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维修与技术服务企业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31李淑庆王丽娜徐明琦
李淑庆,苟 渊,王丽娜,徐明琦,刘 彬
(成都海光核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成都 610041)
随着我国新建与投运核电机组数量逐年增加,技术、管理人员快速分流,越来越多的维修与技术服务委托给核电维修与技术服务企业,中国核电维修与技术服务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1]。
核电厂对维修与技术服务管理要求很高,每年成千上万项的维修工作必须安全、保质地完成,否则可能使核电厂经济效益受损,甚至对我国乃至世界范围的核电事业造成一定的冲击[2]。因此,核电厂维修与技术服务企业(简称核电维修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对于核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和核电事业长远发展至关重要[3]。
然而,受我国核电机组大量建设、投运及核电厂降本增效的间接影响,具有管理和作业经验的人才因业务分流稀释或不满现状流失,核电维修企业管理难度加大,相关的人因事件频频发生,核安全文化建设日益被重视。
1 核电维修企业核安全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核安全文化是指各有关组织和个人以“安全第一”为根本方针,以维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为最终目标,达成共识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特性的总和[4]。核电维修与技术服务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业人员核安全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维修与服务的安全质量。因此,核安全文化建设与培育至关重要[5]。
从目前行业市场形势和人员招聘的情况看,人员招聘难,且大多新聘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新员工需培养2~3年才能达到工作负责人水平。人员招聘难的主要原因有:工作地点偏僻、业余生活单调以及薪酬待遇和个人发展方面的吸引力越来越低;近年来内地经济加速发展,许多年轻人返乡就业;部分核电维修作业环境存在高温、高湿、高噪声或放射性;行业内无序竞争,争夺人力资源。招聘难以及人员流动性大造成了核电维修企业的骨干人员不断流失和老龄化。
以上因素导致核电维修企业普遍面临员工频繁流动、人员梯队建设和核安全文化传承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持续发酵和内卷将对核电维修企业的安全质量管理和核安全文化建设带来巨大挑战。
2 成都海光核安全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2.1 背景
成都海光核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成都海光”)作为核电行业战略承包商之一,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末,是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简称“核动力院”)的全资子公司。成都海光的核安全文化传承于核动力院,并深受核电行业核安全文化的影响。
与行业内企业一样,成都海光也面临工作人员不稳定、流失率高、技能水平提升困难等问题。据统计,近几年成都海光每年新入职员工占比为27%~28%,离职人员占比也高达26%~28%,员工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大换血,使得员工总体能力和经验很难得到提升和积累,存在人员素质和核安全文化素养日益降低的风险。
此外,通过对近年来偏差事件深入分析(如图1所示),成都海光深刻意识到核安全文化弱化带来的管理风险。
图1 近三年事件原因分析图Fig.1 Cause analysis of event in recent three years
为此,成都海光积极探索,结合自身管理面临的困难对标先进同行,梳理核安全文化落地的重要抓手,开展了一系列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2 核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经验
2.2.1 培育学习型组织
积极构建和完善经验反馈机制,培育学习型组织。主要举措见表1。
表1 培育学习型组织的主要举措Table 1 Major measures to cultivate learning organization
2.2.2 领导做文化表率
高度重视管理层对核安全文化的引领作用。主要举措见表2。
表2 领导做文化表率的主要举措Table 2 Major measures for leaders to set a cultural example
2.2.3 责任落地
持续致力于安全责任落实,推动核安全文化融入日常工作。主要举措见表3。
表3 责任落地的主要举措表Table 3 Major measures for responsibility implementation
续表
2.2.4 安全教育
持续开展全公司全员安全专项教育,提高对安全“无需提醒的自觉”认识。主要举措见表4。
表4 安全教育的主要举措表Table 4 Major measures of safety education
3 核安全文化标准的形成与应用
经过持续探索与实践总结,成都海光逐步建立了适用于核电维修企业的核安全文化体系,并结合人员底子薄、意愿差等企业特点,与专业公司合作固化了《核电维修公司核安全文化标准(特征)》,开展了核安全文化自评估活动[7]。
标准包括4个层级、6个特征、33条属性(概要见表5),受到了核能行业协会的重视,并受邀在行业核安全文化交流会上分享实践经验,得到了协会和与会同行专家的一致肯定。
表5 核电维修公司核安全文化标准(特征)概要Table 5 Summary of nuclear safety culture standards(characteristics)of nuclear power maintenance company
4 结论
我国是世界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大国,国家对核安全高度重视,近年来相继出台的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促使了核能领域核安全文化的持续良性发展[8]。
总体上讲,成都海光的核安全文化建设起源于被动式反思,得益于开放式学习,强化于持续性实践。通过传承核动力院、借鉴核电同行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开展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并建立了核电维修企业核安全文化标准,有助于为我国核电维修等相关企业的核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