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中的城乡规划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1-12-31刘卓君马颖颖
刘卓君,马颖颖,王 磊
(1.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2.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29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出新的要求,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因此,从高等教育改革的角度出发,如何准确把握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动态掌握国家政策的新变化,将是培养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房地产行业优秀人才的关键。
作为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城乡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一直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运行密切相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的定义,城乡规划的制定是为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宏观到微观层面,城乡规划涵盖了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等内容。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规划部门通过发放“两证一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选址意见书) 的方式,对土地的规模、区位、用途、容积率等进行限定,进而对房地产市场施加直接的影响[1]。因此,普通高等院校在开设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在城乡规划方面的专业能力,使他们了解并熟悉城乡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原则、目标和技术手段。
现有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主要关注高职院校。学者认为高职院校的房地产专业教育应以职业教育为导向,强调“工学结合”,提高学生在真实环境下的技能运用水平和沟通技巧,端正和强化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2-3]。在课程设置方面,由于房地产行业的实操性,学者认为要按实际工作流程重新设计课程结构,打破原有的学科型课程体系,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实操性[4]。在本科层次的房地产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方面,学者们提出房地产专业应根据市场要求不断修正培养目标,并且从传统的关注增量房的开发转而针对存量房市场、投资管理和房地产金融等方向[5-6]。总体上看,现有文献对本科层次的房地产专业论述较少,尤其缺少有关培养学生城乡规划专业能力的论述。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本文在总结我国房地产专业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城乡规划类课程在设置及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上的建议。
1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房地产专业开设情况
近年来,由于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及相关专业的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开办此类专业的高等院校越来越多。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网站的统计及笔者核实,现阶段开设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本科专业的院校达到了68 所,其中“211”院校6 所,9 所院校的房地产专业为重点专业。从依托学科的角度来看,42 所院校的房地产专业有着经济类或管理类学科背景,占所有院校总数的61.8%。例如,广东工业大学的房地产专业开设在管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的房地产专业开设在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除了经济管理类学科,建筑与工程管理类学科也为不少高校开设房地产专业提供了基础。16.2%(11 所) 的院校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本科专业结合了工程管理类专业开办,包括临沂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等。房地产专业依托的学科还包括地理、土地资源管理等与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相关的学科。总的来说,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的本科教育呈现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要发展基础的景象,只有不到一半的院校具有建筑、工程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地理或城乡规划的学科背景。
2 房地产专业培养中城乡规划类课程教学现状
房地产专业培养的成功实施不仅取决于专业本身的课堂教学,也取决于学校和社会对专业建设的全方位支持。以华南农业大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城乡规划课程教学为案例,结合部分其他相关院校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实践经验,本文对城乡规划类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房地产专业培养中城乡规划类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课程设置欠合理,课程体系不完善。城乡规划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涉及建筑、工程、法律、经济、社会等领域。在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培养中,与上述内容相关的课程往往都会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例如,在被称为“建筑老八校”之一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中,核心课程就包括了城乡规划原理、详细规划原理、空间发展规划、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环境生态学、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等。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虽然并不需要熟悉全部的城乡规划学科内容,但是诸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乡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等课程都与房地产开发管理息息相关。在华南农业大学的培养方案中,与城乡规划直接相关的课程包括了城市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地理学3 门课程。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新一轮教学方案调整后新增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课时间集中在大三或以上的高年级阶段,为专业选修课程。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城乡规划类课程存在门类偏少、体系不完善、修读的强制性偏弱等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阶段依然不甚了解城乡规划的定义、内涵和实施机制。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的培养计划,虽然该学院本身设有城乡规划专业,但是在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专业培养中,城乡规划相关课程并没有作为核心内容讲授,课程门类也仅仅包含城乡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与设计等寥寥数门。
2) 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教学交流欠缺。拥有城乡规划学科背景的教师在房地产开发管理专业的师资团队中占据的比重长期处于偏低水平。由于开设房地产专业的院校大部分依托的是经济管理类学科,这些院校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可避免地会向经济、金融、管理等学科倾斜。在教师编制越来越紧张的大环境下,这些经济管理类学院留给城乡规划背景教师的就业空间就显得相对有限。通过对数十位拥有城乡规划专业背景的教师进行访谈后了解到,他们在求职过程中还是会优先考虑规划设计单位和高校的规划、建筑、地理等院系,房地产专业院系的学科氛围和教学研究团队对他们的吸引力相对有限。受到以上因素影响,房地产开发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城乡规划专业教师数量相对不足。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该校房地产专业拥有城乡规划背景的教师只有2 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仅有1 名。教师数量不足制约了教学团队的形成,年轻教师也没有办法得到足够的指导,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教学质量提升。
3) 实践课程比重偏低,与实务部门缺乏联系。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与经营是一个以实践为导向的课题,因此也要求在院校的教学与培养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院校在房地产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已经安排了大量的实践课程,包括调研具体的房地产项目,在教学中加大房地产从业人员的参与程度等。然而,作为实践课程的重要门类之一,城乡规划类课程的实践内容相对薄弱。以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为例,房地产专业培养方案设置22 门课程(34 学分,96 学时)的实践教育课程,其中城乡规划类课程只有1 门(0.5 学分,16 学时),学分占比和学时占比分别仅有1.5%和16.7%,与城乡规划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完全不匹配。课外实习方面,该校学生主要以房地产企业为主,接触的业务范围包括营销策划、估价、物业管理等,少数学生会选择到城乡规划设计单位实习。然而,由于对城乡规划的专业概念、理论体系和技术手段了解不够深入,制图软件和专业分析软件的运用也较为不熟练,房地产专业的学生在规划设计单位只能从事汇报材料整理、文字材料整理等较为边缘性的工作,对城乡规划核心业务缺乏参与的能力和条件。
3 房地产专业培养中城乡规划类课程改革路径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房地产行业的高等教育层次人才培养也应该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对现状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城乡规划类课程应向体系化、专业化和实用化的方向发展,并从课程设置、师资结构和实践教学等角度提出课程教学改革创新路径。
1) 改革课程设置。“体系完整、重点突出”是城乡规划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的定义,城乡规划从来不是单指某一种或若干种的规划类型,而是一个经过科学划分的完整体系。参照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设置,房地产专业的城乡规划课程应尽可能地覆盖从宏观到微观层次的规划类型,但是不必面面俱到,应当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城乡规划的类型、内涵和外延作为教学目标。在与房地产开发密切相关的规划类型上,应开设专门的课程进行深入讲授,如控制性详细规划、居住区规划、城市更新等。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规划的“多规合一”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这一新规划类型的出现和实施,城乡规划类课程也应根据政策和行业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2) 注重师资培养。师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基础和保障。针对拥有城乡规划学科背景的教师在房地产开发管理专业中比重偏低的现状,当务之急是相关院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聘有城乡规划专业背景的教师。为了提高房地产专业对城乡规划人才的吸引力,相关院系也应全面改善城乡规划方面的教学和科研环境。例如,可以建立成体系的教学团队,教师之间相互讨论与学习,紧跟政策与业界实践变化发展的趋势。另外,有金融、经济、工程管理等学科背景的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在教学科研方面与城乡规划的交叉。在诸如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等崭新议题上,不同学科背景的房地产研究人员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对于受限于编制和教职工规模的院系,可以聘请兼职教师和邀请城乡规划专业研究人员进行短期授课。城乡规划编制机构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大的用人需求,因此也普遍具有较强的意愿去参与和支持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3) 加强实践联系。在过去数年的教学方案调整过程中,华南农业大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都在不断地加大实习类课程的占比,务求让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对于城乡规划类的实习课程,应遵循相同的理念,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门类和课时数。实践的形式也应尽量做到多元化,可以考虑的形式包括参观访问、实地调研、参与具体项目编制等。实践教学的改革也对教师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更为细致的安排和准备,并与相关政府部门和城乡规划研究机构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院校也应该在政策安排、经费支持和后勤保障方面对实践教学给予协助,保证实践教学能够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