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背后的成长印记
2022-01-01Ⓦ明灯
Ⓦ 明 灯
本期杂志的两篇作文,我们从中切切实实看到了作者成长的印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
《晒粮》一文讲述了作者二婶公路晒粮的故事,倘若没有最后两段的画龙点睛之笔,只能算一篇平庸老练的教条文章。——无论是春晚小品演员被教育之后的“大彻大悟”,还是初学写作时结尾必须升华的“光明尾巴”,都很难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思索。而当作者真真切切地将目光落脚于现实层面,由此展开情与理的博弈,或许没有文以载道、为生民立言、铁肩担道义的崇高,这种扑面而来的真实感却更显厚重,让我们重新思索孔子“直躬之信,不如无信”的价值判断。当情感和规则发生冲突,如何取舍?这个永恒的话题需要在成长中找到答案,至少,作者相比同龄人早已开始了审视。
《有风吹过褶皱的梦》一文,在即将成年、人生大考的前夕,作者娓娓道来,将多年心路历程赤诚吐露,有对现实不能改变的无奈,有和过去未曾和解的坦荡。“11岁渺小、微弱、可笑的梦想,破灭在了15岁不自量力、自作多情、自以为是的艺考里。像野火烧尽,春风荒芜,再没生过根。”作者的文字让人心疼,其中蕴含的力量倔强而不屈。大人未曾注意的角落总有孩童的小小坚守,每个生命都是需要平等交流的个体——无论如何,这段经历会让作者在往后岁月避免此类错误。已是高三,也许当她看到这本杂志时,正经历最紧张的复习时光,希望她用得偿所愿消弭过往遗憾。
无论是晒粮还是儿时学画,都是小事、琐事,也许是他人成长之路中易被忽略的背景板,而正是这些点点滴滴、微不足道的时光,才组成了我们无可替代的印记。观察、分析、感受、记录,将成长的印记谱写成人生之书:那些光阴的故事,全被折进了书页的某个章节,它们会在你某一次翻开书的时候不小心滑落,告诉你不要遗忘,甚至再次为你指引方向。
最后,我想再次借用《有风吹过褶皱的梦》的结尾:你要相信自己。为什么不呢?纵有再多的遗憾,因为年轻,未来就有一万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