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物种资源调查与研究

2021-12-31

科学咨询 2021年22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物种

覃 娜

(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广西南宁 530114)

自“十三五”以来,我国就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对于自然保护区的物种保护来说,我国已逐步建立了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野外保护体系,而如何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物种的发展之路更是至关重要,所以对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物种资源进行调查与研究是势在必行的。

一、对物种进行重点保护的原因

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而物种保护与自然保护区也在我国乃至世界生态安全中占据着独特而不可代替的作用,故此,物种保护与自然保护区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屏障成为物种保护与自然保护区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方面自然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我们至今仍无法完全参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俗话说,牵一发动全身,我们也不知道牵哪根发会动全身,可能有的物种影响了影响后果不足;但是有的则会让你崩溃,让人类走向困顿或者灭绝。

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工作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加快物种保护措施优化攻坚和突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优化作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为后期的各项生态环境发展和保护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不仅事关全局,也因为具有多种特殊的工作属性,需要被生态环境保护单位进行合理的开发和综合的保护。根据先前对自然资源保护价值概念的研究,本文结合了《自然保护法》来定义野生动植物保护价值的概念,并在当前中国自然保护区存在种种问题的背景下对自然资源保护价值进行定义与研究。

当前一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项目中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到位,造成整体物种保护的质量不佳。在自然保护区的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是整个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头等大事,而一个科学合理的质量监管管理体系是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成效的重要保障,但是实际上很多自然保护区单位没有建立起一个合格的监管体系,他们认为管理体系只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对生态保护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的后果并没有一个详尽的认识。进而也就导致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物种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为此,自然保护区中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治理转型的有效落实,则能实现自然保护区与物种重点资源之间的综合分析,削弱生态矛盾冲击,促使自然保护区发展稳步推进。

二、案例研究

本文立足于全国的资源保护和生态管理相关管理条例,深入结合国家资源保护和生态管理的指导方针、政策、法律和条例,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原生态保护这一要点出发,以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对资源保护和物种管理新发展模式展开相应的研究,这对相关的从业者和工作者会一定的帮助。

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西中南部,地处北回归线上,总面积16994公顷,2002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保存着多样性山地混合森林和珍贵稀有生物物种资源,是不可多得的地带性生物物种基因库和生态系统平衡观测实验室,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大明山横跨武鸣、上林、马山、宾阳四县,保护区总面积为16994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6902.4公顷,有林面积为15319.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93.25%,还拥有丰富的野生资源。据调查,大明山野生动物有90科208属294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黑叶猴、金钱豹、林麝、苏门羚、黑熊、原鸡、蟒蛇等38种,研究突出代表对所选择案例的具体性质的研究。丹顶鹤红色,黑熊,东北部的青蛙,森林中的物种分为鸟类,野兽和两栖动物,分别代表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和非国家级保护的野生动物。

而在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建设过程中,大明山管理局科学编制了《南宁市大明山保护总体规划》《武鸣区两江镇总体规划(2017—2030)》《保护区巡护步道及游憩系统规划》等各项规划,对广西大明山的物种保护构建了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当前一些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没有做好前期的生态保护规划,没有做到选择最优方案,最后造成成本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倘若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那就会导致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不得到充分地利用和开发,自然保护区内的各类设施规划也无法形成一个整体。过去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规划、保护过程都是相互独立的,一体化水平不高、集约化程度也比较差,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些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不美观、环境被破坏问题。但是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内部的生态资源进行统筹以及整合,用生态保护工程这样的“线”来把自然保护区内部的生态资源的一个个“点”串联成为一个“面”,以点带面、扬长避短,就能够充分地对分散在不同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内部的物种和生态资源进行集中保护,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

与此同时,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通过配备微单相机、无人机等设备,布置近百个野生动物红外相机动态监测点,不断建立野生动植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在保护区与科学技术的融合中达成自然保护区的科学化保护。

三、促进自然保护价值提升的对策建议

首先,增加对高度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经济投资,这与保护区的自然保护价值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加对生态保护的投资对非常濒危的物种,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安全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安全性。但是在加强对高度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经济投资的过程中我们要理清经济投资与自然保护区建设之间的关系,经济投资不仅仅是单纯地对整个自然保护区进行经济投资,而自然保护区也不能够只依靠经济投资进行维持,更多的是将两方进行共同分析,通过系统规划集中处理的方式把经济投入到自然保护区的各类工作,从而促进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价值的有效提升。

其次,自然保护区应该针对物种保护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自然保护区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安全风险问题爆发后,有必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及时为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提供帮助,以确保物种保护工作安全风险在第一时间得到控制和消除。譬如在处理盗猎,转移和出售野生动物法律所规定的案件的过程中,倘若我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不够重视或是没有相应的应急预案,那么野生动将面临着巨大的危险。与此同时,自然保护区工作部门应加强物种的保护安全风险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印发物种保护相关的安全风险、症状、应急和防护措施;定期组织有针对性地培训讲座,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程度,也让他们意识到盗猎者和偷猎的残暴与不择手段,充分发挥协调引导作用,通过讲座、会议等等形式,提高对工作人员应对自然保护区内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和素养。

最后,自然保护区相关单位也要从宏观的角度出发,通过重点物种保护和管理体系的构建,既制定相关的自然保护方针,同时也有效实施自然保护和管理计划。一方面保障参与生态保护的工作人员在相对较为安全稳定的环境下开展监测工作;另一方面也让重点物种的保护过程更加科学更加规范。在对于自然保护和管理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要明确保护工作方针,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根本来制定环境保护的总目标,在明确自然保护区风险性质与规模的基础上,以自然保护和管理方针的贯彻落实来推进自然保护和管理体系的构建。而为了有效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及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机构要有意识地建立管理组织,在强调领导作用,发挥工作人员工作价值的基础上引导当前保护工作有效性的提升。

同时针对环境保护机构,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很多工作人员在第一次进行工作的时候都会出现熬不下去、早早放弃的情况。因此生态环境保护机构要针对性地对于职业的危害状况进行分析,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根本来进行安全保护计划的制定,在对风险评价管理方案、工作人员在意见有效收集与实践的基础上保障职业发展的健康和可持续性,提高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总结

加快自然保护区的重点物种资源保护,不仅能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也能实现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最优化。从而全面地推动人与资源和谐共处的全面落实。因此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我们更要始终坚持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提升环境保护质量。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物种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