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花生可降低中风、脑梗塞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021-12-31
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JPHC研究小组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结果,结果显示,“与不吃花生的人相比,居住在日本的亚洲男性和女性的花生摄入量越高,患中风、脑梗塞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越低。”
据该研究小组称,这次研究是首个针对亚洲人群的有关花生摄入量和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
这项研究最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查居住在日本的亚洲人中,各种生活习惯病与癌症、中风和心肌梗塞等疾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从而帮助人们预防各种由于生活习惯导致的疾病。
在这项调查中,研究人员分别在1995年和1998年,对居住在岩手县二户、秋田县横手、长野县佐久、冲绳县中部、茨城县水户、新泻县长冈、高知县中部、长崎县上后岛这9个地区的8家保健所的年龄从45岁~74岁不等的受试者进行了有关饮食习惯等的问卷调查。
研究人员对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众中,没有患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大约有7.5万人。之后的15年间,研究人员对这7.5万人进行了后续跟踪调查,直到2012年,从中得出了花生摄入量与中风,脑梗塞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之间存在有关联这一结论。
花生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元素,此前在西方国家已经有类似的研究,得出了增加花生的摄入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有效。但亚洲人的花生摄入量一般低于欧美人,之前也从没有针对亚洲人的有关花生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的调查研究,因此了解相对匮乏。
这项研究终于首次专门调查了亚洲人中花生摄入量与中风(脑出血、脑梗塞)和缺血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根据受试者回答的有关饮食习惯的问卷调查的结果,研究人员将受试者每天食用的包括带壳的或者不带壳的花生量进行换算,得出受试者平均每日的花生摄入量。之后,研究人员将每个人的每日花生摄入量按升序排列,并按人数均等分为4组。花生摄入量最低的一组换算下来平均每天吃0颗花生,而经换算花生摄入量最高组的人群平均每天吃4.3颗带壳花生。
然后以花生摄入量最少的一组作为基准,分别调查分析了这4组每一组中之后患中风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分析中,研究人员还针对年龄、性別、地区、吸烟状况、
饮酒、运动情况、精神压力、蔬菜、水果、鱼、豆制品、盐的摄入量,每日摄入能量、体质、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和高胆固醇血症等因素进行了统计调整,从而尽可能的消除这些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在这项研究从1998年~2012年的跟踪调查期间,最终患有中风的共有3599人(其中2223人患缺血性中风,1376人患出血性中风),患有缺血性心脏病的有849人,而且花生摄入量越高的人群,患中风、脑梗塞、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低。
从下面的图表中将受试者中花生摄入量最低的一组与花生摄入量最高组相比,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每天吃4颗~5颗带壳花生,将可以使得:
患中风的比例降低16% 患脑梗塞的比例降低20% 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降低了13%
另一方面,研究结果显示,花生摄入量与脑出血和缺血性心脏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JPHC研究结果中,花生摄入量从低到高的4组人群患中风,脑出血、脑梗塞、缺血性心脏病、心血管疾病的多变量调整后的风险率比例
此外,分析发现男性与女性的研究结果并没有显著差异。
研究得出的这一结果与之前美国的类似的针对欧美人群的研究所得出的结果基本吻合。其他研究分析说,这是因为花生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血脂异常,从而进一步降低中风的风险。
之前欧美国家的研究报告得出了花生摄入量也能够降低缺血性心脏病的患病风险这一结论,但是这次针对亚洲人的研究结果却显示花生摄入量与缺血性心脏病并没有直接关系。研究人员猜测,可能的原因是亚洲人的花生摄入量相对欧美人较低,以及亚洲人患缺血性心脏病的比例较欧美也更低。
这项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同时也是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生院医学系研究科社会医学系特聘副教授池原贤代说,“虽然在亚洲国家吃花生和坚果虽然可能不那么多。但是仅仅是在饮食中添加少量,也将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美国心脏协会给大众的健康建议是,每周应当吃大约5份无盐坚果,每一份是15克(大约2汤匙)。无盐坚果中,除了花生是很好的选择外,该协会还建议应当坚持摄入其他健康的坚果,例如无盐腰果、核桃、山核桃、澳大利亚坚果和榛子等。(综合整理报道)(编辑/费勒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