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三招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难题
2021-12-31陆云良张洪迪许文婷
文|陆云良 郑 雪 张洪迪 许文婷
数字赋能欣兴工具
数字赋能金元亚麻
作为数字改革高地的领跑者,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与此同时,面对数字化转型,不少企业仍存在着“不敢转、不会转、不易转”难题。对此,海盐县出实招、巧破题,今年以来全县规上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28%以上,持续以数字赋能增强工业经济内生动力。
诊断先行,破解“不敢转”
实施数字化诊断全覆盖行动,引导企业迈开数字化改造第一步。海盐县以“企业码”为载体,创新开发建设“企业数字化诊断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对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发放“数字化券”,并向企业提供专业诊断机构和专家名单,支持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问诊。目前,全县700余家企业有46.6%完成诊断,较多企业通过诊断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字化改造道路。如奥力弗光伏通过诊断,发现企业自身已有系统之间集成应用、机房建设和网络安全等不足,针对问题导入精益管理、加强流程管控等改进措施,计划用三年至五年在数字化集成方面取得明显提升。
实施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培育诊断行动,推动数字经济企业持续增加。根据前期排摸,海盐县专门编制数字经济企业培育诊断书。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两化融合等情况,对列入培育清单的企业问诊把脉,对标培育方向和标准,量身定制培育方案,逐家指导、逐项服务、逐年销号。目前,海盐数字经济培育库中累计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4个、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18家、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企业13家、省级服务型制造业示范企业(平台)7家等。
循因施策,破解“不会转”
立足优势产业,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海盐县在承接省数字经济系统各应用项目和综合场景的基础上,突出智能家居、紧固件两大优势产业,按需开发本地创新特色应用,综合推进“产业大脑”建设工作。其中,海盐现代家具行业大脑成为全省30个首批行业大脑建设试点“揭榜挂帅”项目之一。实施新智造示范引领,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线,形成制造业产业生态面,实现“数字化车间—未来工厂”梯度提升企业群。其中,恒锋工具入围省级“未来工厂”培育名单,良信电器成功入围省级“未来工厂”试点,“国际紧固件线上展”成功入选省商务厅省数字经济系统数字贸易子系统第二批应用场景先行示范点。
直面企业难题,优化“企业码”创新与应用。海盐县以“我为企业解难题”专项行动和企业码建设推广及应用工作为牵引,紧抓数字化改革契机,进一步加快“企业码”综合集成、优化升级。通过“场景优化、码上直播、线上直兑、深化服务”,真正实现企业难题的一站式解决、政策兑现的一揽子帮扶,打造“企业有需要,服务在身边”的新格局。平台自推广运营以来,累计收到企业诉求3821个,办结率达100%;组织开展14项政策条款进行线上申报和兑现,海盐成为嘉兴市首个实现“企业码”线上政策全流程办理的县(市、区)。
数字化购物体验
数字赋能恒峰工具
活水迎春,破解“不易转”
以“不见面开标”适应“后疫情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后疫情时代”,企业招投标工作面临各种特殊情况,海盐通过实施“不见面开标”,助推企业此项工作顺利推进。如望海街道凤凰佳苑一期基础配套工程、南北湖景区方家湾品茗区精装修工程等项目,先后采用不见面开标方式顺利完成开标。截至8月底,海盐县有5个大型工程项目通过“不见面开标大厅”顺利完成开评标工作。“不见面开标大厅”的应用,避免了投标单位和评标专家在交易场地内可能的不正常接触,将人为干扰因素降到最低;同时,大幅提高效率,减少投标成本,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公平、公正地开展。
以“数字化信贷”引入“一泉活水”。以“线上线下”模式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推进银企融资对接活动,推广“嘉兴市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目前,全县累计对接融资192.22亿元。截至7月底,县内贷款(不含核电)余额924.65亿元,比年初新增116.03亿元,同比增长18.42%。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对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贷款融资提供优惠产品和服务。7月,海盐县经信局携手宁波银行开展线上企业码系列直播活动,在直播间介绍了小微贷、设备融资租赁及出口微贷三大特色产品,助力企业数字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