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小结
2022-01-01章昌斌
○章昌斌
(和县水产技术服务中心 安徽马鞍山 238200)
与传统单一种植水稻相比,虾稻综合种养效益优势突出,是当前较为热门的生态种养模式,各级政府部门大力倡导,广大农民朋友发展热情高涨。稻田生态、水质调控、苗种质量、营养供应、病害防控等方面是小龙虾养殖的关键环节,现就有关技术要点进行梳理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稻田选择与准备
1.稻田条件
虾稻田进出水要便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外源和内源性污染,土壤保水性好。周边为连片养虾田为宜,养殖区农业生产不使用有机磷类、菊酯类农药。埂宽应超过1m,小龙虾喜爱打洞,易造成渗漏、逃虾;埂高不低于80cm,最低保水位50cm以上;开挖虾沟的面积在10%以内,提倡发展平田养殖,田埂四周设置好防逃设施。
2.洗田解毒
新稻田可能存在农药和重金属残留的问题,在田间工程完成后需要进行洗田、解毒。洗田的方法:加水→泡2天→排干→曝晒(反复2-3次),泼洒生石灰浸泡消毒(100kg/亩),施用氨基酸肥水膏、腐殖酸钠或黄腐酸钾等,进行充分解毒,7天后放干田水,重新注入新水。
3.清塘除杂
养虾的老田采用排干池水,曝晒池底,配以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的方法进行清塘。稻田池水排干之后,先晒塘几天,清除沟底过多淤泥、保留淤泥5-10cm厚,维修沟渠池埂,平整坡面,防止渗漏。虾苗投放两周前泼洒生石灰清塘,用量100-150kg/亩,视淤泥厚度情况而定,杀灭野杂鱼、寄生虫、青蛙和其他敌害生物,7天后注入新水,准备移植水草。
4.进水过滤
通过水渠加水的,可多设置几道过滤筛,注水、排水缓慢进行。过滤筛的设置方法:尼龙过滤袋3层,各备3条,6m内层30-40目、8m中层80-100目、10m外层300-400目。进水过滤是许多养殖户易疏忽的环节,野杂鱼、鱼卵、寄生虫等敌害生物过多,不仅大量浪费饲料,一些敌害生物还是致病性病毒的重要媒介,增加了小龙虾病害发生的风险。
5.水草种植
水草可以净化水质,为小龙虾脱壳提供隐蔽场所,还可以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适宜小龙虾田种植的水草主要有菹草、轮叶黑藻、苦草、水葫芦、伊乐藻、浮萍、水花生等。水草以沉水植物为主,占种植量2/3以上,浮水及挺水植物为辅,占1/3以下。水草应多样化、立体化种植,一般搭配2-3个品种,避免单一集中老化死亡,严重败坏水质。
伊乐藻是虾田种植最多的水草,菹草容易清除,方便管理,且富含虾青素、类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是小龙虾最喜食的水草,轮叶黑藻生长期长、较耐高温。伊乐藻适宜期9月至次年5月,10月至次年3月种植,田面水位10cm左右,行距10m,株距6m,虾沟每隔20m种植一团;菹草适宜期11月至次年5月,10-11月份种植,方式同伊乐藻;轮叶黑藻适宜期3-10月,苦草适宜期3-10月;6月份后,高温缺草时可以在虾沟补栽一些水花生,起到遮光降温、净化水质的作用。
加强水草养护。水色过浓影响光合作用,应及时调水提高透明度;水草移栽前后,适量施用充分发酵的有机肥作为基肥,老化枯萎、缺少活力时施用速效追肥;及时稀疏移除过量水草,割除水面上的草头,保持草头水下20cm;保持水草疏密适度,放苗时,占20%,养殖前期,占30%,中后期,40%左右。
二、成虾养殖技术
1.虾苗选择技术
选购虾苗要规格整齐,附肢健全,活泼健壮,无病无伤。地笼起捕时间不宜过久,上了分拣盘的幼虾或多或少有损伤,影响下水后成活率。生产中放养的虾苗分为秋繁虾苗和春繁虾苗两类。近年来,小龙虾价格前期较高,中后期回落较大,秋苗早、质量好、规格大,可以较早地养成上市,经济效益往往更好。总的来讲,早投苗比晚投苗好,投放秋苗比春苗更具优势。
2.运输投放技术
小龙虾是鳃呼吸动物,溶解氧通过鳃进入血液维持生命。小龙虾开放型鳃腔,不能保存水分,离水时间过长,鳃丝干燥,呼吸受阻,机体损伤,虽未立即死亡,但下水后难以有效恢复。虾苗捕捞、运输、投放过程中,离水时间尽量要短,最好带水操作。捕捞虾苗前,先用大眼地笼捕走老虾,避免大虾混杂损伤虾苗。
幼虾适宜采用“尼龙袋充氧运输法”或“半干半水运输法”,“干运法”适合食用虾的运输,虾苗干运法运输易受损伤,损伤的虾苗下水脱壳时易死亡。“尼龙袋充氧运输”适合于1cm和3cm的虾苗运输,1cm虾苗每袋可装1000-2000尾,视远近而定;3cm虾苗每袋可装虾苗1.5-2.5kg,运输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放虾苗前3-7天,先试水,确定安全后方可大量放苗。虾苗投放前,应多次浸水适应温度变化,降低应激反应。通常选择在平台、浅水区、水草较多的地方散放于水中,任其自由爬行,便于隐蔽躲藏、适应环境,切忌集中倾倒在深沟中。
3.密度控制技术
小龙虾属虾蟹类甲壳动物,虾蟹类对水质和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单位面积承载量有限,不宜过高密度养殖,过高密度会造成成虾个体小型化。养殖秋苗和春苗都应精准控制密度,落实好繁养分离、控制放苗量、适时起捕出售等配套技术措施。
实施繁养分离。繁养分离是精准控制密度的关键措施之一,只有繁养分离,才能有效把控密度。养殖户生产前,应合理规划养殖区域,预留10%-15%的面积作为繁殖虾苗专用田,其余作为成虾田。田块少、规模小的养殖户,可以用网片薄膜等在大田中分隔出部分虾苗繁育区,后期撤除隔断养殖成虾。要克服怜惜心理,放苗前彻底清池,清除残存老虾和虾苗,可以在水稻收割前和早春放苗前分别杀灭一次,确保投放前底数清楚。
严格控制放苗量。秋繁虾苗一般在11月份左右投放,春繁虾苗一般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投放。秋繁苗经过冬前强化培育,到3月下旬左右可养成上市;春繁苗养殖时间大为缩短,一般经过30-50天可养成上市。每亩投放200-400尾/kg的虾苗0.5-0.6万尾为宜,可产成品虾80-100kg。秋繁虾养殖销售完成后,可以再养一批春季虾,两季虾亩产量可达150kg以上。春季虾养殖期间,在4-6月之间每捕捞5kg大虾可补放0.5-1kg虾苗,轮捕轮放可以较好地提高产量。
适时起捕降密度。养殖中切忌因价格、规格等压塘惜售,树立虾“越捕越多”的理念,及时起捕销售降低存池密度,促进存池虾生长。不售苗的,2-4月间可以将种虾捕捞上市,捕大留小;售苗的,4-5月间使用密网地笼捕苗出售,成虾全部上市;5-6月间,气温较高,大小一起捕,不应回塘养殖。繁养一体田可以放一些大规格肉食、杂食性鱼类(鳜、鲈、鲫)来控制虾苗量。
4.秋苗繁育技术
小龙虾成熟个体一般在25g以上,雌性亲本挑选30g以上、雄性亲本挑选35g以上的,雌雄比例2∶1。种虾规格齐整,性腺发育同步,并定期进行轮换。小龙虾一般8-10个月龄性成熟,5-8月份为交配集中期,9-11月份为产卵高峰期,挑选种虾要早,在交配完成前进行。3-4月,着手预留第一批青壳大虾,作为秋苗繁殖的亲本,5月份种虾开始加强培育,经过80-90天养殖管理,9月中下旬即可排出幼虾苗。积极调整茬口安排,经过2-3年的周期调整,可以实现秋繁虾苗批量生产。以育苗为主的,每亩投放25kg种虾,可培育虾苗150kg左右;以成虾为主的,每亩投放5公斤种虾,可满足养殖需要。
在抱卵虾孵化出苗前半个月,施肥培育水质、培养丰富的天然饵料,入冬前及整个幼苗期均应保持较肥的水质。加强苗情观察,及时增加豆浆、粉状饲料的投喂,保证虾苗生长需求。一般经过2个月左右的强化培育,11月份幼苗可长到3-5cm。此时,水温仍然较高,虾苗正常摄食,起捕移苗投放,每亩投放虾苗15kg,入冬前加强管理,2月中下旬开始,气温逐渐回升,天气晴朗时小龙虾出来活动,少量投喂饲料、提前开食。通过早干预、早管理,争取更长的生长时间,3月中下旬可长成大虾,此时上市量少,价格高。
5.水质调控技术
水质清新、藻像平衡、水位适当、透明度合理、溶氧丰富的水体环境是小龙虾健康生长的基本条件。小龙虾适宜的pH值为7-9,溶解氧不低于2mg/L、5mg/L以上为好,适宜水温17-31℃,透明度30cm为宜。养殖户要学习使用简易水质分析盒,及时了解池水状况,关注水质变化,主动采取应对措施。
3月份,惊蛰、春分前后是虾池肥水的关键期之一。此时气温逐步回升,水色寡淡透明,青苔易大量繁殖。应施用专用肥水素类物质,增加水体肥沃度,促进有益藻类的增殖,降低水体透明度,控制青苔滋生、疯长;4月后,多关注水色状况,合理施用光合细菌等菌种和生物肥料,保持水体适当的肥度;5月后,不要再施肥肥水,适时施用改底类和芽孢杆菌、乳酸菌等调控水质,防止出现过肥倾向;7-9月份,常态化虾沟改底和解毒措施,定期施用芽孢杆菌,预防蓝藻、裸藻的泛滥。每隔7-10天加注新水或换水1次,每次20%左右。水稻收割后注入新水,秸秆大量腐烂,水呈酱油色,可换水2-3次。若浮游动物过多,水色难肥,可采用小龙虾停食,灯光诱捕等方法降低浮游动物量。10月,霜降前是虾池肥水的另一关键期。应加强肥水,提前培育虾苗所需的生物饵料,否则随着气温的降低,藻类进入休眠状态,后期很难肥水。
保持适当的水位。11月至次年1月份,秋苗田保持田面水位在10-20cm,春苗田可仅保持虾沟水位;2-3月份,保持水位30-40cm;4月份,虾苗田,保持水位20-30cm,养殖田,保持水位30-40cm;5-6月份保持50-60cm;7-9月,依据水稻的需要管理水位;10月份,水稻收割后,可一次性将水位加至30cm。小龙虾脱壳期间应减少加水、换水频次,维持水位和水质稳定,禁止使用杀菌、消毒药剂,并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春秋时节,施用EM菌可以促进藻类和水草的生长;夏季,施用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类,可以有效抑制蓝藻、裸藻等泛滥,降低水体pH值。光合细菌可以降低水体氨氮含量,可与乳酸菌、芽孢杆菌配合使用。水体较浓、浑浊的田块,可施用芽孢杆菌调节降解水色;pH值高或者波动较大的田块,可选择乳酸菌、红糖和小苏打合剂调水;水体有害菌较多时,应先杀菌、解毒,再用益生菌。
6.饲料投喂技术
小龙虾人工养殖应以全价颗粒饲料为主,辅以搭配农副产品麦麸、玉米、黄豆等,食物的多样性可保证营养的均衡。
当水温低于10℃,可以不投喂;水温15℃以下,应当适当投喂,也可以2-3天投喂一次;水温15℃以上,进入小龙虾生长适宜期,应坚持每天正常投喂,日投饲量可按存塘小龙虾量的4%左右确定。加强巡塘观察,根据水温、天气、吃食和活动等情况及时增减投喂量。
7.疾病防治技术
小龙虾疾病的非生物诱因主要有:溶氧过低、PH异常、温度过高、过低或急剧变化、氨氮过高、亚硝酸盐过高、钙离子过高、重金属超标、农药等。小龙虾疾病的生物诱因主要有:病毒、真菌、细菌、原生动物、蠕虫及其他动物残害和自身因素等。非生物诱因主要通过加强管理,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做好水质监测,维持良好的水质状况等措施加以预防控制;生物诱因主要通过彻底清塘消毒,杀灭淤泥中的有害生物,进水过滤防止外部敌害入侵,加强消毒降低致病菌含量等方法加以预防控制。
对小龙虾威胁较大的是由白斑综合征病毒引发的白斑病,又称“五月瘟”,多数学者认为该病是条件致病性疾病。在水质良好、体质健壮的情况下带毒小龙虾也很少发病。当水质恶化(如氨氮,亚盐等偏高)、天气剧变、饲料质量差、纤毛虫病等其他疾病发生时可能会引起白斑病的爆发。白斑病的发生与小龙虾肠道内微生物群落有很大关系,在微生物群落稳定且有益微生物较多时,能维持虾较高的免疫力水平,抑制病毒的感染。反之,微生物群落不稳定而遭到破坏时,极易感染。
目前病毒病一定要以预防为主,暴发后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加强日常管理,保持良好的水质状况,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及时杀灭降低各类致病菌、病毒、寄生虫等的含量。在投放虾苗、天气突变、藻像失衡等情形下泼洒或拌饲VC、葡萄糖等,降低应激反应;定期拌饲投喂乳酸菌、免疫增强剂,改善肠道功能,增强小龙虾体质;春夏、夏秋交替时节,使用碘制剂等消毒剂杀灭降低致病菌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