观展,积极打造“环湘飞”和“湘赣边红色专线”旅游航线等特色低空飞行品牌,但总体来看,湖南低空旅游仍在摸索发展阶段,存在突出短板,行业“内热外冷”。
(一)低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不完善
2021年,湖南接待游客4.31亿人次,占全国接待人数的12.1%,同期,湖南注册颁证通用机场拥有量仅占全国注册颁证通用机场的2.7%,开通低空旅游航线在全国低空旅游航线的占比不到2%。此外,从低空旅游产业园到通航旅游小镇、飞行营地建设,尚未形成产业链条,缺少通航设计、研发、组装、维修等专业化企业,在通用航空市场销售、租赁代理、会议会务展览等方面与产业链直接相关的企业不多,一些机场还存在供油能力不足的问题。受低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的影响,湖南省低空旅游产品丰富度不足。
(二)低空旅游产品体系不全
现阶段,湖南省低空旅游产业整体还处于市场培育与产业布局阶段,景区与通用航企之间的互动双赢格局尚未定型,尚未形成合理的低空旅游产品体系,低空旅游与新兴业态直接融合发展不够,层次不足,主要以低空观光游览为主,亮点不足。以长沙市傅家洲星空飞行营地为例,主要产品有10分钟橘子洲头空中飞行精品航线、20分钟的橘子洲头巡飞航线等,尚未延伸开发各类飞行训练基地、轻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橘子洲头—开慧村—花明楼—韶山冲—橘子洲头”航空主题红色研学等低空旅游全产业链产品。受此影响,湖南省低空旅游市场总体规模偏小,淡旺季客源落差过大、运营连续性较差,游客选择面较窄、参与度偏低,整个低空旅游行业只有40%的企业能够实现微小盈利,市场效益尚未完全激发。
(三)低空旅游专业人才尚存缺口
低空旅游的专业性强、安全系数要求高,其人才的替代性很弱,目前湖南低空旅游市场不仅缺乏专业化的低空旅游飞行人才、安全维护和维修人才,还缺少低空旅游项目运营、项目前期开发管理等领域的综合人才,低空旅游职业培训也跟不上人才供给。以飞行员和营地人才为例,依据《湖南省“十四五”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要求建成的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数进行统计,配套建设飞行营地的飞行员缺口就达到2950人,营地人才缺口将突破6.05万人。受人才短板影响,低空旅游产业扩容提质升级遇到瓶颈。
(四)低空旅游政策支持不到位
《湖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全国首个全域低空开放试点省为契机,稳步发展低空旅游。但低空旅游发展政策尚不完善,涉及产业发展基金和旅游航线运营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不系统,低空旅游运营成本非常高。例如,湖南做空中游览的机型罗宾逊R44直升机,价格在400万元以上,算上机库费用、燃油费、维护费以及通航驾驶员的培训费和人力成本,一年的运营成本达到200万元以上,若没有补贴,50%以上的低空旅游企业亏损。受此影响,低空旅游市场尚未迎来向上的“拐点”,低空旅游航线运营企业仍存在规模扩张难题。
三、加快湖南低空旅游发展的建议
湖南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湖南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的文件精神,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对低空旅游发展进行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在低空旅游带打造、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数智赋能、低空旅游体系培育、人才培养、政策创新等方面积极作为,推动低空旅游“飞起来、热起来”。
(一)打造“绿、蓝、红”三大主题低空旅游带
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区域错位发展。聚焦湖南山、水、红色历史等特色资源,对湖南低空旅游基础设施、景区分布、市场规模等情况展开调查,编制《湖南省低空旅游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着力打造“绿、蓝、红”三大主题低空旅游带。一是依托武陵山脉、衡山山脉,发挥绿色、山地、砂岩、丹霞等优势,以张家界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衡山和崀山世界级生态与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核心,以低空观光体验、休闲娱乐产业为引领,建设生态优美的绿色山脉低空旅游带。重点支持张家界三宫寺通用机场、邵阳晒谷滩通用机场等建设五星级典范飞行营地,开发“畅飞翔、瞰古寨”“俯览武陵源”等主题飞行产品,将张家界天门山翼装飞行打造为国际知名的低空旅游项目。二是依托大美洞庭湖的湖泊景观、名楼文化、楚汉文化、长江文化等特色资源,以天下洞庭国际知名湖泊旅游目的地为核心,以直升机低空观光、水上飞机通勤体验、滑翔伞冲浪等低空旅游产品,建设水乡特色的蓝色环湖低空旅游带。重点支持岳阳南湖通用机场打造连接旅游景区的“低空旅游+”线路,开发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河流湖泊等主题飞行产品,培育“湿地候鸟观光”“空中探洞庭”等特色旅游项目;支持安化云台山通用机场、平江安定通用机场等建设五星级典范飞行营地,开展空中滑翔、跳伞运动。三是依托湖南红色资源优势,以韶山世界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长沙世界旅游目的地为核心,重点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航空科普基地,开发研学旅游、热气球体验、航空科技博物馆等旅游产品,促进红色旅游和航空元素的有机结合,建设湖南红色历史低空旅游带。
(二)加强立体化低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加强低空旅游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为全面推动低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物质基础。一是建设低空旅游基地。围绕长沙世界旅游目的地、张家界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衡山和崀山世界级生态与文化旅游目的地、天下洞庭国际知名湖泊旅游目的地,对标通用航空旅游服务标准,推动通用航空旅游示范工程建设,建设一批客流规模大、地理幅员辽阔、自然资源独特的低空旅游基地,提升低空旅游基地通航市场消费、公共服务集散和综合服务保障功能,重点打造“云端洞庭”水上飞行基地、“醉美张家界”航空游览基地、大王山旅游度假区通用航空基地。二是加强通用机场、起降场地等起降载体及相关配套建设。优先推进永州新田、邵阳新宁等脱贫县通用机场建设。在怀化靖州、湘西保靖、永州双牌等旅游资源丰富、“十四五”期间未规划通用机场的脱贫县,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适合直升机、三角翼、热气球等开展业务的柏油起降场地、水泥起降场地、草地起降场地等不同载体。在遵循相应流程及操作规范基础上,支持与既有起降场地、通用机场、公共运输机场等重合的场地率先开展低空旅游业务。三是优化丰富立体交通网络。优化完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一体化接驳服务体系,优先在张家界三宫寺、岳阳平江、安化云台山等脱贫县通用机场打造无缝对接、便捷舒适、服务优质的低空旅游交通体系。
(三)构建融合化数智赋能体系
一是加强信息化对低空旅游的技术支撑。在长沙黄花机场、张家界荷花机场、衡阳南岳机场、郴州北湖机场等建设低空旅游数字化应用创新示范基地,积极开展智慧低空旅游应用场景试点示范,加快布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建设,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无人化、非接触式基础设施应用,研究探索5G、区块链、北斗导航等新技术应用,用智慧化手段赋能机场智慧运行、能源管理、旅客便捷和真情服务。二是加强低空旅游信息平台建设。依托湖南省红色文旅信息化平台,建立省市县不同梯度、旅游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的低空旅游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省市县低空旅游数据的融合,加强低空旅游消费群体的消费偏好和消费趋势的数据分析和共享,为低空旅游企业实施精准产品开发、精准价格策略、精准广告投放等营销策略提供支持。三是加强“互联网+”低空旅游服务供给。依托“潇湘红”APP等平台,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低空旅游服务新模式,优化线上线下旅游飞行服务,推广低空旅游预约服务。
(四)完善链条式低空旅游体系
一是发展低空旅游飞行器制造业。依托株洲·中国动力谷等现有航空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基础,建设全省低空旅游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做优做强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通用航空产业龙头企业,积极引进江西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专业化、规模化龙头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低空旅游通用航空装备制造。出台“关于加强低空旅游装备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参与中国乃至世界低空旅游装备技术标准和运营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提升世界低空旅游装备制造中的湖南话语权。二是培育和壮大通用航空运营和服务业。支持拓展通用航空机场油料供应、固定基地运营、飞行服务站、维修基地运营等业务。三是发展特色会展业。打造湖南航空文化IP,积极塑造湖南在国际、国内低空旅游市场鲜明的主题形象。持续开展湖南省通用航空旅游峰会等主题的航空论坛活动,提升湖南(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水平,支持引进组织国内外知名航空活动或航空赛事,带动交通、住宿、餐饮、保险、金融等服务产业消费链的快速发展,推动飞机托管及租赁、通用航空培训等方面的产业化运营。
(五)构建系统完备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强化人才要素供给,是支撑低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具体措施有:支持国防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用合作,联合培养实用型、紧缺型通用航空专业人才;支持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大力发展专业航空飞行驾驶教育、技能培训、资格考试认证等综合教育培训产业,开设滑翔、跳伞、航模运动专业,培养航空运动人才,打造中部地区航空人才源地;支持湖南女子学院等院校发挥空乘专业、旅游专业等学科优势,与低空旅游企业展开校企合作,培养低空旅游服务人才;支持桂阳正和通用机场打造通用航空教育培训及航空服务基地;研究探索引入社会资本,依托湖南运动管理中心,设立湖南航空运动学校,将纳入全国航空运动学校体系。此外,将通用航空企业高级管理、运营、管制、机务、航务等列为急需紧缺或特殊人才,按照相应政策,在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予以支持。
(六)推进精细化政策集成创新
一是加快推动与现代化的低空旅游发展相匹配的全域低空空域管理建设。抓牢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管理改革试点省份的政策优势,探索通用航空分类管理改革,推动形成军民参与共建的低空管理机制,加快建设低空空域空管服务保障示范区、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推出更多常态化运营的低空航线,将湖南打造成短途航空运输示范省。推动飞行计划审批制向负面清单制转变,实现适航低空旅游备案即可飞行。二是完善低空旅游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低空旅游行业法规和行业标准体系,发布市场准入制度与运营标准,在低空飞行器购置、注册领域进行政策改革,降低通航运营企业准入门槛与经营成本;细化低空旅游项目的运营时间、低空航线、飞行高度、环境评估、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规定。三是加强财政支持政策。制定“湖南省促进低空旅游产业发展若干财政措施”,在已有产业投资基金框架下设立低空旅游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强化低空旅游产业链系统集成政策支持,对通航公司采购用于低空旅游的通航飞机、使用的航空煤油和接待游客进行专项补贴,吸引和鼓励更多知名通航企业参与湖南省低空旅游发展,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四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支持省内符合条件的通用航空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放宽银行对通航企业的贷款审批,提供更多的贴息或免息贷款。成立低空经济金融服务平台公司,为扶持低空旅游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