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困境表征与协同模式建构探讨
2021-12-31颜蕉生
颜蕉生
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引言
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这也使得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具备了较好的条件,尤其是在教学技术、教学装备、教学手段方面。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面临的困境也日益凸显,这也是当前社会的普遍共识。基于此,我们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结合信息化产业的转型升级需求,不断调整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模式与方法。
1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转型的背景
信息化技术作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前沿科技,其发展之快令人目不暇接,技术的发展同时带动了产业链的不断升级,各种新工艺、新业态、新技术不断涌现。产业的快速发展与职业教育的缓慢变革之间出现了显著的矛盾,使得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差异越来越大。正是基于此,国家陆续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出台了诸多政策,一方面表现了国家对于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重视,另一方面表明了国家对于推动教育信息化转型的决心和力度[1]。
同时我国的职业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院校与社会隔离的问题,导致学校办学。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无法实现从学校向岗位的直接过渡;教师无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缺乏实践能力。这都与职业教育本身所要求的开放型、终身性以及与实践结合等特点相违背。而要改变这一局面,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是重要的措施。
2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困境表征
就我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成就是不可忽视的。然而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至今体现出的问题同样是不能忽略的。从其表现形式上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基础设施薄弱,二是资源建设不足,三是应用水平不高,四是保障体系不全[2]。而深究这些问题的根本,主要与以下三个深层次原因有关。
2.1 信息化教学目标设置与教学实质矛盾
职业院校开展信息化教学,本身应当是服务于学生知识水平和技能的提升,这也是其本质所在。然而就当前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却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形式化。有的表现为信息技术应用层次非常低,信息化技术仅仅被用来作为数字化存储、网络课件播放等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调配网络和数字资源的真狠价值;有的表现为对信息技术形式高度重视,片面追求形式化,认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多媒体资源就是信息化,并且将数字资源教学资源与教学绩效挂钩,从而出现了职业院校中微课、慕课泛滥的情况。这样的形式主义不但让教育资源被浪费,而且使得数字化垃圾大量产生。在这种形式主义下,教学活动从以前的真实活动转变成了表演活动,尽管教学形式看上去体现了信息化,然而就内容和方式上来看,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要想切实发挥信息化教学的意义,就务必要明确以下目标,就是信息化的手段与形式务必要与职业教育规律相匹配。具体来说,就是信息化的教学的运用,务必要根据职业教育的需要而展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学生感官的刺激,从而实现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决不能为了使用信息化形式,而影响了学生的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3]。
2.2 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矛盾
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学来说,无论是要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或者是要实现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都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改善来完成。而信息化教学对于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学生的职业素质,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是一种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但是在信息化教学的出现却引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新型对立关系。一方面,尽管当前信息化教学在职业院校中应用越来越多,且形式和种类也日趋多样化,但是总的来看,大多都是一种“单相传递”式的模式,很少有“双向互动”模式[4]。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信息化只是服务于教学模式的一种形式,只是有不同表现的实施却依然能相同的教学,实施一种披上信息化外衣的“填鸭式教学”,只是以信息化的权威性代替了教师的权威性。而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本身没有明显促进作用,却反而阻断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另一方面一些教师过于看重技术性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甚至将信息化激素的应用于教学效果看作等比关系。产生这种想法会使得对技术过于依赖,反而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这样一来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看起来有利于解决学生抽象思维问题,有利于克服教学困难,但却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疏远,也影响了教师对学生的代际传承关系。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是要实现对教师素质的提升,进而推动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然而如果产生了上面所说的问题,反而影响了教师与学生的传承和互动,则这样的技术应用必然是存在问题的。所以,信息技术应用务必要满足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需求[5]。
2.3 信息化教学中虚拟与现实的矛盾
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仿真和虚拟都是非常常见的形态;但是这并不能完全替代现实的作用。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教学仅仅只是一种教学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教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然而正式的工作体验依然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当前信息化教学中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虚拟与现实的矛盾性,进而出现了以下两种不利状况。一方面是对信息技术的虚拟性展示,过高地估计了其应用价值,忽视了学生身在其中的切身感受的效果;这样一来只能够让学生获得了更加形象化的认知,却惰化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导致学生往往只对职业现象有所了解,却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技能,进一步强化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印象。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完美展示,不利于学生错误中成长的反思。运用信息化技术,学生可以不带责任感的参与活动,对于可能出现的失误无须面对,这必然会对学生逐步完善行为方式,改善工作策略有很大的负面作用。导致学生在经过了大量信息化教学课程以后,却依然能缺乏工作所必备的责任心和职业感。
3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协同模式建构
面对上述的三重矛盾,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要想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对职业教育起到应有的价值,就必须要从职业教育本质出发,选择能够有效协调教学形式与实质、教师与学生、虚拟与现实的工作过程作为载体,并建立起满足师生互动要求的协同模式,才能够真正达成实现受教育者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的目的。
3.1 以工作过程作为信息化教学协同模式载体
对于当前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解决之道就是要建立基于工作过程为载体的信息化教学协同模式。
首先,基于科学的工作过程展开教学,能够真正实现教学服务于学生知识和技能提升的本质要求。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教学务必要以就业作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教学核心。而职业能力要想得到提升,在工作过程中的磨炼是最有效的途径。及时通过信息化教学,也同样不能改变工作过程对于技能提升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务必要始终满足如下原则:课程设置匹配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匹配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匹配与市场服务流程。
其次,工作过程能够从心理上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在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特别是诸如VR、AR、MR等技术,可以直接为学生呈现出非常生动、形象、安全的生产过程,乃是各种细节,这虽然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成本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了解实践的机会。但是,在这种条件下,学生无须担心操作错误引发的危险,无须带有责任心来参与实践模拟,所以教学心理载荷是严重不足的。而在工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整个感知觉系统、动觉系统全方位投入,无论是生理载荷还是心理载荷都有很高的要求,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无疑是更强的动力。
另外,工作过程有利于师生互动进而提升职业素质。就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来看,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来实现教学提升教学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职业素质也在不断提升。所以基于工作过程对于双方的职业建构都是非常重要的。
3.2 师生行动作为信息化教学协同模式的教学形式
职业教育本身培养的就是高素质的技能型是人才,所以是不能脱离职业行动过程的,所以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就必须要构建根据开放型与探究性的信息化教学协同模式,而师生行动就是其形式。
首先,信息化教学务必要能够对师生操作性有所促进。这也是职业教育的特征决定的,职业人员如果不具有一定的技能,也就是去其核心价值。所以职业院校师生务必都必须要基于又特定工作环节构成的职业行为过程,从而不断提升其操作技能。这就要求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务必要充分服务于师生的教学过程和目的。
其次,信息化教学务必要有利于师生心智性技能行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科技的不断发展,将对整个经济产业的形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操作技能将逐渐被机器替代,而对于职业人员的心智技能,也就是策略性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于职业院校的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具体工作过程执行中,都应当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大维度展开心智节能获取,从而循序渐进的提升职业技能。
再次,信息化教学务必要有利于师生社会性互动。职业教育要达到的结果,不管是操作技能的还是心智技能的培养,都不是学生单方面总结和反思而获得的结果,而是通过师生互动的代际传承,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逐渐转移,最终使学生具备了独立面对工作的技能和心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信息化教学决不能对这种师生互动产生负面作用,而必须要有利于师生的社会性活动。同时,通过运用信息化教学,还能够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展开有效分析,从而教师更好的展开教学资源分配。
3.3 情境变换作为信息化教学协同模式的手段
对于一个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职业者来说,既需要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能力,同时也必须要具备随机应变、灵活处置的能力。所以,在职业院校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在定时教学与变式教学之间找到合理的控制点。一方面要求教学中务必要以遵循职业规范为基本要求,具体来说就是在实际职业活动中,要按照既定的标准流程和规范展开作业;同时,按照程“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这样的六个维度作为行为精准度的控制要求。同时持续的定式思维训练,将会让学生陷入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的困境。因此另一方面要求信息化教学要以塑造职业行为为最高目标,这也就是为了突破定势思维的局限性,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通过不同的学习情境的变换,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面对陌生工作也能够快速找出问题解决方案,从而是学生真正具备问题解决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困境,找出一条有效的转型之路至关重要,而基于于作过程建构的信息化教学协同模式,既能够有助于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又有助于学生学习资源的个性化创新,可以作为未来有效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