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务英语笔译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12-31石成成冯华明

科学咨询 2021年22期
关键词:笔译商务英语实验组

石成成 冯华明

(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一、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中明确提出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在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下,必然对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商务英语笔译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核心课程之一。然而,传统的商务英语笔译课程仍以线下教学为主,信息化程度较低,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评价体系不科学、学生翻译练习不足、师生互动缺乏等问题,使得学生的商务语言应用能力不高,普遍缺乏在商务环境下的专业应变能力。

二、应用路径探索

为此,国内学者积极探索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笔译课程的应用路径。李华芳(2017)通过建构翻译实验实训室和其配套的系统,开展以翻译过程为取向的启发式的翻译实践教学方式。陈友勋(2015)建议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演示翻译的过程,笔译过程围绕“翻译单位”的选择、处理、重组三个步骤操作,通过脚本控制网页输出而达到最大的效果。刘艳芳(2015)提出应增加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的多维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掌握机器翻译软件及网站系统,学习语料库中多样的表达,增加网络评分的多维评价方式。通过人机、人人之间的信息流动,培养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应用型人才。

随着“互联网+”概念不断普及,信息化手段的推陈出新,把信息技术应用于笔译课程中的研究在近年来也不断涌现,然而目前大部分研究仍处于理论阶段,实证研究较少。为此,笔者在广州工商学院商务英语笔译课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网络教学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旨在解决传统笔译教学中的基本问题。同时开展定量及定性研究,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及观察法,检验该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究信息化技术在商务英语笔译课程中的有效应用路径,拟回答以下问题:1.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否解决传统英语笔译课程的基本问题;2.学生对该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接受度如何。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广州工商学院商务英语笔译课程中开展,学生为该校商务英语专业2017级两个班共87名学生。其中一个班共44人接受信息化教学模式,设定为实验组;另一个班共43人接受传统的教学模式,设定为参照组。两组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专业知识结构平均,参照依据为两组学生历年成绩平均分及四级分数,历年参加的必修及选修课程基本一致。

(三)研究设计

参照组与实验组均以必修的形式学习商务英语笔译的课程,每周学时为4学时,共16周。其中参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线下练习、教师线下批改及课堂讲评的单一模式,基本基于线下教学;实验组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借助腾讯课堂开展“对分课堂”“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同时利用学习通实现贯穿全课程的线上考勤、作业与批改、问答互动等环节,此外在课程组建立线上教学资源库,融入大量多模态、时效性的教学资源,为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期末采用相同的命题试卷进行闭卷考试,题型包括商务短语翻译匹配、缩略语翻译、正确译文选择、翻译技巧判定、句子翻译填空、段落翻译题。本研究通过对比参照组与实验组的期末成绩,比较传统模式与信息化模式的教学效果。同时在学期末开展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进一步检验该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

四、研究结果

通过对比参照组与实验组学生期末成绩,以及对调查问卷、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得出:通过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库,信息化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积极作用。

(一)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通过比较两组学生的期末成绩得出,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验组与参照组期末平均分分差约5分(参照组平均分约78分,实验组平均分约83分),其中实验组在翻译技巧判定、段落翻译两类题型中表现明显优于参照组。结合课堂观察及访谈分析得出,实验组学生对于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的关于翻译技巧的教学内容印象比较深刻。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翻译技巧的理解及掌握。同时基于学习通,学生在整个课程进行了大量的翻译练习,并得到了教师的及时反馈,因而对翻译技巧的理解及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从而在翻译技巧判定题及段落翻译题中获得较优表现。

(二)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接受度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得出,学生对商务英语笔译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认可度及接受度较高。90%以上的学生认为我校在大三年级开设商务英语笔译课程属于合理范畴,并认为笔译课程在促进就业和提升个人专业水平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教学效果方面,84%的学生认为线上教学平台可以促进笔译教学效果,主要表现为提升课堂互动性、增强课堂紧张感、方便作业收集和批改、方便课后复习。此外,从访谈中得知,学生认为传统翻译课堂的教学内容不够推陈出新,实用性不够强,不够紧跟时代,同时由于课后练习较少、教师反馈不及时等因素,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如意,而本研究中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解决以上问题,学生对此持有积极态度。

五、研究讨论

目前,商务英语笔译课程已建立起高效、可行的网络教学平台,充分结合与发挥腾讯课堂、超星学习通等软件的优势,有效解决了传统笔译课程教学模式单一、评价体系不科学、学生翻译练习不足、师生互动缺乏等问题。主要表现为:

1.教学模式更新。通过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借助腾讯课堂及超星学习通的信息化技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分班级分阶段尝试“对分课堂”“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课堂问答模式,大大丰富了课堂活动,增加师生课堂互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积极性和课堂效率。

2.评价体系升级。基于超星学习通,商务英语笔译课程建立起有效的网络评价系统,实现教师任务实时发布、学生作业即时提交,大大缩短了学生作业周期,同时对学生学习进度及效果实现全面监测,并利用网络展示对学生作业进行即时反馈与点评。此外,教师还借助软件的数据分析技术,根据学生的线上考勤、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活跃度等数据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完善评价系统。

3.学生翻译练习增加。在实施过程中,商务英语笔译课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推行“电子化、无纸化”作业,为学生精选大量翻译练习,学生每周按要求在超星学习通完成翻译练习,教师实行电子批改,及时给予反馈,极大地提高效率,打破“听多练少”的教学现状,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同时告别传统落后的笔译练习模式,让学生学会应用网络多媒体和机器辅助翻译,提高了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4.师生互动加强。商务英语笔译课程利用超星学习通、微信及 QQ 等软件的即时通讯功能,分班级创建群组,搭建起高效的网络答疑平台。学生通过平台留言、参与话题讨论、语音连线等功能与教师联系,即时解答疑问,大大加强了师生间的联系。

六、结束语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商务英语笔译课程改革初步取得成效。教学模式的更新、评价系统的升级、学生翻译实践的增加、师生互动的加强,以及教学资源的更新升级,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角色设置,通过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平台与多媒体辅助工具的极强的表现力、重现力和较好的受控性、交互性,基本解决传统英语笔译课程的问题,同时改变学生对笔译课程单一、枯燥的刻板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翻译理论,着实提升翻译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笔译商务英语实验组
论商务英语学的研究内容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如何有效应对当前市场对商务英语笔译的需求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The Enlightenment of UK Modern Apprenticeship on Training Course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英语翻译中的笔译要点研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