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治疗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21-12-30贾莹莹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贾莹莹

摘要:目的:研究推拿治疗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到医院就诊的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患儿124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均为62例。对照组患儿使用颠茄合剂联合氯丙嗪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儿使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6%,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81%,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治疗中,采用中医推拿手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推拿治疗;小儿感染;脾虚综合征;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4-01

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指的是患儿在发生一次或多次亚急性、急性感染后,发生一系列与脾虚证相关的综合症候群,包括小儿长期反复感染后常见的临床症状。此类病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较大的不良影响。以往一般使用西药微生态制剂、制霉菌素、抗生素等,并进行基本的对症处理,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总体效果一般[1]。由于该病的病机在于脾胃虚弱、脾失健运,因而可以采用中医推拿手法进行治疗,达到扶正祛邪、健脾和胃之功效。基于此,本文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到医院就诊的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患儿124例,研究了推拿治疗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到医院就诊的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患儿124例,其中男性患儿72例,女性患儿52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纳入患儿62例,年龄在8个月-4岁,平均年龄为(2.1±1.3)岁;观察组中纳入患儿62例,年龄在10个月-5岁,平均年龄为(2.6±1.1)岁。所选患儿中,前驱感染疾病包括8例流脑、4例急性肝炎、25例败血症、25例泌尿道感染、62例支气管肺炎。纳入标准:符合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可接受配合各项检查级治疗,所有患儿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年龄在6岁以上的患儿,临床资料不全的患儿,合并严重心肺肝肾脑病的患儿,合并血液疾病的患儿。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前驱感染类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根据胃肠解痉、镇静为治疗原则,使用颠茄合剂联合氯丙嗪的方法治疗。颠茄合剂,每日3次,每次0.2ml/kg;盐酸氯丙嗪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0020116)肌肉注射,每日1次,每次1mg/kg,晚间用药。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根据镇静安神、调气止痛、通经散寒、温中健脾为治疗原则,采用中医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患儿母亲协助治疗,让患儿仰卧于母亲怀中,医生握住患儿一手,使用滑石粉绕拇指桡侧、大小鱼际,小指指肚位置推补脾经,补肾经,推土入水,时间为3min。外劳宫、小天心点揉,拿委中穴、曲池穴,按揉足三里穴,每穴持续1min。将患儿腹部暴露,使用姜汁点揉中脘穴,时间为2min。顺时针按摩腹部80次,逆时针按摩腹部80次,然后患儿改变体位,由母亲扶坐于怀抱,背对医生,医生双手从患儿胁部,从上到下对胁肋搓摩80次。从患儿骶尾部到大椎穴捏脊10次,重点提捏数次胃俞穴、脾俞穴。每日进行1次推拿,聯系推拿3d为1个疗程[2]。共治疗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疗效评价标准为:治疗1-3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恢复正常,为显效;治疗1-3个疗程,症状改善,大便基本成形,同时次数减少,为有效;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未改善,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6%,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81%,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多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婴幼儿身上。在中医的领域中,认为小儿脾虚综合征属于脾虚的范畴,其产生因素是感染,并且和小儿脾常不足的体质存在联系。患儿在形成脾虚中寒的症候之后,再使用西药胃肠解痉药和镇静剂治疗,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在中医方面采用中医小儿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基于和胃止痛、调气活血、健脾温中的治疗原则,可以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推拿手法采用调理脾胃,补后天之土,推土入水,对胃肠功能进行调整,达到止泻的作用。通过提捏胃俞穴和脾俞穴,捏脊,摩腹,点中脘穴等手法,达到和胃止泻,消除腹胀、行气散寒、温中健脾之功效。使用姜汁为介质,能够提高行气止痛、温中散寒、健脾的功效[3]。通过补肾经,补足先天之本,达到固护肾元的作用。与揉外劳宫相结合,共同发挥温补脾肾的作用。通过按揉足三里穴,能够益气养血,使患儿抗病能力得到提升。揉小天心,可起到宁心安神的作用,拿委中穴、曲池穴可熄风止惊,避免患儿夜啼不宁。患儿经中医推拿治疗后,3疗程内,症状和体征基本都能消失,患儿精神良好,面色红润,恢复情况更佳。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

综上所述,在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治疗中,采用中医推拿手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孙雄. 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48例[J]. 福建中医药, 2012, 43(2):21-22.

[2]王进. 健脾调中推拿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疗效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3):47-48.

[3]胡树清, 李斌. 针药提捏治疗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7):253-254.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