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象”为据,铺语言运用之路
2021-12-30李花
李 花
(甘肃省嘉峪关市建设路小学 甘肃嘉峪关 735100)
如今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认知水平都处于比较低的层次,要求语文教师善于借助指导性语言带领学生借助绘画日记的形式进行概括,进一步形成全新的形象资料,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思维创造的过程。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文本材料,并形成自我认知,之后借助绘本日记的形式呈现出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形象思维,并深入体会,培养学生对于事物认知的兴趣,有效完善学生的语文思维框架。
一、借助绘画日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指导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绘画日记的形式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基于课程标准下,注重遵循自主性原则,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发展个性,善于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材施教,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合理化发展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自由记录过程中呈现出自己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以及认识,在语文学习中进行恰当选择,并在合理性选择中发展自我写话以及各种综合性能力。
(二)生活化原则
在课程标准中指出,善于运用积极评价,引导以及促进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以及思考等多种途径,综合性运用各种方法合理性搜集生活中的多种材料。由此可见,生活材料的重要性,生活是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源头。很多学生对于语文知识认识不够透彻,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熟视无睹,一旦让学生结合生活内容进行联想的时候,往往会无从入手,而绘画日记则为学生观察生活以及连接语文知识之间提供了桥梁,有助于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语文思维,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认知。
(三)趣味化原则
在课程标准中指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自由表达,或者描述自己的感想与认知。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应当注重趣味性,让学生们在玩中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写话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绘画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学生最为喜爱的绘画方式与语文知识教学相结合,那么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自然也就变得更加容易一些。
二、当前小学语文语用能力培养现状具体分析
(一)忽视形象理解,过于强调死记硬背
在语文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过于急功近利,完全不顾课文的具体内容,忽视了对于文本内容的形象认知以及情感的感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则停留在语言形式,尚未真正走进文本,则直接带领学生走进语用的情节中,从而导致学生对于文本知识无法深刻的理解,更不要说感悟作者的情感,无法真正体会文本中丰富的内涵,自然无法利用绘画日记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对于语文知识的积累环节,教师注重带领学生筛选文本中的精美句子,并进行摘录,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量,提升学生的形象感知能力。实际上,大部分语文教师强调优美句子的积累,忽视了学生对于句子的理解教学,将积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环节,导致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自然无法出口成章,不能灵活应用自己所积累的词语,最终不利于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
(二)违背学生认知,忽视语文重点教学
在具体强调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基础上,当前很多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忽视了自身的教学过程,并不意味教师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深刻挖掘出对学生的学习有价值的点。部分教师在展开语用教学之前,忽视了对文本材料的精准分析,甚至所设计的环节与学生的认知能力严重不符,超过了学生的能力水平,这样做往往会促使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降低语用教学效率。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是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的,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预习单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单上所有的任务,如果学生全部完成之后,那么是否还需要教师的课堂教学呢,甚至有的教师将学生预习环节掌握的内容进行反复讲解,对于学生感到疑惑的地方,却忽视不讲,这样的语文教学并不利于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三)脱离语用教学,进行机械模仿教学
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一般而言离不开学习以及模仿,同时当学生在学习与模仿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特定教育语境的设计,学生在语用环节中,注重语言材料的积累,同时还应当懂得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如何合理恰当应用语言,善于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语用能力。实际上部分语文教师直接忽视了语境的创设,当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独立展开模仿,导致学生无从入手,虽然在表面上学生掌握了语言材料以及相应的表达技巧,一旦进入到真正的情境中,学生依然无从入手,整体的语用应用看似相符,深入分析了解到学生实际上是脱离了语文情景,其所完成的作品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三、以形象为依据,借助绘画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基本实施策略
(一)解读文本内容,强调语言文字的积累,借助绘画呈现自然形象美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引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内容,在文本学习中的词语蕴含丰富内涵,因此引领学生注重将词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够赋予词语丰富的内涵。注重结合文本教学背景,让学生了解文本内容的创作背景,并意识文本知识的学习不仅是掌握基础知识,更为重要的则是引领学生在学习中深入品味其语言,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以及背后的情感。其次强调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对于积累的途径一般是从多个方面入手,一个是从课本中的入手,在教学内容过程中,引领学生们密切关注课本中的优秀好词好句,另外一个则是关注课外阅读,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弥补自己语用能力的不足,在潜移默化中有效积累,并在丰富积累中灵活性表达。对于其表达的形式则可以借助绘画呈现出来,比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古诗词中应用最多的则是借景抒情,教师不妨引领学生将景物描绘出来,呈现出自然形象之美,并从景物中读懂作者的情感,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静夜思》教学过程中,以诗人是如何描写思念家乡的情景的作为切入点,之后引领学生共同品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话,将学生置身于思念家乡的情景中,当学生完成品读任务之后,移情入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将自己想象为李白,在面对皎洁的月光的时候,最想说什么,最想做什么,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示出来,为学生营造丰富古诗学习体验,不仅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其次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时候,文本内容呈现了一口水井,水井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水井,而是中国革命党人对于当地人民贡献,以及当地人们对于中国革命党人的感激之情,进一步呈现了作者对于感恩意义的思考,但是以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让他们深入感悟可能会存在一定难度,并插入作者的创作背景,学生就会明白作者所写内容背后的所隐藏的情感,并借助绘画的形式传达自己的理解,并为之震撼。
(二)精心筛选文本,明确学生的基础特点,应用绘画呈现人物形象美
对于语文知识语言表达的精妙上,不仅要求学生善于抓住文本内容,同时注重理解文本作者是如何有效表达以及组织材料的,这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在学习中全方位提升自身对于语言的敏锐度,从语言内容上分析,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的场合中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会进行斟酌考量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注重引领学生关注语言内容的呈现,引领学生对其进行品味,感悟人物形象美,之后借助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其次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合理选取语言教学点,在迁移学习中,考虑到学生是否了解其中心思想,是否了解人物性格特点以及学生自身是否具备表达的欲望等,不能忽视学生自身的价值,避免对于学生已经了解与熟悉的内容进行重复讲解,站在学生学情基础上训练学生语用能力,引领学生借助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为学生后续有话可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分析文章的主旨,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有爱,才会甘于奉献,有爱,才会乐于助人。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共同细致品味文本内容,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向学生述说雷锋叔叔的事迹,之后教师带领学生重点感悟“感”字,从内心呼唤雷锋叔叔,哪里需要爱心,哪里就有雷锋精神,之后让学生明白寻找雷锋并不是寻找真实的人,而是寻找雷锋精神,共同向雷锋叔叔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绘画,借助绘画日记的形式展现自己生活中的“雷锋叔叔”,共同借助绘画的形式呈现人物形象美。
(三)创设教学情景,灵活地应用多种方法,借助绘画展示艺术形象美
当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的话,不仅可以降低学生语用表达的难度,同时还可以提升语用训练的实效性,引领学生善于挖掘生活中的资源,避免对于语文知识停留在生搬硬套圈子中。对于语文情景的创设应当注重寻找恰当的文本情景,之后借助文本情景创设合适语境,引领学生切实将语用呈现在语言实践中,强化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留白的情景,教师可以敏锐的抓住其留白,为学生创设合适语境,有效延伸学生的语用想象空间,并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具体语文学习中,教师结合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编写意图等合理性把握文本语言,有效帮助学生借助绘画的形式展现艺术形象美,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创造性提升,引领学生学会正确表达,全方位提升其迁移应用能力。
例如《日月潭》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呈现日月潭的图片,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绘自己印象中的日月潭,并借助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然后一一介绍自己的整体的绘画过程,借助绘画的方式有效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再比如学习“画杨桃”的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们呈现杨桃,之后让每个学生共同绘制杨桃,每个学生所绘制的杨桃在相似中有着不同之处,之后将所有学生的绘画作品集中在一起,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不同的视角所绘制出来的内容是不同的,不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在绘画中感受艺术形象美。
四、结束语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绘画的形式为学生的语用能力以及语文知识的学习之间搭建了桥梁,让学生利用绘画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效降低学生语言表达的难度,同时注重引领学生对于语文文本知识进行形象化分析,感受文本中自然形象美、人物形象美以及艺术形象美等,为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升奠定基础,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