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教培降费,校外辅导有没有未来?
2021-12-30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低至5元/课时的校外培训机构指导价
当天价补课费这座大山从家长身上移走时,却没有出现想象中的欢呼雀跃与奔走相告,“双减”落地超百天后,家长们逐渐有了自己的认知和想法,借着各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指导价浮出水面的机会,电脑报记者深入教培市场一线,同家长们进行了一番深入交流……
2021年9月6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的通知》,明确校外培训的基准收费标准由各地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制定,要以平均培训成本为基础,统筹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学生家庭承受能力等因素。
各地制定的浮动幅度上浮不得超过10%,下浮可不限。此外,明确要求按班型定价,将定价班型主要分为10人以下、10~35人、35人以上三种类型。
随后,各省市地区陆续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作出规定。从目前北京、湖南、福建、陕西等地公布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办法来看,根据班型大小,基本在30元-50元/课时人次为主,也有20元/课时人次起步的城市地区。
《关于金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有关情况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海南部分市县校外培训收费标准征求意见稿
相对于以往220元/课时人次左右的价格,几十元的指导价已经是“腰斩再腰斩”了,可近日,海南一则《征求意见稿》再次让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指导价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线下培训35人以上班型,培训费基准价位5元/课时人次。
虽说可上浮不超过10%,可即便是顶格上浮,也不能超过5.5元/课时人次,这样的价格一经亮相就引发大量亲子群讨论。“满打满算50人一个班,一节课也就250元,教学质量能保证吗?”、“这当年20人班型,230元/课时人次,现在7元/课时人次,我那些年多缴的费能要回来吗?”……
电脑报记者调查发现,在亲子群中,家长大致可以分为支持校外学科培训和反对校外补课两派(这里我们用加法和减法两方来代表)——
加法阵营:教学质量能有保障吗
“商圈300平方米的经营场所租赁费用、老师的保底工资、水电开销……这价格做线下课恐怕机构根本养不起教研团队了,没有成体系的教材研发及更新,校外培训机构的优势就会欠缺很大一部分。”某个学而思创新系家长对于超低的指导价显然高兴不起来,其更关注的还是教学质量,“校外升班考,大家‘同级别、‘同进度的孩子在一起,你追我赶,很容易产生内驱力,真的废掉校外教育体系,难道强制性让小孩‘躺平吗?”
“校内一个班四五十人,老师平时工作也忙,和我们家长沟通很少,校外一个班20人左右,配备双师的机构通常每节课后都会给我们家长反馈孩子表现,随堂小测和三讲一测后,也会出具非常详细的试卷分析报告,让我们家长明白孩子知识点的欠缺,老师也会帮着我们制定学习计划。”轩轩妈可以说是校外机构的坚定支持者,双减前,孩子语数外都有在外面机构报班,重要的数学和英语更是“双开”(一门课程同时报两家机构学习),“批评校外机构的家长,很少真的去花时间了解人家教学体系和方法的,校外机构升班降班很残酷,可这难道不是‘因材施教吗?”
电脑报记者调查发现,这部分热衷于校外学科教育的家长,不少是为了走竞赛路线或者希望高分择校的,当校外学科类教学质量存疑时,纷纷表示面对春季续费需要再考虑一下。
减法阵营:把教育“还”给学校
“学科类教育本就应该‘还给学校,家庭做一部分辅导工作即可,校外机构的存在,只会加剧内卷、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大量孩子在机械式刷题和重复性背诵中失去学习动力。”糖糖爸是一位二年级孩子的家长,快乐教育是他一贯奉行的主张。“我们去听过不少学科类教育机构的试听课,发现大多孩子都在机械地记背公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育方式不是我们想要的,不如好好夯实基础,低幼年级先把基础夯实再谈其他 。”
“不少机构都在超前学习,小孩在小学阶段靠‘记的确有机会拿到高分,可在中学阶段,这样的学习方式就完全行不通了。”土豆妈妈是一位初三英语教研组组长,“我们学校遇到过不少小学‘创系(学而思或其他机构高等班型)的娃,进入初中后成绩出现断崖式下跌,尤其是语文学习,机构教套路的同时,孩子少了体验和感悟的机会,这部分孩子进入初中后学科成绩掉落很厉害。”
事實上,除了对校外机构学科类教育超前学习、盲目刷题问题的反馈外,电脑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家长成为了“双减”后“延时教学”的支持者,孩子不仅能在校内完成每天的作业,更可以参加一些喜欢的兴趣班和活动,孩子回家以后家庭教育还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安排。
培训机构:礼貌性劝退
电脑报记者采访到一家学科类教培机构合伙人,其对于5元/课时人次的指导价格同样表示无奈,“重庆的价格暂时没有出来,但应该也就在30元左右的位置,继续经营只有持续亏损,我们已经打算让孩子上完已购课时后就彻底结束。”
对于积极转型的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相信无论是各地部门还是学生家长都是欢迎的,可在“双减”元年,一些混乱也难以避免。
如前面提到的指导价格,从字面上看,“50元/课时人次”的意思应该很明确是一个学生、一个课时需要付出50元,可问题是已经有机构开始在课时数上“取巧”,将原本2个小时的课程拆开,中间加入额外的休息时间,这样一来,孩子上一次课实际上需要消耗两个课时,费用自然就在指导价的基础上翻倍了。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寒假课程,学科类培训寒假不可以进行,然后各式STEAM课程就开始上线,再加上各式人文教育、人文美育课程,又或者抢在寒假前最后一周开课,家长们看得眼花缭乱的同时,其中到底夹杂有学科类教育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