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021-12-30郭小兵

科学咨询 2021年3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情感

郭小兵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第二中学 甘肃平凉 744404)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盛则国兴盛”。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而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健康问题发展是教师教学和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素质发展是教师最终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符合新时期教师教学要求,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思想,并使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确定学习的意义,从而完善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初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差

对于初中生来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果学生长时间内处于情绪低落烦躁,对于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的状态,可能会出现一些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等问题。抑郁症的危害常常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极大,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厌恶生活以及轻视生命的念头,这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来说有着致命的打击。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较差也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短时间内大幅度下滑,对学生造成一种心理打击,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二)学生学习心理压力过大

在初中阶段,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然而过多的课业也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学习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就会产生很大的学习压力,学生可能会对学习产生一些抵触心理,出现考试头疼等应激性情况。一些学生甚至会产生一种学习恐惧心理,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一次的考试失利就有可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学习压力的疏导,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学会自我调节并成为自我情绪管理的主人。

(三)人际沟通交往能力较差

对于初中生来说,人际交往以及活动范围增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以及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开始出现想通过独立生活来摆脱父母管束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在圈子生活中需要逐渐适应。但是在人际交往圈子过程中,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因此常常会因为羞涩而缺乏与他人交往的自信心,害怕挫折但又因为强烈的自尊心表现得比较好强,导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在集体活动过程中容易产生自卑感,严重的甚至会对学生留下一些心理阴影,当学生无法自我排遣时就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和学生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并及时纠正,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自我发展,引导其在提升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发现自己的缺陷,并通过正确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二、在初中语文课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意义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使人感到身心愉悦,具有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作用。而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中,文章中所体现的精神可以起到塑造人格的作用,优秀的作品可以鼓舞学生的品质,呈现出了多样性和时代性,为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文章内容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精神思想积极向上,对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进行了宣扬,这有利于学生从发现美的角度,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摒弃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些不良因素,从而对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念。从实际教学来看,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讲解,可以使学生在了解文章所表达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使艺术和思想获得统一,在发展宣扬真善美理论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假丑恶的区分,教材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具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即是社会的真实写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良好熏陶,在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将心理健康发展理念渗透到教学当中去,以此来完善对学生的个人培养,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完善自身个性化发展,从而实现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学目标。

三、在初中语文课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课堂导入设计挖掘语文课堂心理健康教学因素

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环节非常重要,课堂导入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导入环节对心理健康教学进行有效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富有感染力的文字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在融入教师设计的语文课堂学习的同时,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完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从整合教学资源的角度进行充分准备,在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教学因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在学习《回忆鲁迅先生》一课内容时,文章对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事迹做出了回忆性的描写,通过语言描写有效塑造了人物性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教学导入环节,以时代发展背景为出发点,使学生更好地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发挥时代教学精神,培养学生以时代发展为己任的学习精神,在全面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基础上,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关注学生个人情感发展有效培养学生坚韧意志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所接触的人或事物也越来越多,具备了一定的人际交往圈,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心理难免会发生一些肉眼不可见的变化,学习压力的增加和人际交往压力的增加,会使学生的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极易出现心理意志薄弱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害怕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常常会产生自我怀疑等。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在掌握教材内容知识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健康教学因素进行充分性挖掘,以此来保证教师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丰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从而使学生在教师有效引导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以及生命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在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基础上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思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首先应关注学生的个人情感发展,利用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同时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人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以此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在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内容时,作者通过自身痛苦经历,抒发了内心情感,体现了诗人虽身处陋室却依旧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在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从学生的内心情感角度出发,组织学生学习文章中的精神,以家国天下为重,个人荣辱得失为轻,培养学生在艰苦中的意志,使其勇于攀登知识的高峰。文章表现形式为文言文,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情感的压抑,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基础上,有利于对学生的个人品质进行有效培养,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并对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行逐步培养,使其从忧患中明确时代发展的重任,在树立正确三观思想的基础上勇于拼搏,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三)课外阅读渗透心理健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文章内容所描绘的真善美,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经验和实际生活经历。净化学生心灵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品格和道德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教育,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一定的积极影响。当学生的知识经验被有效扩充时,思想观念会随着阅读发生一定的改变,思想情感的升华可以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从而在智慧学习的过程中完善自我。

例如,在学习《背影》一课内容时,文章内容主要讲述的是深沉的父爱,题材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课外阅读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深入性学习,学生在对文章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明确自身的情感,从而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学生个人情感的发展对塑造学生性格以及道德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语文课堂学习,在人文主义精神的熏陶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地获得个人发展。

(四)心理作文指导完善学生人格排解不良学习情绪

从当前学生心理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时候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都是由于内心积攒的不良情感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排解,心中淤积了大量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一种消极情绪,消极情感无法得到有效释放,这对学生的今后个人发展以及心理道德发展来说都具有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可以以指导学生书写心理日记,以话题作文的形式了解学生的个人思想,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写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文章书写,可以有效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使学生塑造完整人格,从而帮助学生在树立正确价值观思想的基础上,明确自身学习志向。使学生明事理,并逐渐获得高尚情操。因此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不断进行教学研究与探索,在发现学生心理发展问题的基础上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更好地完善学生人格,帮助学生排解不良的学习情绪,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

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雪》一课内容时,诗歌内容描写了祖国大好河山,由景及情抒发了作者伟大的抱负以及胸怀。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书写文章形式,完善学生个人人格帮助学生排解不良的情绪。比如组织学生以心理日记的形式记录下内心所思所想,引导学生将自身心理困扰记录下来,学生书写的过程即是情绪释放的过程,可以有效平复学生心情。在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可以自由抒发个人情感,并将自己的个人情感寄托于文字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有效地进行引导,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并找到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找到宣泄情绪的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情感宣泄,避免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这对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明确学生心理问题角度的前提下进行针对性教学,通过课前引导,关注学生个人情感发展,课外阅读渗透以及心理作文指导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心理教学机会,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消极心理因素,以此来帮助学生完善心理健康发展,使其在积极生活认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并最终实现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情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