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021-12-31谢宝剑

南方经济 2021年10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高质量

谢宝剑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作为国家重要的增长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长期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区域传统制造业占比较高,难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依靠扩大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亟需注入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同时,面对全球化的逆风逆浪以及新冠疫情的冲击,高度开放的粤港澳大湾区受到较大影响。如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型,寻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是“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制造业带来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范式正演变成为新一轮变革的焦点。我国目前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了31.7万亿,GDP占比超30%。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通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数字经济必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一、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一种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增长模式,发展目标从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转向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率。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离不开技术进步,在要素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技术的进步会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从而驱动经济增长。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技术创新才是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而数字经济所蕴含的创新潜力和发展动能,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内蕴的巨大发展潜力为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澎湃动能。

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多数行业的发展都受到了较大影响,但数字经济发展却逆势而上,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数字经济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第一,数字经济可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影响生产成本。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其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厂商可通过对数据的反复加工与利用,扩大生产规模,从而不断摊薄固定成本,实现规模经济。随着数字要素的不断投入,生产者的生产要素结构得到持续的优化,生产成本得以降低。同时,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不同产品之间的关联性得以增强,有助于形成范围经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第二,数字经济可实现供需两端的精准匹配,节约交易成本。在供给侧,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厂商可以有效捕捉消费者偏好以及市场上的细小变化,从而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精准提供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市场波动。而在需求侧,消费者可通过互联网平台快速获得自身所需物品的信息,极大缩减了搜寻交易对象的时间,节省了交易成本。第三,数字经济可通过技术创新和知识溢出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数字经济具有高技术性、高成长性、高协同性等特征,在数字技术创新效应的驱动下,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催生,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高,生产的可能性边界也得到扩展。此外,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数据可视化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信息获取的时空限制,为社会大众的学习与沟通提供了多样化渠道,有助于发挥信息与知识的扩散溢出效应,提高国民素质,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第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智能转型,为新旧动能的转换提供支撑。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推动着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在新旧产业融合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产业和商业模式。而随着产业形态的更迭,也倒逼传统生产技术进行更新换代,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第五,数字经济可通过发挥监督约束效应提升自然资源利用率,有助于塑造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同于传统增长模式,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的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增长方式。而数字经济可通过塑造扁平化、智能化的管理组织,同时通过科技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监管手段,对“三高型”企业进行实时监管。此外,在数字经济的驱动下,不断催生出新的能源、环保与低碳技术,有助于改善经济发展的外部生态环境。

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一直都是数字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具备厚实的基础,有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领跑者。其发展基础与主要优势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人才储备丰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2019年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的数字化程度为26.98%,远高于其他地区。数字人才主要集中于信息通讯技术(ICT)行业,ICT行业高水平人才的数字化程度高达80%。粤港澳大湾区中,香港、广州、深圳的多所高校在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领先,并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对数字化人才的吸引力仅次于杭州,略高于北京和上海,位居全国第二。截至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人才处于净流入的状态,源源不断的人才流入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数据资源十分丰富。据《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的数据总存储量约为2300EB,占全国总量的20%,在政务信息、智慧城市、商贸、金融、通讯等领域积累了海量数据。第三,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产业基础雄厚。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子信息和互联网行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软件和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常年位列全国第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产业也得到快速成长。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大量数字技术强劲的骨干企业,诸如华为、中兴、比亚迪等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又如腾讯、网易、迅雷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这样一批数字经济骨干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基础以及强大技术研发能力,在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下,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的数字技术研发能力持续增强,数字化转型速度不断加快。第四,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两大国家级超算中心分别落户在广州、深圳,拥有全球领先的运算速度及技术水平。同时,大湾区出台了各项支持政策与保障措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

一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的新型基础设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推进粤港澳网间互联宽带扩容,全面布局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推进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互联网数据中心和支撑系统的IPv6升级改造。加快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带宽扩容,全面提升流量转接能力。二是推动珠三角无线宽带城市群建设,实现免费高速无线局域网在大湾区热点区域和重点交通线路全覆盖。实现城市固定互联网宽带全部光纤接入。建设超高清互动数字家庭网络。

二是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成智慧城市群。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和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强粤港澳智慧城市合作,探索建立统一标准,开放数据端口,建设互通的公共应用平台,建设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智能感知网络以及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市政、智慧社区。推进电子签名证书互认工作,推广电子签名互认证书在公共服务、金融、商贸等领域应用。共同推动大湾区电子支付系统互联互通。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创新集成应用。积极推进智慧乡村建设,推动数字经济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三是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一方面要推进数字经济基础产业的发展。将数字经济关键产业做大做强,全力支持新兴数字产业的发展,如芯片设计、集成电路生产制造、工业软件研发、信息通讯以及人工智能等产业,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强化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包括发展智能制造,完善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和安全体系,打造智能工厂和灯塔工厂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以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高速高精加工装备和智能成套装备为重点,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培育一批具有系统集成能力、智能装备开发能力和关键部件研发生产能力的智能制造骨干企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态,加快节能环保与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的融合。发展数字农业,建设智慧农场,开拓农业数字化市场,延伸数字农业产业链。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