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医养生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1-12-31蔡金元
蔡金元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2)
构建完整的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体系,是保证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中医养生学教学改革进程的有效途径。根据当前该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需要不断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探究造成教学改革无法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并且制定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改革中的具体策略。以此保证能够通过应用传统文化,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的养生学专业人才。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医养生学教学改革意义
(一)能够提升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
在当前相对比较浮躁的社会风气中,自私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在人群中间不断蔓延,人们过于重视个人的利益,直接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在传统文化中,主要强调互帮互助、无私奉献等精神,通过在中医养生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学生利用传统文化对自己的身心进行武装,提升学生的内在涵养,升华学生的外在举止,有利于形成新时代背景下的良好社会风气[1]。
(二)能够保证思政教育产生新理念
针对学生开展的思政教育工作,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方式,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理念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思政教育内容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将一些新内容、新理念融入到其中。而传统文化在养生学专业汇总的融入,非常适当地补充了思政教育内容,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做事、做人,进而保证学生能够实现健康成长,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三)能够培养学生形成崇高价值观
人文素养主要是指由能力、知识、情感、观念以及意志等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内在品质,其中包含道德情感情操、文化知识素养以及心理素质、价值观、人生观等品格。高校中在开展人文素养教育过程中,需要先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做事和做人,立德树人,促使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一系列的人生道理,将其融入到养生学教育中,能够真正将培养出具备崇高价值观、较高人文素质的综合人才落实在实际中[3]。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医养生学教学改革策略
(一)找准融合时机,融入基本理论
在中医养生学专业的教学中,主要是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生命和自然、社会之间存在的实际关系,在中医养生学中包含的基础理论知识点,不仅贯穿了整个中医学领域的思想理念,同时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因此,在实际的中医养生学教学改革中,需要融入教学的基本理论中,找到准确的融合时机,通过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保证教学改革能够更加有序地开展。中华传统的哲学理念,对中医学产生的影响最大,传统哲学是整个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中包含传统文化体现出的基本精神。因此,在传授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将传统哲学中包含的认识论、辩证法、宇宙观、人生观、审美观等融入到教学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教学改革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一,能够保证学生建立其良好的中医学思维模式,为后续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提供一定支持,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对辩证论治、整体观念、未病先防等中学养生学方面的理论进行深入理解,同时可以保证学生对形神合一、天人相应、动静相宜以及持之以恒等养生基本原则进行掌握;二,通过融入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能够理解厚德载物、以德立人、仁者爱人等中医学方面的精神内涵,以及慎独、自省、修己等中医养生学的修养之道[4]。
(二)选择适合内容,拓展养生方法
针对中医养生学这一学科内容来说,其不仅在理论上有着独特的特征,并且其中包含的养生方法非常丰富多样,其中主要包含饮食、药膳、净胜、起居、运动、经络等各个方面的养生内容。其中,儒释道各家的养生方法,对于中医养生学的方法影响最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想要更加准确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通过与教学的融合,加快改革的进程,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可以将儒释道中的思想、养生方法融入到其中。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传统文化与养生学的有效融合发展,同时也可以实现传统齐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如古代儒家在养生方面追求的“内圣”心性修养方法、释家提倡的“静虑”定慧双修方法以及道家推崇的“自然”虚静导引方法等内容,都可以融入到养生学的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了解在传统文化中,是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养生学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学者的伟大智慧,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准确地开展养生学专业学习,提升学习质量,保证教学改革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此外,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内容,如音乐舞蹈、书法绘画、诗词歌赋等内容,以及饮食文化、衣饰文化、节庆文化等传统民俗类文化,数学医药、天文地理、丝绸陶瓷等传统科学技术,都与养生方法有着不可分割地紧密联系[5]。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选择性地将一些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需要修身养性、顺应自然等对于中医养生来说的重要意义,进而加深学生对于中医养生学的理解。
(三)提升教师水平,保证教学效果
在传统文化中虽然蕴含了大量的养生学教育资源,有效地将传统文化与养生学教学融合在一起,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养生学知识,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同时也对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养生学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拥有较高水平的传统文化素养,能够真正深入挖掘并且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的契合点,并且可以按照教学的要求,选择性地将其融入到教学中。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传统文化与养生学教学的有效融合,这也真正提升养生学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首先,在教学中,想要真正保证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深刻领会中医养生学的教学目的,并且按照教学目标准确地选择传统文化融入时机。这样才能够真正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教学改革的顺利落实提供一定支持。其次,教师需要准确掌握课程在内容上存在的关联,真正选择适合内容,使用准确的方法将其融入到养生学教学中。如传统文化中道家比较崇尚自然、顺应自然,而儒家比较重视德育教育以及中和理念等,这些内容在教学中都可以与养生学知识相互联系在一起,通过教师合理有效地将其与教学融合在一起,能够非常有效地提升整体教学效果。最后,教师需要注重自身在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方面的日常积累和提升,在教学中保证能够围绕教学的实际内容、方法,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保证整体的教学效果。如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中与养生学知识相关的诗词歌赋融入到多媒体课件中,充分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吸引学生兴趣;在引导学生课上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经典的传统故事作为讨论背景,融入养生学的知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在课后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对本次的教学进行总结,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记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加准确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加快教学改革的整体进程[6]。
三、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在将其融入到中医养生学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方式方法,找准切入点,准确地将二者融合在一起。同时需要深入地对传统文化思想进行挖掘和分析,找到其与中医养生学存在关联的内容,准确的了解传统文化核心理念。以此保证能够在教学中表达出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同时,将教学改革落实在实际中,加快教学改革实际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