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技金融塑造发展新优势的路径探索

2021-12-30王小艳

中国市场 2021年31期
关键词:科技产业科技金融创新驱动

[摘要]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交互影响,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迫切需要探索科技金融服务的创新模式、构建全域服务链条、畅通供需信息对接渠道、增强风险综合管控能力等,破解科技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痛点和堵点,激发科技金融活力,增强科技金融服务科技企业能力。

[关键词]科技金融;创新驱动;科技产业;产业链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1.043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等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出的战略布局,对我国促进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具有重大意义。科技金融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技术创新交互影响,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成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迫切需要做好科技金融创新,健全科技金融体系,激发科技金融活力,增强科技金融服务科技企业能力。

1探索科技金融服务创新模式

塑造发展新优势,需要加强科技金融创新,支持更多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然而受制于我国金融政策和体系的不健全,以及科技企业轻资产等原因,科技企业尤其是小微科技企业融资渠道窄、融资模式单一,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需求。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提高创新型中小微企业金融可获得性至关重要。

1.1广泛探索投贷良性联动方式

将“信贷投放”与“股权融资”相结合的投贷联动,不仅可以分担贷款风险,获得银行短期的授信支持,也可以获得股权性长期资金支持,是科技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一要探索不同形式的投贷联动组合。在现有的“银行+VC/PE”“银行+子公司”等模式的基础上,尝试选择更多第三方载体完成对股权投资的过程。二要探索不同区域的投贷联动协作。通过促进不同区域范围内的天使投资、VC、PE与商业银行、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的投贷联动,帮助更多科技企业获得银行授信支持,从而提升其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形成投贷良性联动。

1.2大力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一要建立综合服务体系。科技企业尤其是初创期企业缺资源、缺管理、缺经验的痛点,决定了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要建立集知识产权评估、担保、贷款、投资和交易“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为小微科技企业提供全链条的融资解决方案。二要形成常态化工作体系。针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推动出台政策性文件,搭建服务平台,深入调查企业需求情况并及时更新数据库,积极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形成常态化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体系。三要破解两大痛点问题。针对科技成果价值计量难的问题,要建立权威的评估架构,由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或科技主管部门牵头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价值确定机制和标准,推广运用科学合理且试点效果好的知识产权价值测算体系,帮助银行合理确定知识产权价值;针对科技成果交易难的问题,要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流转平台和交易市场,由政府制定政策、搭建平台、营造环境,畅通交易环节。

1.3积极尝试知识价值信用贷款

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是近年来银行探索支持科技小微企业的重点方向。一要成立高效的组织机构。确定牵头部门、参与部门、运营管理单位、托管机构和合作银行等,做到顶层设计周密、统筹协调到位、组织实施有力。二要出台规范的政策文件。包括工作安排部署、风险补偿金管理、信用评价、贷款体系、考核办法、业务合作等内容,从合作银行选定、运营机构选择、投贷项目发放与追偿、补偿资金发放等环节建立完整的决策机制和制度。三要制定科学的评定依据和标准。知识价值评定要重点考察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运营驾驭能力等要素,其中“科技创新”要素的比重要相对高,评价指标要与银行现有的以企业财务数据和日常经营行为数据为主的评价体系相结合,帮助银行准确判断企业价值及其未来发展前景。

2打造科技金融资源全域服务链条

塑造发展新优势,需要布局建设“区域性创新高地”。然而,行政区划导致利益分割,不同地区发展科技金融的战略诉求各异,缺乏协作配合,科技金融资源流动缺乏原动力,影响配置效率。从区域科技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提升角度来看,科技金融的发展需要打破地区间的屏蔽效应,跨区域整合资源,打造区域性的科技金融集聚示范区,建立科技金融全区域服务链条。

2.1树牢“共赢”理念,打破区域政策分割瓶颈

由科技部门牵头,财政、金融和监管部门共同参与,协作进行制度设计,引导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在各区域的分布与流动,实现各区域的政策相容、资源共享和流程对接,打破各自为政、政策分割和管理阻断的现状,打破各地市行政区划带来的资金流通障碍,促进不同区域的各类创新要素向科技企业集聚,提升区域产业链和创新链发展水平。

2.2遵循“协同”方法,推动重点领域融通创新

科技金融可以促进技术、资本与企业家等创新要素深度融合和聚集,但是科技金融的全域服务链条的构建,不是把科技创新主体、各类投资基金、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科技资本市场等“拉郎配式”捏在一起,而是要遵循“协同”方法,瞄准需要协同创新才能获得竞争优势的项目,比如高端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

2.3发挥“辐射”作用,释放核心地区溢出效应

以园区为载体,打造一批具有良好产业生态、环境生态、人文生态和建筑生态的园区作为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加快推动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科技金融知识和科学技术在园区间的交流共享和有效转移,促进科技金融资源产生溢出效应,引导科技产业发展好的核心地区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动其他地区,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3畅通科技金融信息精准对接渠道

塑造发展新优势,需要提高科技产业链和金融链的匹配效率。准确的科技金融供给和需求信息,不仅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对风险和收益做出有效判断,确保在进行风险投资时能做到精准投资,也可以帮助企业高效对接金融资源。但是,当前科技金融资源的供需信息尚未实现有效整合与共享,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接的风险系数增加,导致金融资源难以实现优化配置。因此,要在统一规划和部署下,打通科技金融信息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3.1建立科技金融企业库

优质科技企业的信息数据库是各项科技金融举措有效实施的前提。要在对科技企业金融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科技金融企业库,为优质创新资源与金融资源对接提供明确对象。同时,发挥政府规范和引导作用,保证科技金融政策法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融资和金融机构等信息及时更新,引导并促进科创企业项目与投资机构、信贷机构和担保机构的良性对接。

3.2盘清科技企业需求家底

金融机构要采用先进的数字化金融手段,逐步汇集科技企业资金需求数据,形成企业全生命周期资金需求数据库,精准匹配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采用现代技术,对各种金融风险开展有效评估和控制,及时了解和掌握科技企业的经营状况、资金状况和发展前景等,准确判断科技企业是否具备偿还能力,是否可以进行投资支持。

3.3准确披露更新需求信息

科技企业要准确披露、及时更新资金需求信息,并自主授权科技金融服务方查询其金融需求信息,让政府和金融机构能够更加全面、及时地掌握辖区企业信息,更有針对性地推送科技金融服务,更精准地分析政策实施效果,科学地制定和优化科技、产业、财政和金融政策。

4增强科技金融风险综合管控能力

塑造发展新优势,需要营造科技创新的安全的金融环境。科技企业创造价值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尤其是在种子初创期,科技成果的运用转化尚不稳定,难以获取足够资本,导致自身发展面临风险。同时,科技金融的发展为科技企业的融资提供了便利,也带来了价值,但却导致风险的集聚。因此,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科创企业都要增强风险意识,做好科技金融风险管控工作。

4.1加强金融风险的精准识别

要根据科技企业的行业特点、生命周期阶段进行细分,筛选科技创新主体可能面临的风险,针对各个行业或各个阶段对应的科技金融风险,提前制定有效的管控对策。要围绕孵化机构、科研院校、知名创投、科技部门、核心企业等渠道,发现有培育前景但风险较大的科技创新项目,加强重点管控。

4.2强化金融风险的协同治理

科技金融的风险可能是科创企业的大规模违约带来的金融风险,也可能是各类资金一哄而上导致产能过剩诱发的系列风险。政府主管部门、商业银行、投资机构、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和券商等科技金融的主体要共同应对和处置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要建立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风险利益分担和共享机制,事先界定好利益的分配规则并达成共识,促进各主体之间的利益捆绑,从根本上激发共同应对科技金融风险的意愿。

4.3做好风险防控的制度安排

一要建立跟踪监督和评价考核机制。由科技部门和财政部门同时实行监督指导和评价考核,从科技型企业入库、合作银行选定、运营机构选择、投贷项目发放与追偿、补偿资金发放等各环节确立多道风险防线。二要建立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通过设立政策性担保基金,为科创产业链和创新链的项目,以及卡脖子技术项目提供信贷融资担保服务。设立省级风险补偿资金,其形式可以是基金、准备金、资金池,也可以是贴息和“一事一议”式的事后补偿。在增强无抵、质押贷款的安全性,撬动更大规模银行信贷的同时,对市、县产生联动效应,放大信贷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黎明,周羽中,王宁,等.基于生命周期的中国科技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0):43-48.

[2]邓志敏.科技金融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突破[J].科学管理研究,2019,37(4):148-152.

[3]李志强,徐宇明.空间外溢视角下的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质量[J].当代财经,2020(10)62-74.

[4]张芷若,谷国锋.中国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J].地理科学,2020,40(5):79-87.

[5]余华.省级科技经费后补助政策的演进趋势研究[J].湖湘论坛,2019(5):88-96.

[基金项目]2020年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智库招标立项课题“湖南产业链再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ZK202009)。

[作者简介]王小艳(1977—),女,湖北荆门人,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区域公共治理、金融经济。

猜你喜欢

科技产业科技金融创新驱动
以高能级科创合力打造科技产业地标
评《科技产业经济学》(书评)
中国科技金融实践中的经验、误区与路径导向
科技金融内含机理与体系界定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临安市:创新建设科技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