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路径
——以宁波市为例
2021-12-31徐惠珍
徐惠珍
(宁波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04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支撑和推动作用。然而,目前宁波市的农村人才队伍面临着人才数量不足、人才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平衡、人才培育不到位等诸多困境,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基于此,迫切需要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一、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国的必然要求
2002 年党中央首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多次强调要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战略,并对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做了新的部署。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广大农村现有的人才总量、素质和结构都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人才强国的目标就成了空话[1]。因此,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国的必然要求。
(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2018 年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要最终实现乡村“五个振兴”,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三)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落实教育扶贫的重要抓手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从目前来看,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偏低,技术技能缺乏,创业创新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而农村对人才的教育培训比较薄弱,人才培养内容缺乏针对性、方式缺乏灵活性、模式缺乏多样性、管理缺乏科学性。因此,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不同形式的知识培训进行教育扶持,使农民无论从思想文化素质,还是技能水平方面,都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从而成为农村教育扶贫工作推进的重要抓手。
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亟待提质增效,以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然而,传统的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普遍存在着人才数量不足、人才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平衡、人才培育不到位等困境,亟待各方统筹解决。
(一)农村人才数量不足
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对人才的需求量激增,而目前农村人才培养的规模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从而导致农村人才数量明显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民尤其是青壮年纷纷涌向大中城市,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农村大规模青壮年农民流失,留在农村的大多是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这就导致农村的农业生产型人才、农业经营型人才、农业技能服务型人才等数量严重不足,难以带动广大农村人口投身于乡村振兴。
(二)农村人才素质不高
据2016 年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在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3.4%,初中文化程度占48.3%,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占7.1%,大专及以上占1.2%,仅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高达91.7%[2]。占农村常住人口比例不足6%的乡村人才队伍中,绝大部分学历偏低,一般只参加过短期的技术培训,不具备系统的知识,对新技术的吸收、消化与接收能力不强,而且他们缺乏在农业生产中的经营能力、管理能力、技术推广等,不能适应乡村振兴建设的要求。
(三)农村人才结构不平衡
宁波市的农村人才不仅整体素质不高,而且存在结构性失衡的现象。从人才类型来看,基层组织管理人才占很大比例,但农业实用型人才的数量并不多。从人才年龄结构来看,农业经营人员多为中老年人,而年轻人却很少。从人才性别来看,农业经营人才中,男性与女性几乎是占据同等比例,根据农业经营的特点来看,女性劳动者比例偏高。从产业结构来看,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仍然以普通种植业为主,而从事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和多样化农业生产的农民却很少[3]。农村人才的这种结构性失衡,直接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农村人才培育体系不完善
宁波市的农村教育水平相对偏低,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农村人才培育不到位。首先,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农村人才培养体系,没有直接针对农民发展的专门培训机构,即使一些农民想进行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也没有正规培训渠道,这直接限制了农村人才培养和发展[4]。其次,传统的农村人才培养方式太过单一,对于农村人才培养的对象、目标和内容并不清晰,培训内容、方式和层次还不能适应实际需求,乡村人才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培训状态,接受的知识多而杂乱,而部分培训内容与他们实际需求脱节,导致“学无所用”的现象产生。人才培育体系的不完善,农村人才培育效益太低,导致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难以提高。
三、基于宁波市的农村人才培育路径探索
(一)加大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满足人才总量需求
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才振兴所面临的人才不足的困境,要优化地方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分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尤其是地方政府要加大人才培养经费的投入,确保人才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要常态化,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重点提升农民的创业创新能力,不断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量。
(二)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分类推进农村人才培训
乡村人才振兴的前提是乡村人才培训,培养出优秀的乡村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具有广泛的现实需求和深刻的时代必然性,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人才,并在此基础上作详细的分析研究,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和计划,然后分级分类推进四大类农村人才的精准培训。一是加强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培养。要培育一支有创业创新精神、有综合竞争力的领军人才,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培养。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要对象,根据产业类别和规模、等级层次,以及年龄结构等实际情况,分级分类开展培训,内容可以涉及技术、管理、经营、政策宣传、素质提升等各个领域,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理论+实践、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培训。只有开展多领域人才培养,才能实现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加强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坚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发展理念,大力开展农旅文融合发展、农村电商、青创农场等创业创新人才培训,培育一批“农创客”“青创客”等新农人。四是加强农村管理人才培育。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分类开展污水治理、垃圾分类、文化礼堂等培训,培养一批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专业型管理人才[5]。
(三)完善人才培育体系,保障农村人才队伍
要构建市、区(县)、镇三级农村人才培育体系,对农村人才进行分层、分类、分步骤培养。从市级层面来看,主要培养能引领农村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他们有大胆探索和创新的理念,在生产和经营方面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市里要对这些人才开展各类高层次培训,全方位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参与重大项目的能力。从区级层面来看,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以分类培养、分类管理为主要原则,重点培养农村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涉农企业管理人才、农业生产经营人才等。从镇级层面来看,要具体落实相关人才培养工作,如制订详细的培训方案、落实培训师资、设置合理的培训课程等一系列工作[6]。市、区、镇三级培育体系的构建,将充分保障农村人才队伍。
(四)优化创业政策和环境,促进人才扎根农村
为确保农村乡土人才队伍的稳步发展,既要让外来人才“引得进”,又要让本土人才“留得住”,必须及时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优化创业环境,为其在农村创业与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扶持。就前者而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农村人才引进计划,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乡村旅游业等领域,想方设法引进一批农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和现代农业综合体、民宿经济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并给他们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以及家属安置、子女就读等优惠政策,为他们扎根农村解决后顾之忧,从而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就后者而言,要制定农业项目建设、大学生创业扶持等政策,引导工商业主、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乡贤等到农业农村领域创业创新,孵化培育一批“青创客”“农创客”等新农人。同时落实国务院关于“注重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政策规定,对在乡村振兴中有突出贡献并引领农民脱贫致富的乡土人才,应及时予以表彰奖励,甚至录用为国家公务员,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使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加强人才平台建设,夯实农村人才培训基础
大力打造培训、服务、宣传平台,营造农村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加强培训平台建设。打造以农民学院(校)为主体,多种培训机构为辅助的农村人才培训平台,积极发挥农民学院(校)教育服务主导作用。农民学院积极打造“一院一品”,形成一院一个主打专业,几个辅助专业的培训格局。二是加强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农民学院为每个培训班建立QQ、微信等交流平台,开展在线教育培训、跟踪服务指导、农业政策咨询、新品种推广等,线上线下多方位为学院服务。宁波经理学院(2009 年由宁波市国资委出资举办,专门从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党政干部培训的教育机构,为事业单位独立法人,现由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负责运营管理)建立了一二三产企业家交流平台、政企交流平台。三是加强典型宣传平台建设。宁波市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将培育一批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标兵,树立一批典型,宣传一批典型。农民学院与宁波日报建立宣传合作关系,在宁波农经网设立了“乡村榜样”宣传栏目,开展专题宣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