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城市发展中的产城融合战略选择

2021-12-31唐丽丽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4期
关键词:吴中产城高新区

唐丽丽,方 针

(1.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苏州吴中高新区经济发展局,江苏 苏州 215000)

1 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的提出

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其发表的《收益递增和经济地理》中就开始了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最大的亮点是在一般均衡中加入了空间要素,阐述了产业集聚扩散驱动下的城市空间动态的演变:即城市的形成源于集聚经济,同时扩散将带动周边区域形成次级核心和城市等级的层级结构。

国内学者夏保林、吴建伟等也就产业和城市互动关系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从本质上看,产融融合体现的是一个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产业”和“城市”结合我国历史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大程度是“产业”发展在先,暂且不论其规模大小,“城市”是区域相对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产城融合”,其中“产业”是先导,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城市”是支持产业发展的功能载体;“融合”就是把产业和城市视为一个互动共生的有机整体,使得“产业”和“城市”协同融合发展,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

“十三五”期间,我国很多各级政府就提出“产城融合”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开发区经济的发展及其承担的发展使命紧紧相关。改革开放40年来,开发区逐步由最早期单一的工业区形态向科工贸城的综合形态转变,这也导致产城关系问题进入更深层的产业升级和新兴业态的引入带来的产业结构转型和城市功能配套滞后等问题。近年来,吴中高新区坚持“产城融合、创新引领”的发展战略,立足于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两条主线,积极开展产业化和城市化平衡发展的探索,为一些区域破解城市经济和功能的协调发展积累了经验。

2 “产城融合”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前面的理论和国内开发区等代表区域的发展实践阐释了产业和城市的密切关系,两者是融合共进。工业的发展壮大为城市的形成和扩大奠定了基础;城市的发展,促进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兴起,并又极大地推动工业经济的壮大。城市空间的布局优化为产业的集聚发展提供更为多元化、有效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城市功能品质的提升不仅拉动了消费、就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更为科技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创造了良好基础,有力地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产城融合”的融合和协调重要特征,意味着城市和产业发展若不平衡,将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没有产业,即便外形再漂亮,也会空心化,成为“空城”;城市满足不了产业的发展,产业没有城市作为依托,制约产业的发展,就会“空转”。产业和城市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意味着“产城融合”发展战略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以吴中高新区的发展为例,20世纪90年代依托前身的长桥乡或镇(街道)的工业区,打造以电子电器、精密零部件为主的工业产业,以台资为主的外向型经济。虽然地处吴县(市、区)政府驻地,但因城市规模相当小、功能配套不够强、城市品质不高,城区的高端产业凤毛麟角的状况持续到21世纪前10年。2015年,吴中高新区明确为所在的苏州市吴中区确定的“一核一轴一带”生产力布局的其中关键“一核”,按新的城市规划,吴中高新区作为中心城区,15.3km2基本都属于商业、公共配套和服务业用地,已有的工业空间都要逐步调整直至退出,这就意味着商业和服务业等产业成为重点发展方向,于是一个既有产业调整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问题就摆上日程。吴中高新区紧紧围绕吴中区的定位,坚持“城市更新、产业升级”两大主线和创新驱动战略,扎实推进“一区三园”(即一个中心城区、胥口镇分园、木渎镇分园和甪直镇分园)建设,全力打造“中心城市核”的核中之核,加快建设苏州南城首善之区。

3 “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经验

吴中高新区,2016年由3个城区老街道合并而来,紧邻苏州古城区,是吴中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区域内拥有京杭大运河、宝带桥、五龙桥等物质文化遗产和商圣范蠡、田园派诗人范成大等文脉资源。自筹建省级高新区以来,在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上不断加快步伐,初步形成了城沿运河风光带和两个“十字”黄金产业轴交融的城市与产业布局,城区发展逐步凸显生机勃勃、产业兴旺的崭新面貌。

3.1 城市空间优布局,体制创新谋协同

吴中高新区作为吴中区政府驻地,在打造“中心城市核”的核中之核时,坚持城市化和产业化同步推进。大运河以北区域依托区政府等政务中心、金融集聚、酒店商务配套和老小区集中的优势,重点打造城市会客厅,一批高端商务、商业商贸、金融、文化创意等项目及载体分布在宝带路和东吴北路相交的“十字”产业轴上;大运河以南区域依托已有的石湖景区和万达商业,加快蠡墅老街、高端大型居住社区、教育、医疗设施建设为重点,启动对新家社区片区的老工业区拆迁,通过高层次人口引入,进一步完善该区域内市政、交通、商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加快成片工业区拆迁后的科研、总部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布局,在苏州市中心城区能够拆迁出超40hm2的片区进行城市产业布局,是需要政府下定大决心和付出高额成本的,但从长期发展来看,是值得的、也是形势所趋。

考虑到城市空间的有限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吴中高新区在目前已有的优质工业项目的增地扩产中,和吴中区下属板块已有成功的合作操作办法,即公司主体保持在吴中高新区不变,扩大增量部分的营收和税收在一定年限后归属项目新耗资源实际发生地,这样一方面给优质项目留足了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统筹兼顾到各个板块的实际利益分配,这为当前“一区三园”的联动发展模式的实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未来,“一区三园”的项目能够更加灵活的相互配置资源,中心城区的项目需要产业化空间可拓展到三园,三园中的制造类项目需市区的科研或总部功能资源可到中心城区选择,板块的经济利益与消耗的物理空间等资源挂钩,一个目的就是让优质的项目能够在吴中高新区甚至吴中区充分发展。

3.2 产城融合求突破,产业集聚添动力

产城融合产为先,加大双招双引(即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近五年陆续兴建了南师大科技园、苏大科技园、武汉大学武珞科技园、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国家双创吴中示范基地、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等一批高水平政产学研载体,通过加大“智汇吴中”创客大赛等活动,狠抓一批人才创新项目落地,截至2019年底,“一区三园”范围内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20家(其中中心城区34家),各级领军人才250名(其中中心城区73名),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20个。

其次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引领作用,通过区内科沃斯机器人股份等龙头企业的带动,积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目前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形成了捷安信息、小优智能等近百家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优势,有效地推动了企业和区域的共同发展。

再次是重点探索单个模块式的产城融合项目突破。随着国内产城融合项目的开发商增多,也为城市开发建设提供了更多选择,选择一个有实力的具备较强产业资源、开发建设和运营能力的投资方合作至关重要。2017年,吴中高新区和上市企业香江集团开始对接落地华东科创中心平台项目,2020年6月落地,明确香江集团要引进一家全球TOP20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平台,结合平台的创新资源和香江集团的产业运营服务优势,预计在三年内将集聚30家左右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科技企业,这种平台型经济对城市创新经济发展和推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作用将日益明显。

2019年,吴中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3.1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6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08.8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0.08亿元,新兴产业产值74.3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1.53亿元,集体经济总资产47亿元,村均稳定收入4 500万元。

3.3 城市更新展新颜,共建共享添活力

“以产聚人、以产兴城”,吴中高新区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千年大运河风光带沿岸的商务休闲配套和科技创新载体相得益彰;老小区改造提升和“党建、社建、群建”三建共建社区治理新模式的创新,让“美丽新南城、幸福新高地”的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聚焦“核中之核”定位,努力提升城市业态、形态、生态、质态,彰显“城市魅力”。目前,三条轻轨贯穿城区,东吴北路南北向城市主轴城市功能区布局加快形成;运河风光带文旅设施进一步完善;石湖西路东西向主轴线的高端产业落地和大片拆迁工作已拉开序幕。

围绕“引流、留人”目标,努力实现公共资源均匀配置。大运河以北老城区的更新和大运河以南大规模城市兴建过程中,坚持了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的高标准、先实施,特别是在运河南新片区斥巨资引入苏州外国语学校吴中分校、三级医院等资源,为该片区引进高端产业、满足城市居民多层次全方位的需求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同时持续推进网格联动治理,结合吴中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文明城市等行动,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4 深入推进“产融融合”,发挥“核中之核”引力

2012年,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站在历史发展的新方位,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推进中,苏州市正瞄准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以开放推动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强化有效投入、优化营商环境、塑造城市品质。吴中高新区作为苏州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着力推动以下几方面工作。

4.1 强化城市引领功能,做强中心城区能级

城市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功能体现,但城市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历史条件和周边的动态发展趋势,谋划发挥自己特有应有的功能,在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空间耦合程度加大的形势下,发挥城市的引领功能至关重要,是做强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的重要推动器。

吴中高新区位于中心城区,应立足于自身特定条件,放眼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推进中争取国际化的资源和功能,发挥山水苏州、人文吴中的资源优势、地处苏城之中的区位优势、生活便利的人居优势,更好的对接融合到苏州中心城区,通过完善教育、医疗等综合配套,在继续深入推动“一区三园”高效产业协作的基础上,展现出在苏州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的服务长三角城市产业的引领力。

4.2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强化产业集群发展

“产城融合”强调的是产业和城市的平衡协调关系,产业发展需要规划先行,在城市规划中要重视因地制宜打造产业集群的理念,功能区域布局要科学合理,“融合”不是空间犬牙交错、产业大杂烩的概念。

吴中高新区扩大“中心城区”对吴中区及周边的引领辐射效应,下一步应加大突破的方面:①争取引入更多有实力的产城融合单体项目,打造高标准的创业生态社区,集创业、生活、休闲等要素于一体的适合城市经济发展的科技研发、新经济类项目载体,实现以点带面的融合发展。②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科技发展新动能,支持武汉大学武珞科技园申报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及加快苏州大学国家科技园吴中分园和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双创吴中示范等基地建设,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③修订《科技园评价新办法》,鼓励所有楼宇运营方在产业招商和运营方面全面提档升级,激发产业活力。④高标准深化新家桥片区超40hm2产业用地的规划,争取满足未来科研、总部和文化创意及高端居住的发展需求。

4.3 加快城市功能配套,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城市功能配套包括硬件和软件配套,硬件有基础设施、外部环境等,软件方面有文化、体制、营商环境、人力资源等。未来的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要充分考虑产城融合的信息化、服务化、协同化、智能化的特点。

吴中高新区重点要关注以下几点:①重视5G时代新基建,为未来城市居民、市场主体和服务机构的沟通和工作效能提升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②围绕产城融合“人、城市、产业”生态圈核心要素,加快推进与城市化、产业化配套的服务业,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加快运河南重点区域高端商务楼宇、酒店建设,完善大型居住社区便民商业配套建设;依托吴中区乃至苏州市的制造业优势,重点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科技研发、技术服务、金融创投等生产性服务业。③基于人是城市的“魂”,人与城市的协同性关键要素,要持续推进公共服务下沉,强化社会保障,最大程度的满足各类人群的获得感、幸福感。

5 结束语

“产城融合”战略是城市发展的有效模式,重要的是围绕人的需要、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等核心要素平衡协调融合发展,相信国内将会有更多成功的产城融合示范案例出现。

猜你喜欢

吴中产城高新区
Were Dinosaurs Able to Swim?
产城融合,功能复合——上海办公大楼方案设计浅析
“生扭吴中之拍”与“真诗只在民间”的深层次自洽——李开先《宝剑记》“不娴度曲”说新读解
丘海雄 产城融合+创新驱动 海珠创新湾擎动下一个产业风口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旧改+产城业务双突破! 时代中国:有信心完成全年销售目标!
遂宁高新区
吴中逸、姜水舟作品
千亿投资、国家战略、500强扎堆 中新知识城“产城融合”对标“世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