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时代高职院校和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异同点

2021-12-30蒋庆刚杨晓红

科学咨询 2021年37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师队伍院校

蒋庆刚 杨晓红

(1.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鹤壁 458030;2.河南理工大学鹤壁工程技术学院 河南鹤壁 4580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师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厘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特点。高职院校和高等学校作为不同类型的大学,笔者就二者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异同点进行了一些思考分析。希望这些浅显的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广大高等教育研究者提供思路,从而为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和高等学校教师质量,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和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共同点

高职院校和高等学校肩负着教育类型的高层次教育,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一)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方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高职院校和高等学校虽然是两种类型的高校,但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确保党牢牢掌握领导权,才能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党的高质量发展必将引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标准必须坚持以德为先

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我国先后出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对指导推动高职院校和高等学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均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规范性。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基础上,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把教师工作、个人理想与学校发展、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在一起;二是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杜绝学术失信和学术腐败等问题的出现。强化师德考评,体现奖优罚劣,不仅是高职院校和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对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共性要求。

(三)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律必须坚持分类施策

高校作为教育的高层次教育载体,有着较强的个体独立性。高校建设发展的历史积淀、外部环境、内在因素等决定了高校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高校建设中,必须坚持高等教育规律,区别对待。盲目地“一刀切”,制订一个标准建设高校教师队伍是违背规律的。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必须按照规律办事,坚持分类施策。

概括说,对于处于不同空间区域的高校,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非中心城市高校要制订各种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校工作,稳定教师队伍,避免人才流失。对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优秀教师、高职称教师等不同的教师人群,要预留发展空间,鼓励支持上进。要注意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激励青年教师不断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对于教师队伍建设,要发挥基层教研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协同作战。不管是高职院校,还是高等院校,按照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律,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才能组建好优秀的教师队伍。

二、高职院校和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同点

高职院校和高等学校隶属于不同的教育类型,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有着许多不同点。

(一)目标定位不同

(1)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是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在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建成,教师管理制度逐步健全,教师地位待遇稳步提高,教师素质能力显著提升,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但是,与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相比,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数量不足、来源单一、校企双向流动不畅、结构性矛盾突出、管理体制机制不灵活、专业化水平偏低的问题,尤其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短缺,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

高职院校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目标定位最大特色是“双师型”。

(2)高等学校着力服务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在“双一流”建设方案中,建设一流师资队伍被列为首要建设任务。

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全球教育与人才激烈竞争、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体制机制变革、内涵式发展等诸多深刻挑战。建设一支有领军人物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是高等学校的首要目标任务。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目标定位最大特色是“创新型”。

由于目标定位的不准确,就很难建设适合类型高校的教师队伍。从高校教师队伍引进上就不难看到,很多高职院校教师招聘简章的报考条件和高等学校教师是相同的。这种相同就是没有理解“双师型”的重要含义。

(二)来源依托不同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来源:一是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二是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合培养人才。目前,各高职院校招聘教师的主要条件是把专业和学位作为最重要的资格条件,与高等学校招聘教师没有不同。而根据《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教师〔2019〕6号)文件要求,自2019年起,除持有相关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毕业生外,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自2020年起,除“双师型”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毕业生外,基本不再从未具备3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中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

高等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教师队伍主要来自高等学校培养的具有高学历高学位或高职称教师。在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重大人才项目库成员具有较强的竞争性。这和高等学校打造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人才是一致的。

(三)构建方式不同

高职院校和高等学校隶属于不同的教育类型,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有着许多不同点。从这些不同点出发,结合高校实际建设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胜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推动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1)高职院校教师的“充电站”优先在企业。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每年至少累计1个月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实践或实训基地实训,了解行业技术发展前沿,掌握专业的技术技能,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建设高质量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必须实施校企双向流动,可采取“固定岗+流动岗”的教师资源配置新机制。首先,编制总量。高职院校以2—3年为一个稳定周期,在综合考虑办学条件、专业特点、学生规模、人才储备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编制教师需求总量,包括教师规模、质量和结构。其次,盘活存量。高职院校摸清家底,优化专任教师岗位分类,按照专业大类(类)和具体专业归属。引导由于专业不对口产生的“过剩教师”转岗,确定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定位。再次,优化结构。根据学校实际和专业特点,组建教学团队,优化岗位设置结构,确定固定岗和流动岗。最后,配置资源。建立健全高职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设置一定比例的特聘岗位,畅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兼职从教渠道,规范兼职教师管理。进而形成“固定岗+流动岗”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兼顾的专业教学团队。

2.高等学校教师“充电站”重点在高校。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中:一是强调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开展教师发展研究,为教师提供研修服务、职业发展指导、教学咨询指导等,更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二是通过教学与科研团队建设,建立教师合作发展机制。尤其是发挥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英才的引领作用,带动教学与科研团队的协同发展。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和清华大学“首届新百年教学成就奖”获得者于歆杰,领衔11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完成了清华大学首门慕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电路原理”。三是建立跨院系、跨学科教师学习共同体,推动教师自主组织学习,增强教师发展动能。

(四)队伍特色不同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具有鲜明的队伍特色,概括地说,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应是“国家工匠之师”,引领的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的共同体。具体的讲,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企业设置访问工程师、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技能大师工作室。二是高职院校在政府统筹下,健全高技能人才到学校从教制度,聘请企事业单位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到学校兼职任教。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和兼职教师资源库。三是校企双方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师和员工培训、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是科学家和教育家相融合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队伍。信息化时代来临,我们生存的地球真正成为一个人类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学术无国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是服为全人类的。科学技术的传播也必须通过教育。高等学校往往成为最新科学技术的首发地。也正是如此,高校教师通常既是学校内的教育家,也是社会上专业知识的科学家。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以学科学术划分,而不以国籍划分。世界一流的高等学校教师团队一般都有国际友人加盟。

(五)国际视野不同

高职院校和高等学校作为教育的高等层次,必须具有国际化视野,与国际接轨。在并轨国际化方面,高职院校和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具有不同的侧重点。

(1)改革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高职院校同样需要建设教学创新团队,以激发高职院校内在的强劲发展动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必须建立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具有最广阔的国际化视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国际化视野,是以我国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为基础,学习国际“双元制”职业教育先进经验。通过组织教学创新团队骨干教师分批次、成建制赴德国等国家研修访学。

(2)高等学校建设水平代表了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科技文化发展水平,国际化始终是高等学校的一个显著特点。我国高等学校当前正在加快实施“双一流”国家战略,成为世界认可的“一流”,首先依靠的是“世界一流”的师资。

我国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国际化,一方面是在学科学术领域开展交流合作,重点攻克学术问题和人类发展问题,加快国家科技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另一方面,需要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文交流机制,选派援外教师、孔子学院教师,把中国优秀传统带到世界各地,从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和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异同点既有明显区别,也有内在的相互联系。建设合格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抓住主要方面,因地因时因校制订精准政策,并加以认真落实,新时代高职院校和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目标才能尽快实现。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教师队伍院校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