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及其施工安全研究
2021-12-31陈小强
陈小强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广汉市供电分公司 四川 广汉 618300
引言
配电网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切实满足电力工程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施工安全计划,切实提高配电网电力工程建设品质。因此,相关工程单位要提高对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应用标准优化,相关施工人员必须掌握电力工程技术要领,按照安全施工管理制度开展施工作业,强化工程质量控制意识和安全施工意识,切实推动配电网电力工程施工进度,保证工程在预期时间内完工建设。
1 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分析
1.1 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应用困境
(1)过电压
配电网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影响电力工程技术应用的因素诸多,一方面,电力工程配套设施配备不全,影响电力工程整体运行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电力工程运行环境不同,无形中埋下了安全隐患问题,若不及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将会进一步增加电力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无法保障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应用成效,甚至损坏绝缘设备,影响相关电力设备使用性能,尤其当电力设施长时间处于过电压状态下,极易引发相关配电设备故障,导致电压幅度增加,严重制约配电网电力工程运行效率。
(2)闪络放电
当配电网长期处于过电压状态下时,会出现闪络放电现象,分析原因发现主要是绝缘设备长期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大量的灰尘和杂质堆积在绝缘设备表面,严重影响到绝缘设备正常使用,进而出现闪络放电现象,极易引发其他关联性故障问题,加剧了电力事故发生概率,难以保证配电网电力工程安全运行。
(3)单相接地故障
单相接地故障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分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相关电力设备损坏,甚至引发大面积停电问题;同时,相关研究人员在实践研究中发现,单相接地故障极易引发谐振过电压现象,影响绝缘设备的性能作用;需要施工单位提高对此项故障问题的重视,有效规避单相接地故障问题,更好提升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应用成效。
(4)外力作用
在实际进行配电网电力工程改造中发现,电网整体结构较为完善,部分老城区存在电网结构不合理情况,包括供电方式、架空电路等方面存在问题,忽视了接线方式和处理方式;大大增加了配电网安全隐患[1]。在外力作用下,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容易遭到破坏;传统的配电网方式难以满足输电操作,采用的是单电源供电方式,严重影响到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难以满足用户实际用电需求;加之,部分地区在配电网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电网设备相对落后,影响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无法保障配电网电力工程正常运行。
1.2 技术问题分析
(1)优化电网结构
相关电力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满足社会各界用电量需求,需要科学地规划和配置配电网工程建设,深入实地勘察,充分考虑配电网电力工程建设影响因素,包括施工环境、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等;要求电力企业按照电源点等线路规划,优化配电网结构,保证配电网电力工程建设可行性。
(2)提高配电网电力工程管理水平
配电网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为提高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必须强化工程管理水平,结合电力工程建设实际,制定完善的电力工程管理制度,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合理分工,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出现问题进行问责处理,避免人员相互推诿问题。通过科学有序地管理体系建设,明确了电力工程技术应用标准,加强电力工程技术人员作业行为的约束,促使相关电力工程技术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施工工序开展作业活动,加强对施工风险点的识别,保证电力工程技术应用成效。在实际开展作业活动前,需要做好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加强考核,确保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巧,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扎实理论基础,促使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电力企业要定期开展人员技术交流大会,促使人员相互交流经验,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不断完善自我,最大程度上为配电网电力工程建设夯实基础。
(3)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方案
在配电网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要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计划,做好施工部署,工程设计人员要掌握施工现场一手资料,保证施工组织设计说明、施工方案编订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施工方案编订完成后,需要参建单位共同参与会审,加强施工方案指导,及时纠正施工方案中不合理之处,并返回建设单位进行修改,确保电力工程施工方案符合工程建设标准,避免造成设计与实际施工之间出现偏差;进而推进施工计划的落实,保证施工进度,更好提升配电网电力工程建设品质[2]。
2 配电网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研究
2.1 加强配电网电力工程维护
基于配电网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环节较多,为保证电力工程安全施工,需要强化施工各个关节的安全管理意识,制定维护检修计划,定期安排专业检修人员开展巡检工作,重点检查老化线路、测试设备性能、确认设备故障,切实做好线路维护工作;检修人员在巡检过程中,要详细记录本次检修要点,便于为后期巡检工作提供数据参考。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陈旧、老化设备要及时更新换代,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工艺,保证各项电力设备使用性能,优化施工环节施工作业,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同时,在设备引进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关电力设备的监控工作,实时动态化监测相关电力设备实际运行情况;并根据监控反馈的数据信息,识别和分析电力设备故障问题,及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排除故障隐患,更好保障配电网电力工程运行的安全性,推进电力事业发展。
2.2 做好配电网电力工程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系数直接关系到工程整体建设的安全性;施工单位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优化施工前规划部署工作,科学选址,结合电力工程建设规模,设计具体的规划方案,制定工程技术实施标准,结合地区实际用电需求确定配电网电力工程建设规模,综合考虑电力负荷问题,促使前期的规划部署设计方案拟定的合理性,保证工程设计更加专业化、标准化[3]。结合工程实际需求,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并在施工前做好设备调试和检查工作,切实保障机械设备使用的安全性,避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机械设备问题引发工程隐患。
2.3 提高工程环境安全管理水平
受环境、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了配电网电力工程建设发展,基于配电网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此,施工单位必须强化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有效规避不确定因素对电力工程建设的影响;在具体布置塔杆过程中,需要精准定位塔杆位置,避免遭到人为破坏,尽量与道路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塔杆附近做好安全标识,提醒相关人员注意安全;进而减少安全隐患的出现,降低电力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避免影响电网正常运行。另外,要引进避雷装置,强化对电网线路的安全保护,防止因雷击,破坏电网线路,具体可在电网线路上安装避雷器;铺地线等;相关人员要对电网线路周边的障碍物进行清理,避免一切潜在的安全隐患发生。
2.4 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中,将人员自身安全与电力工程建设安全,摆在同等重要位置上,要求相关施工人员提高对安全施工的重视程度,严格按照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各项条例开展作业活动;施工单位要定期检查施工人员自身安全措施应用情况,包括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在高空作业中是否系好安全绳,对于违反安全施工管理制度的施工人员,要进行批评教育,强化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同时,在日常培训过程中,要对人员新技术、新工艺设备操作技能进行考核,以实战演练的方式,提升施工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帮助施工人员积累经验;另外,在培训过程中,加大安全施工常识相关内容的普及,引入施工安全工程案例,为施工人员进行讲解,确保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树立安全优先、质量优先的施工理念,降低配电网电力工程施工安全隐患,更好强化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品质,推动电力工程投入与运营的可行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以及施工安全问题,是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关键的环节,要想提升配电网电力工程建设品质,需要强化电力工程技术应用效果,相关技术操作人员要掌握工程技术操作要点,严格遵守施工管理制度,强化工程质量意识;同时,施工单位要制定明确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做好相关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施工意识,进而提升配电网电力工程整体建设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