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听障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2021-12-31卓梅霞
卓梅霞
(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甘肃 兰州 730030)
听障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先天缺陷或后天意外,致使他们丧失听觉和语言表达能力,给他们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困难,且容易触发旁人用异样眼光看待,给他们的心理及人格培养均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于低年级听障儿童这类“特殊群体”养成行为的培养,就需要从个性特点及特殊性入手,运用特殊教育手段,开展相关教育工作,以探寻培养和提升听障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具体措施。
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无拘无束,面对新环境充满了好奇,又有些许的不适应。听障学生语言交流受到障碍,尤其和正常人,但模仿能力又特别强,这时他们处于养成教育培养的最佳期。只有抓住一二年级这个关键时期,狠抓养成教育,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以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结合实践教学与心理疏导,浅析这个特殊群体的养成教育。
一、充分认识低年级听障学生养成教育的新高度
小学阶段是学生情绪化非常明显的时期,尤其是低年级听障儿童,这种情绪十分突出,这也是影响他们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关键。
从学生个人状况上看,听障儿童受身体缺陷的影响,在别人能正常地倾听、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内心深处往往会感到自卑,就会创造种种不良行为以引起别人对他的关注,若不强调他们养成教育,就会会慢慢地出现孤僻、多疑等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影响身心发展;从家庭环境上看,多数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殷实,农村家庭也非常重视学校教育,或随父母进城务工,或直接把听障儿童送到城市里的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经济条件的改善,给他们接受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奠定了物质基础;从外界影响上看,沟通渠道多样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在校生中追求名牌、享受快捷生活已经有所显现,网络信息化背景下,自媒体时代沟通的零距离,各种诱惑使利用听障学生犯罪更加成为可能,使实施养成教育愈发艰巨和严峻。
以上这些因素,决定了特殊教育学校必须在教育教学中,精准施策,更新养成教育的方式方法。
二、听障学生养成教育具体策略初探
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一定要关注低年级听障学生这种敏感、易情绪化的内心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爱护。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这种情感投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非常有利。笔者是这样做的:在教学中,经常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了解学生所求的同时,给学生传递“老师很爱你们、老师看得到你们点点滴滴的进步、老师看得到你的努力”等等。实践证明,这样做既能给学生学习的动力,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40分钟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宝贵时间,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渠道。因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适时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不仅在备课中列出培养目标,而且在授课中也得到了体现。具体做法如下:
(一)巧训练,严要求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在对其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切忌形式单调,特别是一味的说教,更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所以,我们必须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措施。有这样一个案例可以佐证。
曾经有一次,在我上课即将开始之前一名班干部夺门而入,我当机立断开展养成教育,问我的学生:“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位同学刚才的举动有什么不合乎礼节的地方?”学生左顾右盼你看我、我看你,好像没有发觉什么不妥之处,我叹了口气,指出了该学生的两点不足:一是没有敲门,教室里老师在上课,敲门得到允许之后才可以开门;二是缺乏礼貌,对老师没有称呼。学生们点头称是。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一个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会为他奠定最初的思想与性情,长大后就会在其内心留下相应的影响[1]。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习惯。
只要巧妙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开展行为养成培养严格要求,对表现好的点赞,在班级中尝试开展“成长足迹”记录活动,分类记录学生学习奖励卡、活动表彰杯和劳动表彰杯,都是非常有益的举措。
(二)常示范,勤指导
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素质对人的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最初的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还是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我们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我们的一生。
有一次上课,我刚走进教室就发现讲桌上撒满了粉笔灰,用过的粉笔头散落在讲台周围并且有的已经被学生踩得粉碎,我静静地看了学生们一会儿,然后到教室的工具区拿来卫生工具,把凌乱的讲台周围收拾了一下,学生们却瞪大眼睛看着我,一脸不解,直到我快收拾完毕,才有学生反应过来,前来帮我打扫讲桌上的灰尘。上课了,我先表扬了帮我收拾卫生的同学,然后问学生为什么看到粉笔头却熟视无睹呢。学生惭愧地低下头……于是,我说:“大家以后看我做,我怎么做你们就跟着模仿,养成好习惯很重要。”这节课前的言传身教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借力模仿在学生中开展“周冠军”“月冠军”明星评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对方的优点,鼓起超过对方的勇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勤检查,多鼓励
勤检查、多鼓励是督促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良方。联系实际,潜移默化。
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因此,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养成,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读书、独立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平时无论是学习习惯、纪律习惯,还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劳动习惯,只要在全班提出了要求,我就会及时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学期开学第一周班会都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
具体实际工作中,要求学生课间遇到教师要问好,在讲明要求后,我就会观察学生是否向遇到的教师问好;下课时,我会及时到班级监督学生是否右侧行,不跑跳,针对个别学生出现了问题及时纠正;上课前,我会快速扫看谁的书本桌椅摆放得不整齐,督促学生摆齐。由于检查工作繁多,我大胆地任用班级干部,对其指导后明确分工职责,采取轮流值班的方式,组织班干部协助我检查。这样既增加了班级管理的力度,同时,也培养了班级干部的能力。
(四)多交流,成合力
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不能代替的。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来弥补他们的缺陷,而良好的家庭环境首先需要家长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
在家庭作业中,布置家务劳动和体育锻炼要求家长拍摄视频,提交班级群文件,我再一一点评,学生之间也在相互比较,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校里,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好习惯,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
三、听障学生养成教育的日常管理不松懈
低年级听障学生,由于年龄小,个别又是独生子女,家长把他们看的很重要,在家庭生活环境中没有伙伴,养成了一种“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坏习惯。
这样一来,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助长了自己的固执,不考虑别人,不喜欢集体的心态,在入学时对学校的所有都感到不熟悉,不喜欢在学校过集体的生活,而不喜欢集体的心态,就会养成他们孤立的性格,在社会上与他人不能很好相处,从而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发展。所以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合群的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教育,非常有利于形成其良好的、健康的氛围,在愉快的心境下接受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全面发展。
对于心理素质的培养,要从观念上、意识上,积极树立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教育重在对学生平时的常规管理,落实常规管理要从“小、细、严、实”四个字上下功夫。小:德育教育要从小处抓起;细:德育工作要细致,要注重细节;严:对学生的要求要从严,管理制度实施要严;实:每一项德育措施都要扎扎实实地完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行为习惯的变化,都在点滴小事中。
四、结语
我们都知道,养成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见到成效,在养成策略和措施方面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在生源缩减、家长追求高质量教育、网络信息大环境时代背景下,着力抓好低年级听障学生身心健康,教师只要把握好学生的个人特点,精准滴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就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为特殊教育的工作者,更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摸索、研究,甚至以自己的工作实践,探索出适合听障学生养成教育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以利于学生更全面、更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