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馆藏瓷器锔接金属材料的保存现状研究
2021-12-31王丹
王丹
(山西博物院,山西太原 030024)
古瓷修补技术自古有之,古瓷表面的原修复痕迹[1]可以直观地判断出历史修复工艺种类,锔瓷就是其中之一。博物馆藏品中不乏经过历史锔瓷修复过的瓷器。古人采用锔瓷修复一般是利用金属将破碎或缺损的瓷器连接和补全,恢复它原本的使用功能,并且耐高温、耐水浸。历史锔瓷工艺发展初期,是将金属制成锔钉,利用锔钉的夹力,将瓷体之间紧密连接;经过发展演化,历史锔瓷工艺将金属工艺如冶金、锻铜、镶边、雕花、包口、刻字等[2]技术应用于瓷器的修复和美化。在丰富多样的技术支撑下,达到金属与瓷体介质之间锔接的目的,解决瓷器的璺及破损等问题。但是金属受环境因素影响会先于所依附的陶瓷本体发生腐蚀,直至丧失连接力。另外馆藏陶器中同样也存在金属锔接痕迹,以紫砂器为主,相似之处不再单独赘述。
1 馆藏锔瓷器保存现状
锔瓷是在瓷器发生破损时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利用金属实现瓷体与瓷体、金属与瓷体的连接,恢复器物功能性和完整性的修复手段。锔接金属材料同瓷器一起被保存下来,在共同的环境影响作用下,两种不同材质的劣化程度和速率是不同的。当古瓷上的锔接金属材料的劣化逐渐由量变积累到质变时,器物上原金属锔接作用力弱而不复,致使古瓷现状堪忧。
1.1 锔接金属的种类和现状
准确判断锔接金属材料的种类是对其现状研究的首要条件。通过XRF 荧光光谱分析仪是对金属元素定性定量分析的一种便捷的科学方法。根据检测点位的数据结果得到的锔接金属元素种类和占比,判断出锔接的金属主要分为铁、铜、锡铅等三大类,并未检测到有使用贵金属(金或银)修补的实例。铁质金属Fe 元素表面含量可以达到90%以上,铜质金属Cu元素表面含量可以达到85%以上,质地坚硬;而锡铅材质中的锡铅比约1:2,质地柔软,表面会轻微氧化,但保存状况稳定。
以金属铁质腐蚀为例,分为有害锈蚀和无害锈蚀,具体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WW/T 0005-2007《馆藏铁质文物病害与图示》中界定的病害种类对金属铁质腐蚀产物进行分类,大致有残缺、裂隙、变形、层状剥离、孔洞、表面硬结物、瘤状物、通体矿化、点腐蚀、缝隙腐蚀、全面腐蚀等,其他种类的锔接金属参考过程亦然。在现状调查中,要对金属材料按照文物保护行业标准,进行详细专业的记录,理清腐蚀现象与文物本体、保存环境的内在联系[3],遵循文物保护原则,采取相应的预防性保护措施或合理的修复技术。但需要注意的是,对金属部分实施的保护修复处理,要同时满足瓷器文物保护的要求。
1.2 金属与陶瓷本体锔接现状
根据馆藏古瓷中锔接使用的铁、铜、锡铅三大类不同金属材质,与瓷器本体连接作用力和用途是不同的。三大类金属材质均可用于古瓷的金属补配件制作,而金属锔钉仅有铁钉和铜钉。其中铁质金属与铜质、锡铅相比最为活泼,极易受环境的改变发生腐蚀甚至矿化解体,导致部分历史信息和修复工艺痕迹丢失,并造成瓷器锔接部位再次发生破碎等病害。在古法锔瓷技艺中有在金属锔接件如锔钉表面,涂抹油灰的做法[4],这也是防止金属锈蚀的一种较好的工艺处理方式。锔钉与瓷体连接是通过在瓷器表面钻出不穿透器壁的钻孔实现的,将锔钉的两端半嵌入器壁钻孔中。若铁质锔钉不断发生腐蚀,体积膨胀,在钻眼内腔有限的空间内,压力增大,会造成瓷器胎体的崩裂,从而产生新的伤害,进而造成瓷体的缺损或锔钉的脱落。因此瓷器与锔接金属之间的连接状况同样取决于金属的保存状况。
2 保护思路
锔瓷技艺发展至今不再单纯作为修补,而是利用这门技艺与瓷器相结合,实现装饰、艺术和修复的多重目的。由于锔瓷修复的部分工艺对瓷体有损,不再应用于馆藏瓷器文物修复。但古瓷上残留的历史锔瓷工艺痕迹,体现的是古人的聪明智慧,蕴含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等信息,亦成为不可复刻的资源。
2.1 原状保护
对古瓷金属锔接现状保存状况稳定良好的陶瓷器物采取维持原状,零干预[5]保护。这种原状保护做法是保留器物上的锔瓷修复工艺信息,通过控制存放的微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大气污染物等),抑制锔接金属的腐蚀。另外依据金属的种类,选择合理的金属文物保护措施,使得历史锔瓷修复的工艺痕迹得以完整保存。因此对于馆藏锔瓷文物,其存放微环境的指标控制要比单一材质的瓷器文物存放环境苛刻的多,且更利于延长陶瓷文物及其锔接金属的共存时间。
2.2 向现代文物保护技术方法的过渡
当馆藏古瓷上的锔接金属已经严重腐蚀,造成新的病害,古瓷面临重新修复的选择。如果使用器物原有锔接技术“以锔修锔”的方法,重新制作新的金属锔钉,覆盖在原有的锔接位置,但这种做法对文物仍存在一定的风险。若去除原有工艺痕迹,采取现代修复方法进行粘接,补配、仿釉、随色恢复器物初始形貌,便又失去了器物真实的历史信息。现代修复方法虽然修复效果很好,但是未能保留历史锔瓷修复的工艺痕迹,所以在重修时,建议将锔瓷修复工艺中的锔接金属和钻孔保留,不做去除和回填。锔接金属的锈蚀产物通过科学分析检测后若是无害锈,不建议进行除锈措施,若是有害锈,则要按照金属保护技术进行除锈、加固、缓蚀、封护等,完整保留工艺历史信息。将传统修复工艺与现代修复方法共施一器,保全历史工艺痕迹信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达到共存的目的才是合理的保护修复理念。
2.3 虚拟修复
如实保存和记录馆藏古瓷的历史锔瓷修复工艺信息还可以通过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和文物虚拟修复手段来实现。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可将器物保存的现状和其所附带的历史锔瓷修复工艺痕迹进行全方位数字化记录,而利用虚拟修复技术可以在对古瓷器物本体不受到任何干预的情况下,模拟和展示工艺初始状态、保存现状、修复后虚拟效果等。这两种现代手段的应用目前由于费用不菲,还未能在文物修复中广泛推广,但未来一定会成为极为便捷、普及的方式,应用于文物保存和保护的工作中。
2.4 展示设想
有些古瓷的原锔瓷修复,锔接金属锈蚀严重,已无法恢复或部分保留历史锔瓷修复工艺信息。设想其用于展示时,可以利用透明、富有弹性且符合文物保护要求的材料制作出锔接金属的替代品,如树脂锔钉或锔补配件,代替原锔接金属安放于原锔瓷修复的位置模仿锔接金属的样式和安装模式即可。这样的替代品不遮挡器物纹饰,方便拆装,便于更换且无风险,又能起到保留和展示古瓷原锔瓷修复的历史信息作用。同时这些弹性材料制作的构件又可以保护古瓷免受污染和侵害。
3 结束语
通过对山西地区馆藏古瓷原锔瓷修复工艺中锔接金属现状的调查研究,对清代、民国瓷器上所采用的历史锔瓷修复工艺技术原理、材料选择、锔接类型等方面有了深入认知,这种技艺所具有的多变性、灵活性特点使得它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不断扩融创新。历史锔瓷修复工艺较少使用金、银材质,多采用铁、铜和锡铅金属,其保存状况主要依赖于锔接金属的保存状况,而铁和铜质较易因为环境变动而发生腐蚀,因此应对这类古瓷的保护要针对不同金属材料的保存条件,展开相应的预防性保护措施,方可有效抑制金属腐蚀,为古瓷的历史修复工艺保留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实物资料。对于古瓷的原锔瓷修复痕迹,单纯去除再重修是不科学的,采用的修复保护措施要结合锔瓷特点尽可能保留工艺历史信息。任何文物处理技术都不是永远的最佳保护技术,最佳的含义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概念[6]。锔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集金属工艺以及金属与陶瓷连接技术于一体,随着技术和工具的精进,锔瓷内涵愈加丰富,更是将金属与陶瓷体的连接技术艺术设计发挥极致,实现修复、装饰、艺术等多重目的。因此对其进行科学地保护和认知,在继承传统修复技艺的同时,不断发展创新,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锔瓷技艺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古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