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学方法的合理变通和应用
2021-12-31孙晓莎
孙晓莎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河南三门峡 472000)
舞蹈是情感和动作相融合的艺术,可以充分展现形体美和动态美。一直以来,我国高校舞蹈教学是培育专业舞蹈人才的基地,他们身兼弘扬舞蹈文化的重任,但随着时代的逐步发展,高校在舞蹈教学方法上逐步暴露出诸多问题,所以探究出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并提出创新对策至关重要。[1]与此同时,我国也已走进了互联网+时代,多种新媒体的出现也为学生接触舞蹈信息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因此,在互联网+大环境之下,和高校舞蹈教学相融合,也能在客观上实现舞蹈教学活动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为高校舞蹈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舞蹈教学创新概述
(一)舞蹈教学创新意义
在当前社会背景之下,对舞蹈教学做出创新十分必要,通过对舞蹈教学方法的合理设计,结合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进行教学优化,才会为社会培育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教师也需结合现有舞蹈资源,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优势,也需对常规教学理念逐步转变,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来提升舞蹈教学的质量。可以说,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对舞蹈教学的进步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不但要做好理论创新,也要借助创新思维去实现意识创新,同时还要关注实践创新。[2]
(二)舞蹈教学方法创新的原则
教学的准绳是教学原则,做好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要严格坚守以下原则:
第一,创新性和继承性相统一的原则。舞蹈教学方法和其他方法创新等同,应是基于继承基础上来做好创新,并非天马行空式创新。所以要做好创新和继承的有机统一和密切结合。
第二,直观形象的教学原则。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包括教学手段,要求教学方法要形象生动的结合舞蹈,做好对各个动作的形象感知,进而在此前提下创造出更为丰富多元的舞蹈艺术语言。而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也能将音乐,动作,形体,清楚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助于他们掌握基础知识,提升舞蹈素养。
第三,主导性和主体性互为统一的原则。在舞蹈教学中,要一直将学生作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充当主导角色,而非包办代替,做好主导性和主体性的有机统一,梳理教学关系,明确学习态势。
第四,步骤性和目标性互为统一的原则。培育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型舞蹈人才是舞蹈教学方法创新的核心目的,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循序渐进,按照计划的逐步推进,所以要做好步骤性和目标性的有机结合。
第五,有效性和新颖性互为统一的原则。舞蹈教学的外部形式特征是新颖性,新颖性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吸引力,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新颖性是为了有效性而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因此,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也要关注有效性和新颖性的有机融合。[3-7]
二、高校舞蹈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根深蒂固
高等院校在对舞蹈教学的思想认知上墨守成规,仅停留在表面,很多教育人员认为,教师只通过言传身教的方法就可达到教学目标,却未对教学阶段中有效的教学方式予以关注,导致高校在舞蹈教学培训,舞蹈设备和资金投放上有所欠缺。在本质上,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之下早已发生了真切的变革,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元化,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乐趣,也能提升学生素养,促进教学发展。如今,高等院校一线教师和教育人员在教育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上效率滞缓,也与思想根深蒂固有直接关系。
(二)内容缺少新颖性,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如今,示范法,讲解法是舞蹈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手法。示范法是教师提前模仿动作,由学生模仿学习,但这种方法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参与乐趣。讲解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基础的舞蹈理念和对应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初步认知,但此种方法过于无趣,枯燥,所以最终效果差强人意。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如今在舞蹈教学上,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无法为舞蹈教学带来促进意义。再加上舞蹈教学内容上也缺少新颖性,众所周知,在高等院校舞蹈课程中,教学内容占据主要的地位,随时代的发展,如今高校教学内容已无法顺应社会需求。急需在之后加以更新。
(三)考核和评估机制不够完善
如今,部分高校认为舞蹈评估体系可有可无,特别是对于舞蹈课程来说,在舞蹈动作评估上往往比较抽象,无法真正的运用到实际评价中,所以很多高校干脆就忽略了评估体系具有的作用。在舞蹈成绩评估上,各大高校是以学生日常出勤分数和期末考核为基准。但因这种考核方式不够全面,无法综合的判定出学生的舞蹈能力,也无法精准的知晓学生是否进步和退步,更无法推测教师日常教学成效。除此之外,如今各大高校的教师过于关注成绩的考核和评定,未对学生学习舞蹈的态度和情感加以考虑。以上等因素都直接影响了舞蹈教学在各大院校的发展。
(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有所欠缺
通常情况下,舞蹈教学中是由男女两个教师配合进行,这样可以更加形象直观的演绎舞蹈动作,但因我国高校舞蹈教学资源相对欠缺,在日常课程中,只有一教师来上课,其他教师大多是借助外聘和兼职的形式来进行,无法保障舞蹈教学质量。同时,部分教师在舞蹈综合能力上还存在欠缺问题。舞蹈属于考验技巧的一门艺术,也需融入情感,调动所有情绪,要求教师文化底蕴深厚,艺术审美能力良好,这样才会更好地将舞蹈所要传递的美传递给学生。
(五)师资力量和教学投放设施不完善
如今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简单来说,在教师队伍组建和资金投放上不够成熟。教学的基础是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这种因素直接影响舞蹈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而完善的基础设施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舞蹈学习环境,也能为一线教师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对舞蹈教学发展起到促进意义。特别是对于舞蹈方面来说,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对比其他学科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说教学基础设施对舞蹈教学质量影响相对间接,那么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对教学的影响绝对是直接的,所谓师资队伍力量的强大不单要对舞蹈教师专业和技术做出要求,同时对舞蹈教师的数量也有严格限制。如今,我国各大高校在舞蹈教师招聘上没有构建完善的引进机制,同时在后续的教师岗位培训上也不够完善,某种程度上都制约了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8]
三、高校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
(一)亲情关爱法
所谓亲情关爱法是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教学中实现人文关怀,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急学生之所急,乐学生之所乐,忧学生之所忧,想学生之所想。在教学中和学生双边互动,情感交流。同时,也要对所有的学生秉持公平对待的态度,特别要对问题学生和特困学生多多鼓励,尽量少批评,多表扬,将整个舞蹈教学活动上升到人权高度。还要善于应用情感教学手段,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可在这种同呼吸共命运的氛围下受到感染,积极地参与到舞蹈教学中来。[9]
(二)混搭穿越法
混搭穿越法是21世纪随时代发展衍生的一种创新教学方法,其目标是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对于舞蹈课程来说,通过良好的教学让学生精通至少一种以上的舞蹈表演种类,同时学生也具备其他多个舞蹈种类的基本表演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合西方现代舞和中国古典舞,穿插来进行穿越教学,也可在教学中融入拉丁舞,芭蕾舞和民族舞进行混搭教育,在此前提之下,教师可融合舞蹈美术,舞蹈音乐等教育,让学生成为舞蹈艺术的多面手,顺应当前时代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了解如何更深层次的表达舞蹈的语言意境,这也是做好舞蹈创新的关键,例如力度和速度是现代舞要求的基本功,所以现代舞很难发现高难度动作,而民族舞却有所不同,民族舞要求舞姿优美,且动作有一定难度,需舞者长期训练,所以教师在民族舞时融合现代舞时,要注意现代舞中的速度和力量,基于舞蹈音乐上做好合理编创,让民族舞散发着现代艺术气息。在芭蕾舞种的创新上,教师也要保留原有芭蕾舞种的精华,吸取其他舞种的外在特点,让芭蕾舞更加独特。
(三)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自改革开放之后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今教学效果比较显著。所谓模拟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某一角色的扮演来进行舞蹈技能训练,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客观条件的缺陷和不足,教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训练情境,提升职业技能。在舞蹈课程中,融合模拟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扮演伴舞,伴奏,评委,观众和参赛选手,为他们设置和正式比赛相似的情境,让每一位学生切实感受到比赛的真实气氛。对提升舞蹈职业能力有一定作用。[10]
(四)内外一体法
内外一体法指心理和形体动作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人体动作的艺术形式即舞蹈,舞蹈需表演者内心和形体共同舞动。一些舞蹈中的高难动作,也是为了营造某种环境,对外表达一定的情绪而存在的。
内部教学特指心理动作的教学,包含对舞者心理素质,理解,抑制,情感,想象等方面的培育。就如现今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一样,舞蹈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借助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心理可以感知舞蹈所要表达的情绪。[11]
外部动作教学指对舞者动作和形体基础动作的训练,比如旋转,舞姿,跳跃等等,这属于舞蹈的外在形式。需教师在训练之下,让学生心理动作和形体动作相映生辉,相辅相成。
四、结论
舞蹈属于个性较强的一种艺术,舞蹈教学要在时代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下加以完善,并融合新型元素,当前属于多元化的社会,舞蹈需一直注入崭新的活力。国内外有较多艺术形式可以借鉴,不同的舞蹈教学方法和教学情境都会对舞蹈带来不一样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借鉴并不是全面抄袭,而应结合当前舞种现状之下,结合其他艺术的精神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同时,舞蹈时代色彩较强烈,想要挖掘舞蹈所要体现的精髓,就要顺应时代主题,保留舞蹈的精神本质。对于高校来说,舞蹈教学也要在充分表达舞蹈情感的前提下做好方法创新,融合中西方文化,并以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为根基,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以此顺应市场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