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措施
2021-12-30付广林
付广林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中学 安徽寿县 232200)
在新课改大环境下,中学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放于教学的重要位置。为了将散文阅读教学培育学生的作用发挥出来,老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根据散文的教学特点,探寻契合中学生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的阅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对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坚持的基础。那么具体该如何开展中学语文散文阅读教学 呢?下面笔者将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具体的建议。
一、中学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以一条主线进行叙述,散文还具有语言优美、意境深邃、情感丰富、文采好的特点,学生通过散文阅读,自身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会有极大程度的提高。但通过对目前中学生的调查发现,很多中学生对散文的理解通常仅局限在表层意思中,无法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次情感进行体悟。这其实就是散文描写比较随意,主题隐蔽,学生缺乏斟酌和感悟能力的体现,所以很多学生就会感觉散文十分的散乱,找不到主线,影响其阅读的效果。此外,在中学散文阅读教学中,部分老师仍存在重知识轻感受和体会的教学问题,使学生无法对阅读的散文进行审美。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已成为当下中学散文阅读教学必须要及时解决的问题[1]。
二、中学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散文阅读兴趣
传统的中学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由于老师比较注重对灌输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学生的散文阅读十分被动,散文的阅读兴趣不高,阻碍了学生散文的顺利学习。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老师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散文阅读兴趣,让学生由被动散文阅读向主动散文学习转变,如此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语文老师要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最佳的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主动阅读中获得更多感悟[2]。
比如在教学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散文时,此篇文章被作者强烈的情感所贯穿。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手段,为学生呈现这篇散文的创作背景,即“三一八”惨案的视频。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优秀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看与听的过程中,对这篇散文的感情基调进行把握。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老师能够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学习中,激发自身的情感体验,成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散文阅读氛围。
(二)巧借阅读问题,促使学生认知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十分活跃的阶段,对于知识的探索欲望极为强烈,如果老师能够根据学生此特点,在课堂中合理的提问,那么就能够让学生在浓厚阅读兴趣的驱使下,更加主动和有效的阅读。传统的中学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老师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或是为了快速完成教学任务,通常会采取详细讲解的方式,使学生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其思维越来越固化。在新时期的散文阅读教学中,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设问,就能够将学生带入边阅读边思考的状态,既能够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又能够让学生在持续的思考中,获得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将散文阅读教学的作用更全面的发挥出来。需要注意,老师设计的问题,必须要坚持难易适中的原则,并要在提出问题后为学生预留充分的时间,如此才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比如在阅读《金黄的稻束》诗歌散文时,老师在综合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后,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诗人笔下金黄的稻束的形象是怎样的?从哪些词语、句子分析而来?诗人写这一篇散文的目的是什么?先由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独立思考后有自己的观点后,由学生小组的方式进行交流和讨论,最终在合作的方式下,学生能够对金黄的稻束这一形象描述的作用进行感知,并明确作者借金黄的稻谷对母亲辛苦劳动进行了赞美。而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能够为接下来散文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组织课堂活动,提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在中学散文阅读教学中组织课堂活动,其实就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阅读散文的理解以及情感升华,同时,也能够更好保持学生散文阅读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比如在教学《项羽之死》散文之后,设计“项羽改不改过江东”的辩题,将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分为两组,让学生们在辩论中,对项羽的个人形象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合欢树》散文后,为了升华学生对父母的爱,老师可以在学生散文学习后,设计“给父母的一封信”的写作活动,让学生更好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增强学生感激父母和爱父母的情感,将来更好地孝敬父母。通过对活动的合理设计,将散文阅读教学促使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形成的作用发挥了出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散文阅读教学对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老师要根据散文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以营造良好阅读氛围,激发学生散文阅读兴趣;合理设问,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组织多元化实践活动等方面,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