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流行传播特点及防控措施
2022-01-01郭霞
郭 霞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畜牧兽医站,青海 刚察 812306)
1 非洲猪瘟对养殖场的危害
在临床上,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致死率非常高,潜伏期较短。传统生猪养殖生产工作中流通消费方式陈旧,短时间内改动可能性不大,加剧了非洲猪瘟的传播复杂性。加上没有特效疫苗,导致整体防控形势非常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生猪养殖只能不断改革创新,以构建完善的安全防范体系和严格执行卫生消毒机制来促进生猪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当前生猪养殖的改革。从现阶段来看,很多养殖场的生产模式被非洲猪瘟的传播所改变,尤其是中小规模养殖场,该传播方式打乱了原本的生产方式。由于传统养殖模式下猪群之间传播途径更加频繁复杂,更容易加重非洲猪瘟的传播与蔓延,部分养殖场在进行疾病防控的过程中将精力和关注点都放在非洲猪瘟防控上,但是忽视了其他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导致疾病和疾病的交叉感染而呈现出加重的趋势,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截至目前,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形势整体稳定,全国全年报告共发生14 起非洲猪瘟疫情,均为家猪疫情。2018 年,我国发生猪瘟99 起,2019 年有63 起,2020~2021年,疫情报告数量和扑杀生猪数量大幅度下降,尽管疫情总体形势平稳,但是当前猪瘟疫情防控形势仍旧非常严峻,防控压力巨大。从地域来看,自从非洲猪瘟传入以来,31个省份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发生过猪瘟,该疫情有可能造成全国污染。从养殖环节来看,养殖、调运、屠宰、无害化处理等各环节都有可能导致阳性病例的出现,病毒污染程度很难在短期内降低,疫情也难以在短期内消除,猪瘟防控仍旧任重道远。
2 非洲猪瘟的流行传播特征
2.1 病原特征
非洲猪瘟病毒属于双链DNA病毒,编码内含有200多种蛋白质,外观类似彩虹病毒。该病毒的DNA 结构与复制方式类似痘病毒。非洲猪瘟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是基因型多达22 个。在感染猪群之后首先在口鼻部位定植,之后攻击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释放出大量病毒,再入侵淋巴细胞、其他细胞体内。这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疾病,致死率非常高。
2.2 传播特征
非洲猪瘟的唯一易感染群体是猪科动物,而猪科动物种类比较多,如家猪、欧洲野猪、疣猪、巨型森林猪等。家猪是中国各个地区普遍存在的动物种类,容易被感染,感染群体非常多,处于任何年龄段的猪群都容易被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种类、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其中家猪是属于直接性传播,家猪和家猪之间直接接触循环传播。在部分边缘地区,森林覆盖率非常高,生猪和野猪之间相互接触概率大大增加,也会增加传播途径。从我国非洲猪瘟在养殖场肆虐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非洲猪瘟病毒主要是因为潜伏期患病猪携带病毒,人们将携带病毒的猪肉制品运输传递,在这个过程中相互交叉感染引起交互式感染。在饲养过程中,饲料管理不当增加感染的可能性,使用泔水饲养生猪,运输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携带非洲猪瘟病毒导致在养殖场造成交叉感染等。
非洲猪瘟具有传染源特征,家猪和野猪在被干扰之后,通过接触发生病变之后的家猪、野猪排泄物、分泌物等快速传播,这就是非洲猪瘟病毒的最大传染源。非洲猪瘟病毒的病猪、病死组织都会成为传染该病毒的直接传染源。在实际生活中必须解决好这个方面的问题。非洲猪瘟具有病原特征,专业人士研究发现,病毒呈现出DNA性,这也是说明该病毒存在一定的变异性,患病的病猪排泄物与自身组织都含有大量病毒,耐热性不强,在55 ℃环境中33 min 就会立即死亡,在60 ℃环境当中10 min 左右就会被破坏。因此国内市场上所使用的消毒剂均可以消灭非洲猪瘟病毒。
3 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控措施
3.1 有效切断传染源
针对青海地区的广大养殖户,可以通过学习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知识来充分了解非洲猪瘟疫病的临床症状,坚持早发现、快解决、严格控制、小范围消灭的原则实现防控。在当地养殖场,一旦出现症状之后需要在第一时间内通知相关动物防疫工作部门检查是否存在非洲猪瘟核酸检测。清洗养殖场,做好消毒工作,全面封锁养殖场范围,针对饲养工具、场地做好全面控制与消毒。病毒和健康猪之间做好隔离,强化不同环节的把握控制,保证在最小时间范围内彻底排查非洲猪瘟的可能性,尽早切断传染源。
3.2 加大排查力度
在笔者所在地区的养殖当中,农业经济占比非常高,而养猪占当地的70%左右,生猪养殖数量较大。当地养殖户并没有形成对疫情防控的认识,导致内部总体防疫水平不高,加上非洲猪瘟的发生有潜伏特征,潜伏期之前看不出异样,潜伏期结束之后病毒快速传播,干扰能力强,会造成严重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应切实做好排查工作,对各个枢纽位置、中转中心开展科学合理的排查,将疫情防控落实到位,有效开展防疫工作。
3.3 做好疫病防控宣传
需要提高人们对疫病防控的认识,优化防控知识储备的同时,政府应积极宣传非洲猪瘟疫病防控工作,整理疫病知识之后进行宣传。宣传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切实提升宣传水平,运用各种途径将疫病知识真正融入养殖户的脑海中。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反应机制,即使面对突发状况也可以快速找到预防措施。
4 建设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仔猪、后备猪来源要非常谨慎,严禁携带病毒进入猪场。猪进场之后要密切观察临床症状,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猪临床症状包括目光呆滞、厌食、猪群扎堆、呕吐、身体发绀发红、毛孔出血、发烧、母猪流产等症状,当管理人员意识到该症状之后要立即送去检查。
中小规模猪场尽量不要自己解剖。感染非洲猪瘟之后的猪内部脏器、血液内含有大量的病毒,解剖很容易污染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可以采取对猪群无害化处理,尽量减少污染面。自己解剖应尽可能查看临床症状,做好生物安全防控管理、消毒、防护处理等措施,尽量不要造成大面积的污染。一旦怀疑猪感染之后,采集活猪的血液、口鼻拭子、肛拭子等。已经死亡的猪可以采集淋巴结,分娩母猪可以采集胎衣液送检,如果有猪异常死亡,一定要及时上报给兽医管理部门,避免疫情扩散。
对猪群的防控管理很重要。外来车辆不让进入场内,车辆停留在外围或者是远离猪场的地方完成作业。卖猪的时候尽量将猪运输到离猪场远一点的地方,之后车辆再来拉走。如果车辆一定要进场,应该做好外来车辆的消毒与清洗工作。建议具备一定养殖规模的养殖场建设烘干棚、场外消毒点,准备高温高压热水清洗车辆、机械设备,在车辆上打上泡沫消毒剂,让消毒剂在车上停留一段时间,起到良好的消毒效果。车辆洗干净之后进入烘干房当中,通过吹入热风的方式来对整个车辆进行烘干,之后再进场,据调查,正确的清洗方式可以消除环境当中90%以上的微生物。
做好人员管控,进场之前人要换鞋、洗手、洗澡。无论场区大小,都应该在场区门口设立洗澡间。实际上,人员携带猪瘟病毒的可能性更高,因此,需要认真洗澡,之后更换场内干净的衣服来清洁病毒。员工的私人物品也要经过消毒。比如,手机等通过消毒擦拭、熏蒸、烘干处理之后才可以进入场区。员工进场洗澡间应该设置成单向流动,按照规定路线来走,避免洗澡之后又返回再次感染病毒。养殖场内的厨房应设置在场区外围,建设双向加热烘干箱来存储做好的食物,员工需要食用的时候直接从箱内取餐,也就不用出场。
进出物资管控之前,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统计,建立熏蒸与烘干房间,给各种进场物资消毒。部分不着急使用的物资应该在擦拭之后放置一个月以上,在这期间内病毒极有可能自然死亡。饲料是物资管理的最主要部分,应做好防控。为避免饲料携带猪瘟病毒,当前部分大型养殖企业会采取高温制粒的方式来处理饲料。中小养殖户可以在场区院内靠近外墙的地方建设中转料场,当有车辆运输饲料的时候,车在场外直接打料,之后通过场区内安装的料场、场内料线、饲料中转站等将饲料传输到猪舍内。部分养殖户需要料包带,则应要求饲料厂进行两层包装,当饲料到场之后,第一层包装直接去掉,之后进行擦拭、熏蒸,最后再搬运入场。
控制好场内的传播媒介管理。现场要做好杀虫、灭鼠的工作。非洲猪瘟病毒是可以通过蜱虫传播的,当蜱虫叮咬过感染非洲猪瘟的猪之后,病毒会在蜱虫的体内长时间存留。一定要做好猪舍的封闭管理,不能让蜱虫进入猪舍里面,以往开放式猪舍不利于防治蜱虫。另外也有一些媒介有可能传播病毒,如老鼠、苍蝇、蚊子、鸟等。这些媒介仅能机械性携带病毒,非洲猪瘟不能在这些动物身上存活,但是有携带病毒进入养殖场的风险。因此,应该将猪场的网状墙变成实体墙,猪舍内安装防鼠板、防鸟网、纱窗等。部分地区若条件满足,可以建设猪只运转的密闭走廊隔断病毒传感途径,将猪场内路面硬化,将猪舍的栏杆改成实体隔断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