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理解与关爱帮助幼儿缓解“二胎焦虑”

2021-12-30刘永红

科学咨询 2021年2期
关键词:二宝大宝彼得

刘永红

(重庆市荣昌区玉屏幼儿园 重庆 402460)

每一个新生命的到来都会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和爱。在国家放开二胎政策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无数的新生命降临到了一个个的小家庭中,给这些小家带来了喜悦。但是,很多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而这些问题往往并没有集中在物质方面,而是集中在了“大宝”的身上。这些“大宝”出现了强烈的“二胎焦虑”问题。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他们也觉得很奇怪,只是又给“大宝”添了一个弟弟妹妹而已,为什么会使得“大宝”出现这么多的反常现象,即使给予了更多的物质补偿也没有安抚他们。他们本来是家里的开心果,快乐、自信、开朗,但是,在出现了二胎之后,他们变得极为情绪化,自私、任性,甚至是有些暴力,就像是换了一个人。而大人们往往会以“现在的孩子太自私”来做出定位。但笔者认为,其实这些孩子仍然是懂事、乖巧的好孩子,他们只是因为缺少安全感而产生了“二胎焦虑”问题,而他们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幼儿家长、幼儿教师的疏导。物质并不能填满他们心理的空洞,他们需要的是理解和关爱。当然,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让它们转变为教育隐患,进而让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各种负面影响。本文中笔者就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优势实现慢慢养成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接受教育影响的主要场所就是“大家”和“小家”,幼儿园就是他们的“大家”。“大家”和“小家”会有两种不一样的氛围,但是,他们的融入感都很强。在“小家”中,家长需要快节奏地生活,他们需要不断地打拼,这种快节奏的紧张氛围早就给幼儿的心灵造成了负面影响,他们的心里早就充满了紧张感、焦虑感,而当前很多的家长缺少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所以,只能在衣食住行上最大化地满足孩子,认为自己做到这些就是在关爱孩子。但是,这已经给孩子埋下了“不安全”的隐患。以前这些幼儿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还会觉得父母属于自己,而在出现了第二个孩子之后,这些孩子已有的问题必然会全面爆发。而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甚至是不作为的错误解读方式,会加重这些孩子的焦虑情绪。此时幼儿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展现出自己的专业素养,利用幼儿园中的“大家”氛围,对孩子进行慢慢的引领,让这种特殊问题转变为教育资源,进而落实幼儿教育目标,帮助“每一个”孩子解决自己的个性化问题。如在消除孩子“二胎焦虑”情绪时,笔者建议,我们可以分年龄段开展《多了一个你》《爱,你我共享》《我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主题活动,组织孩子分享视频观后感、体验式照顾弟弟妹妹、培养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这些主题活动开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引领孩子们直面这些问题,让他们能够敞开心扉,感受到这不是“针对”自己而产生的问题。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父母对于自己充满了期待,小弟弟、小妹妹的降临是让自己多了一个亲人,而不是来分走自己的爱。如《多了一个你》让孩子体会视频中哥哥对弟弟到来所产生的危机感,引导孩子将事件和感受描述出来,让他们在尊重和理解中自我化解冲突。在开展这个活动时,笔者让孩子们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观察、分享,不是简简单单和他们讲大道理,而是让他们畅所欲言,让他们释放自己的情绪,因为是同龄者之间的交流,他们的真实想法会直接表述出来。此时教师再开诚布公地与他们交流进行引导,必然可以让孩子们变得情绪舒缓,而因为痛快地倾诉出来,困扰他们的问题反而变得不再重要,他们会不自觉间放开了心结,反而会说出小弟弟、小妹妹“原来很可爱”。如《爱,你我共享》通过体验照顾弟弟妹妹带来的辛苦和快乐,让幼儿学会分享和照顾,接受“弟弟妹妹”的到来,化解他们对吃穿住用行和父母的关爱上的对比落差上的担忧。《我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开展娃娃家区域活动,让孩子们学习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这样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会发现,小弟弟、小妹妹会如此地依赖自己,自己是他们的榜样,自己从此不再孤单,自己的生活中又有了一个亲人……。

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让幼儿感受到爱

在观察幼儿生成“二胎焦虑”情绪的过程中,笔者认为,这些孩子的突出表现就是缺少安全感。在对于这些孩子施教的过程中,“知识”教学已经不是重点,心理健康教育才是主要内容。那么,如何才能让这些孩子生成“安全感”呢?从精神分析理论上来看,个体的安全感是这样产生的:父母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客体,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如果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持续的,稳定的,持之以恒的,前后一致的,合理的爱,孩子就会体验到安全感,并延伸出对他人以及世界的信任,并且感到自尊自信,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性和可控制性。可见,幼儿的安全感来源于父母。随着人们综合素养的提升,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方法也得到了创新与改革。所以,在解决幼儿教育问题的过程中,幼儿教育者可以和家长积极地合作进而将幼儿已经存在的问题变得公开化、课题化,在得到家长的支持之后,我们的学校教育必然可以扩大影响,而幼儿家长也会明了自己的教育方向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大人能满足孩子生理与心理上的需求,那孩子就能信任周围的人,并认为这个世界很安全,从而养成健康、乐观的性格。在这一方面笔者建议,我们可以借助两种方法来实现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教师通过家访和家长会的形式,建立幼儿心理跟踪档案,和家长互通信息,动态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携手关爱大宝,共同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呼吁家长:孩子的心理健康取决于大人的教育及引导方法,这不仅需要父母爱的平衡,更需要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和照顾。家长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爱的复制粘贴”。如亲二宝时也亲大宝一下或者是抱抱大宝,给二宝买东西时,让大宝也有所得,并且让大宝参与到照顾二宝的活动中,表扬二宝时,也要适时表扬大宝。要让大宝生成归属感、参与感、成就感。这样大宝才会和幼儿家长一起关爱二宝,感受到爸爸妈妈还是自己的爸爸妈妈,自己和二宝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再有,在幼儿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也需要让孩子感受到爱与被爱。如让孩子们听《爱我你就抱抱我》的音乐进教室。师幼互相拥抱,并交流拥抱的感觉。结合孩子们的问题,给孩子们介绍小彼得的故事,借助分析彼得的烦恼,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幼儿交流,彼得还会有的担心。此时,孩子们说的虽然是小彼得的事,其实反映的却是他们自己的内心想法。这种角色代入的方法会让孩子们减小心理压力,他们真的想要知道小彼得在遇到和自己相同的问题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幼儿分享如果有了自己的弟弟或妹妹,会有哪些担心的事?此时整个班级会进入一种“共情”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笔者让孩子们互相开解、不断地接纳,然后幼儿将自己的担心以简笔画的形式画下来,再将担心贴在气球上。师幼一起帮彼得寻找爸爸妈妈的爱藏在哪里?化解彼得的担心。在有了这些做铺垫之后,笔者引领孩子们进入了最后一个环节:彼得刚刚开始的担心还存在吗?帮彼得把不需要的担心揉成团扔掉。在孩子们撕碎纸片的那一刹那,他们会同时撕碎自己内心的焦虑、担心、恐惧,如释重负。随之教师播放家有弟妹的PPT。让孩子们改变话题,交流家有弟弟妹妹的快乐,共同分享温馨照片。感受家有弟弟妹妹幸福与爱的感觉。孩子们很快就会自发的进入新的讨论环节,讨论原先的这些担心是否变少?变没?鼓励幼儿把担心(气球)踩碎。最后将担心的碎片扔到垃圾桶。听《我爱我的家》音乐,快乐出教室。此时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个课后作业,那就是让孩子们亲手给自己的小弟弟、小妹妹画一幅画,让爱直观展现出来[1-3]。

综上所述,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现实存在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摆脱“应试”教育氛围,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促使孩子们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快乐积极地成长起来,就当前而言,二胎焦虑问题已经非常突出,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在笔者看来就是给予这些孩子“理解和爱”。

猜你喜欢

二宝大宝彼得
彼得,彼得,吃南瓜
彼得潘
彼得潘
彼得兔的故事
迎接“二宝”
爱情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