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发展
2021-12-31吴鹏
吴 鹏
(兰州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今年是建党百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遵循着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始终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刻不忘为人民办大事,时刻不忘为人民谋利益。“以人民为中心”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主要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担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因此,从多维度、多视角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
1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概念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重要思想,多次讲话中都谈到了人民的重要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因此,界定清楚“以人民为中心”的概念是十分重要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人民创造了历史,建立了丰功伟业,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都要靠人民来把握。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里,放在最高位置,始终把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到党的一切活动之中,始终把人民的想法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把人民的愿望能否早日实现当作判断执政能力的标准。因为历史功绩是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也是人民创造的。所以中国共产党时时离不开人民、事事离不开人民,始终维护人民的利益,只有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早日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大党。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充分说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资料已经不再满足人民对于生活的需求,需要更多的精神领域的满足。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能不能过上好日子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的生活水平能不能提高作为衡量执政能力的标准。中国共产党深入贯彻执政为民的理念,抓住主要矛盾,集中一切力量为人民办事情,解决人民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城乡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的目标是宏伟的,也是简单的,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人民都过上更好的日子”[1]。中国共产党有这样的实力,也有这样的信心去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和使命。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百年来,一直在关键时刻迎难而上,始终冲在第一线,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一直能够抓住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从而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就“人民”二字而言,泛指社会的全体成员,具体是指人民群众。“人民”这个词汇早已产生,与公民等词混用,但是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用法都有所不同。根据我国宪法修订内容得知,“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这里的个人在马克思看来就是一种“感性活动”,是现实存在的、是真真切切的活动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主观的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活动和历史的前进都是人的实践活动造成的,也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创造了历史。
2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发展
2.1 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吸收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2]。所谓的生活就是衣食住行,换言之,人类从事一切劳动或者活动之前,吃饱穿暖这是最为基本的条件,只有满足这些基本的生存条件,才能够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没有物质资料就无从说意识活动和精神力量,因此,马克思也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物质决定意识,而非意识决定物质。人民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实践以及生产力的主体;这充分说明人民群众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之重、作用之大。要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早日实现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转型。
人民坚定地拥护党,遵循党的制度,成为中国的坚实根基,没有人民的支持,一切活动都是空中楼阁。“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必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1]。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还要接受人民群众的检验,因为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作为实践的主体,在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能够为党建言献策,也能够为党提出制定方针政策的宝贵建议和意见。只有取计于民、问计于民,才能加强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之间的联系也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辩证统一规律,因此是客观的、辩证的,是中国共产党能长期实施的有效的执政措施。
2.2 对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继承
2.2.1 民为邦本、政得其民
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稳定,国家才能安定、安宁。人民作为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坚实基础,如果人民的基础动摇国家将不会稳定,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一直为人民的利益不懈奋斗。政权兴衰的根在于人民,重视民心民意,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真情实感,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人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作为判断政府官员功过与否的关键,要求其在准确把握人民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用求真务实的态度解决人民的后顾之忧,倾听人民呼声,尊重和了解民意,进而才能赢得民心。
2.2.2 惟天惠民、福国利民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关于惠民、利民的论述是及其丰富的。“天地之大,梨元为先”表明了以民为本的理念。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铁打的事实,也是不变的历史规律。人民的事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事,无论是什么事,都要当成自己的大事解决。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我将无我,不负人民”[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承诺,也是每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心声。惠民、利民作为实现“中国之治”的初心,只有将利民为本的各项措施落实好、完善好,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2.3 正己修身、以法治吏
《孟子》一书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意思就是人人必须遵守规章制度,只有让每个人都遵守制定的规章制度,才能让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回归到正常的轨迹。作风是人的做事方式和行为准则,长期以来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常态化抓好的任务,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就是“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面从严治党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中国共产党“既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又要善于做到“三个区分开来””[1]。反腐倡廉是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惩治违法乱纪的官员,加强党风建设,中国共产党才能永远走在时代前列。范仲淹家境贫寒、文天祥生逢乱世、林则徐流放伊犁,但是他们都能以天下为己任,表现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胆魄;喊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生命格言;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福祸避趋之”的壮志豪言。安身立命,始终铭记百姓的所需所想,才是人间正道。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的,因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有很多精华的内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2月30日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3]。因此,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积极继承并且发扬光大,这不是一个人的事,是整个民族和国家的事情。只有把优秀的文化基因传承下去,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和中国精神才能够在世界人民的眼前展现出来,世界人民才能对中华民族有深入地了解。总书记非常重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深刻地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精华,丰富了人民观的内涵,也充分彰显了执政为民的理念。
2.3 对中国共产党人以人为本思想的总结
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十分重视人民对社会变革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抗日战争时期,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之际。毛泽东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4],充分说明毛泽东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也非常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此外,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中国共产党这个队伍的所有活动、所有努力都是为人民着想的。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是为民族和人民的解放而战;和平时期,中国共产党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力量的源泉和动力,时刻不忘人民,心中不忘人民,处处为人民考虑,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党的各项工作是否合格,就要看人民是否满意和赞同,这是党百年征程的初心,也是百年来的光荣使命。胡锦涛在《进一步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讲话中指出:“每个领导干部都要切实懂得,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除此以外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把人民观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无论遇到何种困难,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人民,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给人民交上合格的答卷。从古到今,无论历史如何变化、朝代如何更替,人民群众都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人民的力量也是无比巨大、无坚不摧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的需求、人民群众的心声、人民群众的梦想放在第一位。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深入贯彻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6]的理念,始终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
3 结束语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依据而提出的新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坚定实施,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也是新征程中解决疑难杂症的最佳良药。因此,其科学内涵和理论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深入了解和贯彻落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