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初探
2022-01-01郭倩倩朱琳琳
○郭倩倩 朱琳琳
(漯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河南漯河 462000)
草鱼肉质肥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还含有丰富的硒元素,经常食用有抗衰老、养颜的功效,而且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草鱼生长迅速(二冬龄体重可达3.5kg以上),产量高,具有生长态势优秀,养殖成本低廉,具有大规模的消费前景且市场价格平稳等诸多优良特性,是池塘的主要养殖对象。因草鱼养殖基数庞大,且养殖过程中病虫害种类出现较多,一旦病虫害发生就会导致草鱼大规模死亡。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追求无污染无公害的优质食品原材料,因此,对草鱼的养殖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草鱼绿色健康养殖也成为当前热点之一。
渔药是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域生态环境安全的主要投入品,也是水产养殖生产中安全控制体系的关键控制点。由于鱼病防治技术专业性较强,基层渔民难于理解、不便操作,尚存在盲目用药、滥用渔药的情况,这往往造成养殖水产品的渔用药物残留超标,成为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域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
为了应对草鱼池塘养殖病虫害发生、造成损失的难题,便于基层渔民掌握科学防治鱼病技术、维护养殖水域生态平衡,有效提升水产品档次和质量安全水平,本文介绍了草鱼池塘养殖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预防及治疗的具体对策,以期为有关人士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常见病虫害种类
草鱼常见病虫害种类有:病毒性疾病,即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疾病,包括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真菌性疾病,包括鳃霉病等;寄生虫性疾病,包括锚头鳋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等。
二、预防方法
(一)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疾病预防方法
1.鱼种质量:购买经检疫合格的鱼种,检疫标准应符合SC/T 7103规定。
2.消毒预防
(1)植物性饵料消毒:如水草应用1~3mg/L二氧化氯溶液浸泡1~2分钟(陆生植物可不必进行消毒处理)。
(2)工具消毒:一般网具、工具应选择1‰过氧乙酸溶液或3~5mg/L二氧化氯溶液浸洗30分钟,再用流动的清水洗净使用。
(3)食场消毒:每天清洗食场。每隔1~2周,在鱼类吃食以后,食场用3~5mg/L二氧化氯泼洒消毒一次。
3.药物预防
主要药物种类有氯化钠、次氯酸钙、二氧化氯等渔药和多糖类、中草药物类鱼用免疫调节剂。在鱼病流行季节,每20~30天进行一次体外药物全池泼洒预防,或饲喂添加了鱼用免疫调节剂的饵料进行体内预防。
以上即是数据挖掘的三个主要阶段,可以看出,数据在挖掘过程中,会出现挖掘不理想的情况,因此就需要调整挖掘算法进行反复挖掘,直到对挖掘目标任务满足为止,同时保存挖掘不完整的过程,逐步的完善挖掘算法的自我学习和深度挖掘的能力,最终完成用户所提出的挖掘需求。
药物预防方法主要包括体外药物预防和体内药物预防。体外药物预防是根据池塘水体和使用剂量,计算出用药量,进行全池泼洒或局部浸洗。体内药物预防一般采用口服法,将渔药或鱼用免疫增强剂拌在饵料中制成药饵投喂。
(二)寄生虫性疾病预防方法
彻底清塘消毒,杀灭水中的锚头鳋等寄生虫幼虫。鱼种在放养前,用3%~5%的氯化钠水溶液或5mg/L的聚维酮碘水溶液浸浴5~10分钟。春季每月初用0.2~0.5mg∕L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一次,调节水质,防止藻类过量繁殖,抑制锚头鳋等寄生虫排卵及生长。还可使用专用寄生虫消杀药物进行消杀。
三、治疗方法
(一)草鱼病毒性出血病
1.症状:按其症状主要可分为红鳍红鳃盖型、红肌肉型、肠炎型3个类型。病鱼体色暗黑,体侧肌肉、口腔、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等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现象,有时眼球突出,鳃丝失血苍白。
2.流行情况:通常发生于6月下旬至9月中旬,水温在20~33℃时发生流行,最适流行水温为20~28℃。当水质恶化,水中溶氧偏低,透明度低,水中总氮、有机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物耗氧率偏高,水温变化较大,鱼体抵抗力低下,病毒量多时易发生流行。
3.治疗方法:每100kg鱼体用水花生10kg,捣烂,拌氯化钠500g、大黄粉 1kg、韭菜 2kg或生大蒜500g,再拌米粉、麸皮或浮萍10~20kg做成药饵,连喂7~10天;发病季节使用0.3mg/L浓度的二氧化氯溶液全池泼洒;全池施用大黄或黄芩抗病毒中草药,用量为1~2.5mg/L;水深1m,每亩用金银花75g、菊花75g、黄芪125g、大黄375g、黄柏225g研成细末,加氯化钠150g,混合后加水浸泡4小时,全池泼洒;注射草鱼出血病组织浆灭活疫苗。
(二)细菌性败血症
1.症状:发病早期表现出饲料喂的越多鱼死亡越严重。后期病鱼厌食或不摄食,静止不动或在塘边狂游、乱窜,直至衰竭而死。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有淡黄色或红色浑浊腹水。
2.流行情况:终年可见,水温25℃以上时更为严重。
3.治疗方法:疾病流行季节,大黄3~5g,经0.3%氨水浸泡2小时,带渣全池泼洒,15天一次;用干乌桕叶4~5g,加水浸泡24小时或煮沸10分钟,带渣全池泼洒,15天一次;用0.3mg/L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投喂治疗出血病的中药药饵。
(三)烂鳃病
1.症状:病鱼鳃丝腐烂,粘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充血,常在中间部位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洞(俗称开天窗);病鱼离群独游,行动缓慢,体色发黑,尤其以头部最黑。
2.流行情况:春、夏、秋季较为常见,水温20℃以上为此病流行季节,常与肠炎病并发。
3.治疗方法:烟叶及烟梗0.5kg,切碎,清水浸泡 12~24小时,连汁带渣泼洒;用漂白粉在食场挂密篓3~6只,将竹篓口露出水面3cm,每篓装入100g漂白粉,每天换药一次,连续3天;用0.3mg/L二氧化氯全池泼洒,隔天泼一次,连泼洒二次;五倍子粉碎煮汁后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为2~4mg/L。
(四)肠炎病
1.症状:病鱼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红肿、突出,严重时鳍条亦蛀蚀破坏。病鱼体色变黑,特别是头部更黑。病鱼失去食欲,行动迟缓,离群独游,不久死亡。
2.流行情况:每年4月下旬至9月底最流行,5~6月主要危害l~2龄草鱼,8~9月是主要发病季节,死亡率50%左右,常与细菌性烂鳃病并发。
3.治疗方法:采用内服与外用药物结合进行。外用药全池泼洒0.3mg/L二氧化氯。内服药可用大蒜素(200mg/kg鱼体重)等拌料,每天一次,连续5~7天;按每10kg鱼用干铁苋菜100g拌料、甘草50g,每天一次,连续投喂3天;按每10kg鱼用干辣蓼叶50g或新鲜辣蓼叶200g拌料,每天一次,连续投喂3d;按每50kg鱼用干穿心莲1kg或新鲜穿心莲1.5kg拌料,每天一次,连续投喂5~7天。
(五)赤皮病
1.症状:鱼体出血,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部分或全部鳍条基部充血,末端腐烂,鳍条间组织有时也被破坏(亦称蛀鳍)。鱼的上下颚及鳃盖部分充血,呈块状红斑,有时肠道也充血。鳞片脱落处和鳍条腐烂处常有水霉菌寄生。病鱼体瘦,独游水面,行动迟缓。
2.流行情况:常发生于春末夏初,与烂鳃病、肠炎病并发。每年苗种放养及轮捕轮放时易发病。
3.治疗方法:用0.3mg/L二氧化氯全池泼洒,24小时后再泼洒一次;五倍子粉碎煮汁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为2~4mg/L。
(六)鳃霉病
1.症状:病鱼鳃瓣呈粉红色或苍白色,鳃小片肿大粘连,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继而腐烂,属急性型,在1~2天内急剧死亡。
2.流行情况:每年 5~7月为高峰期,死亡率较高。
3.治疗方法:发生鳃霉病的鱼池,迅速换水30%;将病鱼移至水质较瘦的池中,全池泼洒0.3~0.5mg/L聚维酮碘;用0.3mg/L二氧化氯全池泼洒,24小时再泼洒一次。
(七)锚头鳋病
1.症状:锚头鳋个体较大,用肉眼可看到,虫体寄生在草鱼体各部位,呈白线头状。锚头鳋寄生部位的鱼鳞会竖立起来或发红。病鱼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继而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
2.流行情况:5月、6月是锚头鳋高发时间段,水温25~30℃生存繁殖较快。
3.治疗方法:用聚丙烯酰胺和蜂房芽孢杆菌B-91混合药物1:2000兑水稀释,30~40mL/亩·m全池泼洒;用30mL/亩阿维菌素2周用药物一次,连续用药2~3次,同时每100kg饲料加1kg大黄拌匀、晾干,于下午2~3时水温较高时按饵料鱼体重的1%~3%进行投喂,连续投喂7天。
(八)指环虫病
1.症状:指环虫病是一类常见的草鱼鳃部寄生虫病,发病后,鱼焦躁不安、食欲不振、鱼体消瘦发黑、游动缓慢,严重时鳃盖难以闭合,鳃丝苍白肿胀、黏液增多、呼吸困难,并出现灰白色片状物。
2.流行情况:常发生于春末夏初,20~25℃水温高发。
3.治疗方法:用高效氯氰菊酯溶液(水产用)1∶2000兑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每立方米水体0.02~0.03mL;全池泼洒硫酸铜硫酸亚铁粉,每立方米水体0.3~0.5g;或用 80~100g/亩·m 甲苯咪唑全池泼洒1~2次,同时可每10kg饲料加200g阿苯达唑拌料内服,连续使用5~7天。
(九)三代虫病
1.症状:严重感染的病鱼体色暗黑,无光泽,身体瘦弱,游动呆缓,食欲减退。病鱼体表有一层薄而灰白色的黏液,各鳍边缘有轻度蛀鳍现象。鳃丝上黏液增多,伴有局部出血或淤血。最后病鱼游动缓慢,呼吸困难而死。
2.流行情况:常发生在春秋季及初夏,水温20℃左右。
3.治疗方法:全池泼洒硫酸铜硫酸亚铁粉,每立方米水体0.3~0.5g;按每10kg鱼用干辣蓼叶50g或新鲜辣蓼叶200g拌料,每天一次,连续投喂5~7天;每千克饲料中加50g三黄散,拌匀后投喂,连喂5~7天;用5mg/L聚维酮碘全池泼洒。
综上,为了保证人工养殖草鱼的综合效益,提高养殖效率,仍需要人们继续摸索,总结经验,完善养殖方法。对于草鱼的病害,应该防大于治,在养殖时多多观察,对症下药、及时治疗,防止病害继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