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
2021-12-31曹颖
曹 颖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重庆 40152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别提出,要建成现代化商业经济体系,加快国内人才培养。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传统商业的融合催生了新的商业规律,这是新商科人才培养所必须强调和遵循的,必然要求应用型高校对商科人才培养进行重新设计和界定。
1 新商科的概念和内涵
1881 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成立沃顿商学院,开启了大学商科教育的先河。一百多年来,商科始终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变化。数字经济时代,社会商业形态、商业模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急需一场教育范式的革命,“新商科”概念应运而生。
新商科是相对于传统商科而言的,是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模式下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属于新文科的范畴[1]。其实质是对传统商科进行学科重组交叉,运用跨界思维和方法,不断交叉迭代和融合创新,将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融入商科教育,以对接新经济、新商业。
2 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应强调学生实践性、应用性与技术性能力的提高。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科技的发展和运用,以及由共享经济和互联经济引发的产业转型和新业态,必将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标准。因此,要把培养“商业思维+知识跨界+技能融通+人文素养”以及具备工匠精神、较强商业头脑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作为新商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同时在知识层面、素质层面和能力层面要有新融合。
1) 贯通发展,突显“新知识”。人才培养方案要突显新商科的“新”。紧跟“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和企业、行业发展态势,突出“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元素以及新商业模式和新业态在方案中的体现。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商业的基础知识,加强经济、管理、金融、贸易、物流等方面的综合知识的积累,实现国际政策、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跨专业知识的融通。
2) 创新融合,突显“新素养”。通过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思政课程教学,引导其坚定“四个自信”,形成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精神素养。通过课程思政,把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知识交叉融合,帮助学生内化人格和道德情操,形成客观求证、科学研究的学术素养。引导学生通过对外交流、有效语言沟通和跨文化理解,形成具备国际化思维模式的职业素养[2]。
3) 变道超车,突显“新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首先是在数字经济、产业升级、现代经济体系中占得先机,特别是面向数字经济应用型产业、数字经济服务型产业实现变道超车。要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开放意识、技术应用能力的跨境商科人才。
3 新商科人才培养要求与规格
1) 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对商科行业的了解。合理整合优质资源,深化产教融合,引企入校。以产学合作为驱动,整合院校、企业、专家等各方优势资源,聘请学徒师傅、企业导师、行业大咖深度参加人才培养的调研、论证研讨、实施建设,开展专题讲座、主题活动、课程讲授、岗位实践等活动,开拓学生眼界,增强行业认知。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以职业能力、岗位要求为标准,建立有效的合作共享的实践教学资源开发机制体制。遵循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合理设置阶段性的教育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主要在外语+英语+小语种、国际法规类、国际商贸类、跨境物流电商类、市场营销类、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类、金融投资类等相关类型课程的开设上发力和创新,此类课程学时数可以超过50%,同时实践技能型课程可占50%以上。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可在课程中引入职业资格认证内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3) 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岗位适应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整体水平的重要路径是与企业共同搭建专业性、技能性的实战训练空间和场所。把创新大赛、专业竞赛、科研比赛等与学生的学习无缝对接,搭建“专业-技能-创新”训练竞赛平台,对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商业思维、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起着很强的引领作用。例如,“社科奖”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是采用全真的理实一体化项目,在市场中检验学生理论知识运用与营销实践的综合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类比赛,一般是通过分析行业的痛点、理清商业企划思路、现场展演等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注重社会文化培养,增强学生软实力。政府、社会、企业与高校的联合培养和协同育人是增强学生软实力的关键。通过互派人员、互动交流、相互参与的方式共建实习就业基地、人才培育基地。一方面,学校教师到企业任职,深入了解人才需求标准,熟悉市场形势的变化,增长其现实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参与一定的教学和学生管理环节,将企业文化、职业精神、管理制度等贯穿到人才培育建设中[3]。通过商业经济人才卓越班、教改专业实验班、物流定向培育班、后备优秀人才培养班等特色项目,提升新商科人才培养的综合效能。
4 新商科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构建
聚焦产教融合,基于商科产业(行业) 标准,以职业基础教育塑成职业认知、实训实践提升职业专业技能、顶岗实习强化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探索“课程+实训+就业”的“3+1”校企联合培养“递阶式”商科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1) 重构基于行业标准的“递阶式”培养思路。
校企合作是商科人才培养的特征和前提,因而要重构商科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考虑企业、课程和实训环境建设三方面因素的对接,将商科专业本科教育的8 个学期对应划分为3 个阶段:第一阶段(第1—4 学期),通过校企联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联合开发课程、校企合作嵌入式教学,实现基础职业教育获得;第二阶段(第5—7 学期),对接行业标准,校企合作共建商业仿真实训平台,满足在校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行业应用人才培训需要,同时融合假期实习、企业开放日(openday)、校企工作室等形式多样的赴企实践机会,完成实训实践和岗位实习的有机衔接和融通,实现职业专业技能养成;第三阶段(第8 学期),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在校期间到企业经营一线顶岗实习,实现毕业即就业和职业综合能力提升。
2) 制定“商科”特色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以就业为导向,通过逆向思维理念和项目式任务驱动方式,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根据上述“递阶式”的培养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把教学目标设置为3 个层次,即基本能力目标、专业能力目标、延展能力目标。基本能力目标主要是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新商业知识、数据思维等方面下功夫;专业能力目标主要是在培养学生的新商业思维、新商科方式与技能运用、商战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着力,突出“新、实战、运用”的特点,也是教学目标中最重要的层次;延展能力目标主要是在学生的跨境交流、跨文化传播、国际视野等方面起到“羽翼”的辅助和补充作用。依据层级化的教学目标,采取项目式任务驱动,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设计实战案例,拆解项目,激发学生的商业意识、交叉融合思维,并引导其进行商战调研,形成研究策划,制定实施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在现实商战项目中提升智能与技能。
3) 开放实施“课证一体”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构想是落实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出的课程教学、 实训实践和顶岗实习3 个阶段的计划。按照“基本素质+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的思路,形成包括素质课程(商业素质)、专业课程(专业基础) 和综合课程(岗位赋能),体现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新商科特有专业课程体系。同时,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商业发展需要,推进“三证”制度,即在毕业证、学位证的基础上,强化从业资格认证。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与现行课程教学大纲衔接,将证书考试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4) 打造产业学院及搭建校企共享实践平台。企业具有行业发展和人才就业渠道优势,高校具备人才培养和科研平台优势,二者联合共建产业学院,是培养掌握最新科技工具的创新型、复合型新商科人才的最佳途径。针对企业对于新商科人才的定向需求、岗位特征和职业能力,建立“顶岗见习—订单培养—实战商业工场—现实产业学院”的产教融合新机制,打造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基于商业行业标准,探索实训环境的创新,着力推进工作室式实践教学建设,搭建“产学合作、校企共享”的实践教学平台。与行业企业合作建成校内实践基地,将企业商战业务注入实训内容,为学生营造贴近商业经营实际的实训环境,同时也可用于企业开展新员工岗位技能培训[4]。通过充分共建共享,真正实现校企之间的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
5) 建成行业认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通过校企合作项目,与行业企业合作构建基于行业标准的“双师”培养平台。坚持“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原则,一方面选派专业教师赴企实践,学习专业,考取相关岗位资格证书,提升职业技能;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尤其是实训实践课程的讲授,建立完善企业导师制度,与学生假期实习、企业开放日(openday)、校企工作室、顶岗实习等衔接,打造一支行业认可、专兼结合的“双师”专业教学团队。
6) 构建信息技术支撑的智能化网格教学方式。做到破、立、新,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和方式。重新规划和调整教学环节,在新商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教学框架。用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将线上学习、云课堂、慕课等信息化手段和平台引入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设计合理的教法、课程和教学活动,形成“自行学提高商业头脑,课堂学传授商业伦理,课外学增强实践技能”的一体化、网格化教学模式。
7) 实施“商科”特点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检验教学体系运行质量高低的重要途径是实施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反馈。因此,要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机制,设立衡量商科教学水平的监控指标,比如商业思维、新商科方式与技能运用、商战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质量评级指标,细化目标,突出新商科的“实用型、应用型、技能型”。制定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团队、教学平台、教学课程等方面符合新商科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成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反馈工作专班,统筹、监测、检查、督导相关工作的开展,形成制度性保障机制,确保教学质量。
5 结束语
应用型高校要培养新商科人才,服务新商业、实现新发展,必须先认识到新商科人才培养是一项综合工程,而教学体系的研究和改革又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需要系统思维和总体思考。要在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革新、教学团队、师资能力等方面与之配合发力,同时不断优化体系设计,才能适应区域经济产业升级和现代商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