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2022-01-01王坤
王坤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庆 163319)
工业遗产由建筑物、生产机械、建筑材料、交通运输线、工厂和基础设施遗址等各种基础设施和工业相关所在场地组成,包括具有社会、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工业遗迹[1],它是一座城市工业发展的历史印记,更是一座城市历史文脉和人文精神的体现。为保护传承工业遗产,2020年国家制定了《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以工业文化振兴推动老工业城市全面全方位振兴。哈大齐工业走廊历史悠久,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是新中国工业的压箱底,见证了新中国工业崛起的辉煌。新时代,聚焦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从这些工业文化遗产中重温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寻求历史慰藉,注入精神动能。
1 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概述
1.1 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与形成
哈大齐工业走廊是指以黑龙江省会哈尔滨为起点,途经石油化工重镇大庆市,终点到达我国重工业城市齐齐哈尔市,并由铁路、高速公路和水路(松花江——嫩江)为轴线贯穿而形成的一条延展300余公里的工业经济带。哈大齐工业走廊形成于建国伊始,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其一,建国伊始,国家充分利用苏联156个重点援华项目,在国家“一五”期间,开始新中国的工业布局。在苏联156个重点援华项目中,安排在黑龙省的项目多达22项,位居全国第三,在这22项项目当中,有10项落户于哈尔滨,仅次于西安(14项)和太原(11项),安排数量同样位居全国第三[2]。同时富拉尔基热电站、富拉尔基特钢厂、富拉尔基重机厂等重型工业项目则被安排在齐齐哈尔,齐齐哈尔一度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装备工业生产基地,富拉尔基也成为了新中国重型工业基地的代名词。其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为减少战争可能对工业的破坏,国家有计划地将辽宁省一些工业企业疏散到黑龙江地区,形成了建国初期的“南厂北迁”[3]。哈尔滨轴承厂、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等一大批国营大厂都是在“南厂北迁”过程中搬迁来的,这也进一步夯实了哈尔滨和齐齐哈尔工业基础的厚度。其三,大庆油田的成功开发。1959年9月26日,经过石油工人的艰苦奋战,大庆腹地的松基三井喷出工业油流,大庆油田被发现,从此,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开启了铿锵有力的步伐,石油开采、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等产业随之蓬勃发展,大庆成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新高地。上述历史背景奠定了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这三座城市的工业基础,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完整工业生产体系。同时,这三座城市被铁路、公路、松花江水路有机贯穿在一起,三点成线,绘就了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历史轮廓,成为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工业起步发展的范本和新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此后,在三十多年新中国建设和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党和国家不断充实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工业厚度,推动哈大齐工业走廊不断壮大发展。2004年,为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黑龙江省委提出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决策,哈大齐工业走廊这一特定区域经济概念正式被提出。
1.2 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概况
回眸历史,哈大齐工业走廊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基石,为支援新中国建设、助力改革开放起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哈大齐工业走廊很多国营大厂的基础设施、机械设备逐渐面临落后淘汰、老化破损等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生产设备升级换代、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城市扩建改造等原因,这些厂房厂区、机械设备逐渐淡出生产舞台,蜕变为工业文化遗产,成为见证和记录中国工业发展历程的文化标识。
今天,哈大齐工业走廊留给我们一大批丰富厚重的工业遗产,在走廊沿线散布着大量的工业遗迹、工业遗存,呈现出三点一线、样态多元的分布特征。其中,哈尔滨的工业文化遗产最为丰富,如被誉为“祖国的银色支柱,中国铝镁加工业摇篮”的东北轻合金加工厂、被誉为“共和国工具制造业骄子”的哈尔滨量具刃具厂、“中国轴承行业三大生产基地之一”的哈尔滨轴承厂等等[4],这些国营大厂曾经风光无限,今天依旧是国之重器的孵化器。但是随着企业结构调整、设备改造升级、厂房扩建、场址搬迁,这些原有的旧厂址、厂房、机械设备就蜕变为工业文化遗产,成为诠释那个时代辉煌的历史标注。2021年,国家工信部公布的《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中,哈尔滨卷烟厂旧址、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等四家企业首次获评国家工业遗产称号,哈尔滨也成为了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中获评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5]。同样,齐齐哈尔作为新中国重型工业基地的代名词,伴随时间流逝,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工业文化遗产,富拉尔基成为我国著名的工业遗产集中区,中国一重集团、北满特钢场先后被国家工信部列入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大庆作为我国石油重镇,主要汇集了石油工业遗产。目前,大庆市公布的各级工业遗产名录共有35项,其中大庆油田发现井(松基三井)和铁人第一口井(萨55井)被评为国家级工业遗产[6]。这些工业文化遗产不但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基石,也见证了新中国工业由蹒跚起步到辉煌崛起的艰辛历程,是诠释中国工业70多年发展的历史教科书。
2 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的当代价值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进步的基石,是城市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作为中国工业遗产的一部分,不仅历史底蕴深厚,当代价值更是凸显。
2.1 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精神动能
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历史时期,正是新中国最艰苦的一段历史时期,物资匮乏、人才短缺、科学技术一片空白,就是在这样艰苦的历史条件下,完成了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初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这一历史进程中,以王进喜、马恒昌为代表的奋斗在工业建设一线的“工人老大哥”,他们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务实求真、无私奉献的意志品格,淬炼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马恒昌小组精神等一大批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推动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建设和新中国工业建设的精神动能。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正是这些宝贵精神财富的物化载体和生动反映,因此,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具有红色基因特质,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构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实际,提出“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7]。过去,“工业学大庆”激励着新中国工业的砥砺向前。今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更需要精神砥砺和奋斗者引领。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传承红色基因,折射着那个时代奋斗者的精神光芒,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催征鼓,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资源和实践载体。从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充分激发历史主动精神,这必将为实现新时代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不竭精神动力[8]。
2.2 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历史底蕴深厚,是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
黑龙江省依托地缘优势和冰雪资源,旅游产业一直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而随着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也因其自身的特点和深刻内涵,逐渐成为黑龙江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柱,彰显了巨大经济价值。一方面,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的深厚历史底蕴极大提升了黑龙江旅游产业的发展内涵。哈大齐工业走廊是国家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历史背景下建成的,今天,这些老工业基地的厂房场址、机械设备逐渐蜕变为工业文化遗产,成为中国工业化历史进程中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历史底蕴深厚,它们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基石,见证了新中国工业由蹒跚起步到辉煌崛起的艰辛历程,赋予了黑龙江旅游产业发展厚重的历史感,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内涵更为黑龙江省旅游打上了深深的红色印记。另一方面,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是黑龙江省宝贵旅游资源,丰富了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结构。长期以来,冰雪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一直是黑龙江省旅游的主打品牌。近年来,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随着深入开发,逐渐成为黑龙江旅游发展的新亮点。以大庆市为例,结合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旅游,近年来大庆市工业文化旅游异军突起,2016年,大庆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成为东北三省唯一入选城市[9],2020年又被评为“中国特色工业文化体验旅游城市”。因此,丰富厚重的工业文化遗产正深刻改变着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结构,丰富旅游资源的内容,提升旅游产业的内涵。
2.3 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是提升城市发展内涵,赓续城市文脉的历史明片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杨浦滨江考察时强调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10]。”这句话凸显了历史文化遗存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作为新中国的“工业引擎”,哈大齐工业走廊七十多年工业化发展历程,沉淀积累的工业文化成为了哈大齐工业走廊城市发展的浑厚底蕴和深刻内涵。哈尔滨是新中国的民用工业城市,齐齐哈尔是国家重工业生产基地,大庆是中国的石油工业重镇,工业是人们对这些城市的最初印象和永恒记忆,工业化是这些城市发展的“根、本、魂”。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它见证了这些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功能、丰富了城市内涵[11],凝结着龙江儿女的家国情怀,彰显了工业文化遗产的情感张力。新时代,提升哈大齐工业走廊城市发展内涵,助力这些工业老城重整旗鼓、二次创业再出发,关键是坚守工业这一“根、本、魂”不动摇,擦亮用好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的这张历史名片。
3 新时代,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研究
新时代,党和国家坚定文化自信,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要狠抓历史机遇,积极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文化保护传承、产业创新发展、城市功能提升协同互进,打造一批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活秀带”[12],助力龙江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3.1 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工业遗产保护开发意识,完善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保护机制
由于西方国家工业化历程起步较早,因此,西方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关注工业遗产保护问题,1986年世界遗产名录里第一次出现工业遗产名录。中国对工业遗产的关注是伴随老工业基地城市如何突破困境发展,特别是资源型城市日益枯竭的背景下出现的,2006年6月,国家文物局正式颁布《无锡建议》,中国第一部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政策性文件正式诞生。此后,国家文物局又颁布了《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标志着工业遗产保护工作进入实施阶段[13]。新时代,哈大齐工业走廊各级政府、老工基地企业(国营大厂)要认真落实《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积极拓建宣传平台,创新宣传途径,加大对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宣传力度,使人们充分认知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的历史底蕴、当代价值,以及不可再生性,培养人们对工业遗产传承保护、开发利用的文化生态意识。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丰富多样,很多工业遗产处于濒危边缘。因此,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制定地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工业遗产文化资源认定管理工作,做好重点工业遗产保护,对濒危工业遗产进行抢救性开发,不断完善工业博物馆建设,明晰工业遗产开发保护的奖惩原则,以此构建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有效机制。
3.2 要深入挖掘历史底蕴,彰显资政育人价值,推动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与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深度耦合
如前所述,哈大齐工业走廊形成于新中国最艰苦的历史时期,是一代又一代“工人老大哥”昼夜奋战、肩扛手刨,发扬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伟大精神而铸就的钢铁走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马恒昌小组精神是几代“工人老大哥”艰苦奋斗的淬炼和升华,是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新中国工业建设的初始基因解码,更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赓续发展。这些伟大精神绘就了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的浑厚底色,更镌刻着红色文化基因特质,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因此,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资政育人价值厚重。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曾指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黑龙江有不少有利条件,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14]。”今天,以这些工业遗产为依托,回应时代关切,通过考察参观、旅游研学、实践教学、情景教学等形式,推动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与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耦合,通过传承弘扬工业文化遗产所彰显的红色基因、红色传统,提升工业遗产的影响力、传播力、感染力,助力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与传承利用。
3.3 不断提升城市发展的文化内涵,培育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有机融入黑龙江旅游发展
哈大齐工业走廊因工业而起、因工业而兴,与新中国的工业发展始终同向同行。因此,工业是哈大齐工业走廊沿线主要城市共有的文化内涵,老工业城市也成为这些城市最靓丽的名片。但是,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哈大齐工业走廊沿线的主要城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品牌特色,如:哈尔滨冰灯雪雕的冰雪旅游;大庆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红色旅游;齐齐哈尔湿地鹤乡的生态旅游等,无形中忽视了这些城市工业的文化特质。人们醉卧梦里雪乡,留恋湿地生态,但却遗忘了这些城市昔日工业辉煌的存在。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关键要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工业是哈大齐工业走廊沿线主要城市共有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名片,哈大齐工业走廊不应该只有冰雪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还要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培育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多点发展、集群发力的旅游格局。为此,哈大齐工业走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合理规划工业遗产资源配置、旅游产品开发,打造工业遗产旅游的资源优势、品牌特色,提升工业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15],建设多层多元化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体系。因此,通过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既能提升城市发展内涵,实现黑龙江全面全方位振兴发展,又能在发展工业旅游的过程中,实现工业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3.4 后疫情时代,积极推动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资源的数字化转换
新时代,需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VR/AR等现代虚拟仿真技术,提升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水平。一方面,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一些工业遗产,如厂房、水塔、烟囱等基础设施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风吹日晒、雨水侵蚀,特别是地震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很难实现对这些工业遗产实施长久性保护。同时,这类工业遗产大量存在,如果全部进行保护开发,没有必要,也没有这么多资金,因此,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进行重点保护,其他的工业遗产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通过拍照、录像、或者进行虚拟仿真处理,建立工业遗产数据库,实现对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的长久保存。另一方面,后疫情时代,因疫情防控常态化影响,工业文化遗产的考察参观、旅游研学、实践教学等会处于暂停状态。因此,要围绕线上与线下的双向发力,积极推动工业遗产的数字化转换,从新媒体宣传平台完善、工业遗产资源数据库构建、VR/AR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工业遗产云展馆推广等方面集群发力[16],实现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既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历史文化工程。新时代,加大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开发与保护,打造一批集工业记忆、知识传播、文化创意、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城市名片,传承红色基因,延续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历史文脉,这对于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