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半夏合茯苓汤穴位贴敷治疗眩晕病的临床效果

2021-12-30柯清月林晓燕余银亮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32期
关键词:症候国药准字穴位

柯清月 林晓燕 余银亮

眩晕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视物动摇旋转、头晕眼花等,青年及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该病与劳欲虚体、久病体虚、饮食偏嗜及情志失调等存在关联,病情严重者旋转不止,无法站立,部分患者存在恶心、呕吐或者面色苍白等异常反应,对患者正常生活可造成极大的干扰[1-2]。临床针对眩晕以药物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迅速降压效果理想,但是药效持续时间较短且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对其身心健康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同时也会加重其心理负担[3]。中药穴位贴敷可使药力直接渗透皮肤直至经脉并融化于津液中,能够保证局部药物高浓度,有利于使药物直接发挥作用[4]。本次研究以2019年4月-2020年7月本院眩晕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患者采用小半夏联合茯苓汤穴位贴敷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4月-2020年7月本院76例眩晕患者,纳入标准:(1)与《实用内科学》中眩晕相关诊断标准相符,病情发作突然,可因快速头颈转动及体位改变等发作,临床症状表现为视物模糊、有旋转感,持续时间较长,部分患者伴有地面晃动、下肢发软、站立不稳等表现;(2)意识及精神均正常。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或者3级高血压;(2)精神活性药物依赖或者滥用;(3)备孕女性或者哺乳期、妊娠期女性;(4)有药物过敏史或者严重过敏体质;(5)贴敷部位皮肤存在感染、溃疡或创伤等表现;(6)瘢痕体质;(7)治疗期间生命体征波动较大。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每组38例,试验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2~71岁,平均(50.67±5.11)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2.12±0.21)年,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高血压5例,合并冠心病5例;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20~73岁,平均(52.03±5.15)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2.09±0.20)年,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高血压4例,合并冠心病6例。试验前两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知晓本次试验目的并在试验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此次研究方案后批准通过。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为其提供对症治疗。将5%葡萄糖注射液(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362)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广东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022072)各250 ml、维生素C(哈药集团三晶明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527)3 g,天麻素注射液(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789)0.6 g,维生素B6(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203)100 mg混合后实施静脉滴注治疗,严重眩晕者可联合应用利多卡因,将5%葡萄糖250 ml与利多卡因(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273)10 ml混合后实施静脉滴注,严重呕吐患者可联合应用灭吐灵(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770)治疗,肌肉注射10 mg,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试验组在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小半夏合茯苓汤穴位贴敷治疗,常规西药治疗方案同对照组,中药治疗方案如下:半夏10 g,茯苓30 g,生姜 10 g,川芎 9 g,丹参 30 g,白术 15 g,生山楂 15 g,当归 12 g,葛根 30 g。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并混匀,每次贴敷时取药粉5 g并以蜂蜜调制至糊状,然后取适量贴敷于膏药内面并实施穴位贴敷,主穴取双侧肝俞穴及涌泉穴、神阙穴,配穴取阴阳两虚加三阴交、命门穴,阴虚加足三里穴及三阴交穴;痰浊壅盛加丰隆穴,贴敷时间为6~8 h/次,每日贴敷1次,每个疗程持续4周,连续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治疗效果评估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愈:患者眩晕、视物模糊、有旋转感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治疗后1年病情未复发;显效:患者眩晕、视物模糊、有旋转感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眩晕发作频率明显下降,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有效:患者眩晕、视物模糊、有旋转感等临床症状有所减轻,眩晕发作频率有所下降,持续时间缩短;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加重或者未见明显缓解。临床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治愈)/总例数×100%。(2)于患者入组后首日及治疗结束当日向其分发中医症候评估量表评估其中医症候积分情况,主要包括项目包括眩晕、胸闷及头重等,评分范围为0~6分,根据临床症状严重进行评分,评分越高则眩晕越严重,无:0分;轻微:2分;比较严重:4分;非常严重:6分。(3)应用眩晕障碍评估量表(DHI)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依照严重程度赋值,否:0分;偶尔:2分;是:4分。轻度异常:总分为0~30分;中度异常:总分为31~60分;重度异常:>60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眩晕、胸闷及头重等临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s)]

?

2.3 治疗前后两组DHI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H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试验组DHI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DHI评分比较[分,(±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DHI评分比较[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试验组(n=38) 38.96±7.23 16.21±5.16 15.788 0.000对照组(n=38) 40.03±7.24 23.35±4.79 11.844 0.000 t值 0.645 6.251 P值 0.521 0.000

3 讨论

作为主观感觉障碍,眩晕可给患者身心带来不良体验,若治疗不当或者治疗不及时,随着病情迁延,眩晕发作频率随之升高,发作时间也随之延长,不但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同时也会加大其患脑梗死、中风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6]。临床多以药物治疗作为常用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扩血管、降压及前庭神经镇静药等,能够使患者头晕等症状获得暂时的缓解,但是一旦停药复发率较高,而且长期用药还会加大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无法取得治愈效果[7-8]。

中医将眩晕归入“眩”“眩冒”等范畴,瘀、痰、火、风等均为病理因素,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导致大脑、小脑及脑干等灌流出现障碍并诱发一过性缺血发作[9-10]。中老年人群体质较差,津液运行缓慢且容易积聚,故而痰浊易生,痰浊无以运化,清窍受扰,故而出现头沉、眩晕、头重等症状。小半夏合茯苓汤具有益气通脉、熄风祛痰等功效,治疗浊阴不降及清阳不升等证疗效确切。半夏能够止呕降逆、燥湿化痰,茯苓渗湿利水、明心健脾,生姜止呕温中、解表发汗,川芎止痛祛风、行气活血,丹参止痛、祛瘀、活血,白术利水燥湿、益气健脾,生山楂具有化瘀活血、健胃消食的功效,当归能够补血、活血、养血,葛根具有生津解热等疗效。诸药联用可发挥益肾滋阴、调和阴阳、息风调肝等作用,治疗效果理想。

此次研究中,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H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试验组DHI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半夏合茯苓汤穴位贴敷治疗具有活血行气、滋阴补肾及平肝潜阳的功效,中药穴位贴敷通过在特定穴位贴敷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药物经皮肤吸收后可使药效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同时还能够对穴位发挥刺激作用,有助于调整阴阳及气血平衡,从而可取得疾病治疗效果,而且穴位贴敷治疗还能避免常规口服用药造成的肝脏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效应等,治疗安全性更高,药效更加确切[11-12]。

综上所述,将小半夏合茯苓汤穴位贴敷治疗方案应用于眩晕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促进病情缓解及临床症状改善,治疗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症候国药准字穴位
更正声明
更正说明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术中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低流量七氟醚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