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海生态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策略研究

2021-12-31孙珊珊车铭哲李枋洊

中国科技纵横 2021年21期
关键词:滨海海域海洋

孙珊珊 车铭哲 李枋洊

(1.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190;2.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131)

海洋资源的保护必须从海洋资源载体的海洋空间保护开始。滨海生态空间是典型的城市稀缺资源,滨海岸线生态空间的塑造往往是提升滨海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策略。随着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演进,对海岸线资源的利用也从传统的交易、交通功能向生态景观、生活休闲服务转变。规划刚性内容在城市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开始逐步向韧性、生态化转化。滨海空间的生态修复规划以海湾为重点,拓展至海湾毗邻海域和其他受损区域,最终的目标是要实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

1.滨海空间的环境构成要素

滨海空间的环境构成要素种类繁多,从自然与人工关系的角度,可将其分为自然环境要素、人工环境要素和人文要素3类,如表1所示。

表1 城市滨海空间构成要素分类

2.滨海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原则

2.1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保护优先,就是强调近海及海岸带开发活动中,将保护的目标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保证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遵循自然生态传承法则,充分发挥出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避免人们在开发自然空间过程中对自然环境进行过度干预。

2.2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难点

将目光聚焦与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区域,聚焦生态系统结构单一,水源涵养功能较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等重点流域。

2.3 坚持因地制宜,远近结合

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整体和重点、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将生态保护问题和生态修复措施合理安排并结合好。

2.4 坚持科学治理,综合施策

坚持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遵循生态系统内在肌理,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创新进行多种新型的投入与管理模式,探索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拓宽投资和融资的渠道,科学化的分配资源到生态保护和修复、自然资源和人工工作、生物和工程等措施中。

3.滨海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策略

3.1 从陆域扩展到陆海统筹兼顾

海洋沿岸空间的生态恢复,以水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出发点。根据“流域统筹规划和区域落地实施”的思路,建立了水流流域―水资源功能区―控制单元―行政区层面的地区分级预防和管理体系。鼓励协调海洋流域、地级和县级的全面流域环境和近海区域管理规划的准备和实施,以实现流域海洋保护规划目标、工作和项目的总体规划和衔接关系[1]。坚持陆海统筹,重视以海定陆,通过生态适宜性分析,建立海岸带地区资源评价准则,协调匹配陆海主体发展方向和管制原则。

3.2 与相关规划紧密衔接,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生命共同体

3.2.1 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

坚持陆海统筹、区域协同、突出地域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生态修复规划中对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重要内容进行深化和细化;将重要指标和内容传导分解到各个生态修复规划项目中。

3.2.2 与陆域和海域生态保护红线的衔接

严守陆域和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滨海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重要依据和基础,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2]。同时通过生态修复规划的编制确保划入陆域和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区域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海岸生态稳定等生态功能的稳定和逐步优化。

3.2.3 与海域功能区划的衔接

严格落实海域功能区划的要求,针对不同保护等级的海域国土空间进行不同强度的管控措施。对海域保护空间原则上按照禁止开发区进行管理,实行严格保护;对海域利用空间,允许在符合生态环境承载力管控要求的前提下引导集约高效利用。

3.2.4 从简单地划定保护区到精细化管理与生态功能的建设

积极深入探索生态空间的革新利用,管制内容中,基本生态空间不仅要满足城市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而且要将休闲游憩等娱乐功能需求与生态空间的保护利用规划结合起来,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加强必要的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改善了整个生态服务的区域功能,其中涉及到核心生态资源对生态保护和恢复、自然资源与人类工程的融合、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等不可或缺的方面,进一步提升该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

3.3 营造特色空间,根植地域特色,提供多元海洋文化生活

在塑造城镇特色风貌方面,要从城市空间规模、城市轮廓线、建筑、景观的角度极力突出并彰显该城市特征和特点,要深入研究区域特征和海洋文化,打造融合海洋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沿海城市独特的空间特征。海洋文化确保了生活的多样性[3],空间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空间,它的核心是规划了特定的功能,塑造了特色主题。

4.保障措施

4.1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各地要高度重视海岸带保护修复工作的重要性,沿海设区市党委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制定政策、细化任务,全面推进工程建设,各部门要加强沟通促进协调,形成合力。

4.2 多措并举,加大投入

沿海设区市党委政府要在已部署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科学测算任务量和资金需求,统筹多层次、多领域资金投入,建立市场化、多元化海岸带保护修复资金投入机制,确保资金投入与修复任务相匹配。按照“谁破坏、谁赔偿”的原则,充分落实责任人的修复或赔偿责任。

4.3 强化监管,保障成效

省市县三级要加强项目监管,一是严格项目入库审核工作,对生态系统问题突出、修复措施适宜的项目按轻重缓急给予资金支持;二是采用卫星遥感、现场督导等手段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强化项目绩效管理;三是对实施完毕的项目要进行长期跟踪监测,保障项目成果的运行和维护。

猜你喜欢

滨海海域海洋
遗落海域
滨海白首乌
埕岛海域海上独立桩拆除方案探讨
滨海顶层公寓
岳滨海 藏石欣赏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滨海,中国航天再出发
海域评估技术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