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2021-12-30马晨光
马晨光
(庄浪县第四中学 甘肃平凉 744699)
地理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地理教学已与生活脱节。灌输教育是教师直接实施,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所以实施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生命教育源于生命,高于生命,对高中生地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生命材料,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探索地理的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新课程改革理念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那就是生活化教学模式。会更强调与师生之间可以进行更多更好的互动,促进学生和老师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一方面,学校是为了帮助学生学校建立的。所以学校和老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事物的出发点应该是从学生的角度开始。将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以及生活应用能力放在第一位。然后立足于社会实践活动上。帮助学生进行学科基础知识的巩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领路人。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学生走在同一道路上。帮助学生进行最大的进步。
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在生活实践中进行使用。教师的存在,也是必不可少的,帮助学生学习足够多的基础知识。才能在生活实践中积极的应用。在实践的过程中丰富学生所学的地理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将基础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融会贯通。达到学与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自主探索欲。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学和学习实践能够共同发展,形成最大的合力,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的教师教学模式是固定的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关心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对学生更重要的事情——核心地理素养的培养。只注重结果的教师经常使用灌输教学来传授知识。但是在这一知识点上地理概念和地理理论的应用不是很详细。因此,无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无法积极学习和消化知识,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无法正确使用多媒体
随着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使用,许多教师在教室中依靠课件。而且课件可能不是教师自己制作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建议使用此方法。其一是过度依赖多媒体会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影响课堂学习的效率,自然不会有很好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无法将自己的地理概念整合到教学中。
(三)教师无法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
高中三年级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心理发展和成熟的阶段。在此期间,许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上遇到了很多问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大,学习意识差。这时,教师需要正确的指导和教育。而盲目批评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难以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模拟生活情景,激发主体意识
人类社会的整个发展历史都是存在于地理环境之中的,平常的生活环境就与地理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连接。与已经学习过的初中地理知识相比,高中地理知识更加抽象,知识内容也相应增多,变得丰富多样。如果教师依旧采用一成不变的教案方法,可能教学的效果以及质量会低于预期。而且如果只进行教材内容知识的传授,可能会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建议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入一些和本次课堂内容相关的生活场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
比如,教师在进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的大背景从而引入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根据现实生活情况进行地理知识的思考。比如说在大兴安岭雪花飞舞的时候我们祖国的长江两岸是一种什么样的季节情形?还有关于热点的思考,在每年过年的时候,三亚都会迎来大量游客,这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从自身的生活环境出发,让学生们感受到自身所处环境中存在的地域差异。当每个地域所处的地理环境不相同时,随之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展现出来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可以询问一下爬过山的同学,等他们攀爬到山顶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可以让同学们积极发言,在地理知识中,因为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就会展现出不同的景色,温度也会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地方会有一种说法,叫作一山有四季。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不同增加,气压,气温,空气中的水分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住在地理知识中叫作垂直地域分异差异,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够被接受。
(二)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知识的来源都是出自生活。地理知识也不例外,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是无处不在的,但是需要同学们去细心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帮助同学们去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知识。根据同学们所提出的生活性地理知识进行解答,使同学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也增加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断刺激学生们的探索欲望。当今社会重点关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就是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资源越来越缺少。使得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也越加突出,而这些问题不仅仅说是社会热点,也是与地理知识息息相关的。教师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去引导着学生明白环境问题不仅仅只是限制了经济发展,也在威胁着人类生存的大环境。教师应该将教会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调节人类发展与资源利用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明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是有多么的重要,让学生懂得保护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三)寻求生命支持,突破教学难点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关键内容和难点问题,教师不应该仅仅是强词夺理,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积极寻求与生命实践的联系,实现重难点知识传授的有效突破。而这种生活实践与理论知识的联系,又可以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所讲的“热力循环”一课:如果直接得出“热力循环是由地表受热面不均匀引起的”这个结论,对学生来说就比较抽象,只能是“知之而不知”。对于这一点,可用日常生活中的“烧水现象”来辅助解释:烧水过程中,由于壶底受热不同,会出现“中间气流上升(水蒸气沸腾后会顶起壶盖),四周气流下降”的现象,这与热力循环相似——地表受热不均匀引起气流上升或下降,进而引起气压变化。这一变化就像是“为自行车打气”:当地表受热形成上升气流时,近地面的气压会降低,而在相应的高处气压会升高。冷区的气压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前与后两种教法相比较,孰优孰劣自然不言自明。
(四)拓宽教育形式,顺应课程改革
在应试教育阶段,教师常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来鼓励学生认真阅读,但这种观念难以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在地理课堂中,老师们也需要渗透一些新鲜事物,比如电视台播放的“地理中国”节目。若能及时地把它纳入地理教学中,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现在的电视节目种类繁多,涉及地理学的节目也很多,如《探索与发现》《地理中国》《人与自然》等,都是地理学方面的知识,而且趣味很高。由于节目内容多与特定的地理环境有关,更因为许多节目都是报道最近发生的事情,而且是“新”的,时效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普遍关注。长久以来,让学生们掌握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世界最大的水电站——长江三峡水电站建成并开始发电;世界最高海拔的铁路——“青藏铁路”建成并通车;“西气东输”开始向上海、郑州等地市输送天然气;我国探月卫星“嫦娥二号”成功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首次绕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进行了对接等,激发了学生对地理探索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
四、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资源
在现在使用的高中地理教材中,其实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高度重复的。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丰富的事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引用。要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们在自己已经有的生活经验上面,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思考与学习。比如在秋冬季节,在农田里,很多农民都会去烧秸秆,农民所做的这个行为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又有什么样的好处?还有现在较为普遍的温室大棚,又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原理下发展而成的?将高中地理进行生活化教学方案也是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高中地理知识,在原有的生活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突破过去传统教学方案中的教学重难点,从而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五、结束语
以上就是针对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进行的一系列分析。总而言之,要想让学生提高自己的地理核心素养,除了要将地理学习好之外,还需要学校的教育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师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