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第二课堂为载体的大学生就业力提升途径探索
——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例

2021-12-30李卫东雷振颖

科学咨询 2021年2期
关键词:财经大学第二课堂问卷

曾 蕾 李卫东 雷振颖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昆明 650221)

就业工作历来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大学生就业力指毕业以后,能够具备获得、保有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1]提升学生的就业力对促进高校就业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2020 年新冠病毒对全球经济的破坏,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通过各种方式尝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使大学生的培养过程既能满足自身素质能力提升的需要,又能同时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来作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第二课堂多为在学校统一管理与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志愿参加的一切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集体性课外实践教育活动。[2]以提升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能力为目标,以文娱、体育、志愿服务等课外活动为主要教育方式。[3]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是现实的需要,是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有效途径。

一、就业力的概念、构成及就业岗位

(一)就业力

英国经济学家Beveridge 在1909 年首次提出就业力(Employability)的概念,并指出就业力的本质就是人的“可雇用性”,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概念提出后的百年中,欧洲和北美的学者对此的研究不断深入。在20 世纪80 年代该理念进入中国,并在90 年代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主要聚焦于实现全社会充分就业。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转而为针对某一特定群体为适应工作岗位的综合素质研究。

(二)就业力的构成

2004 年英国学者皮特(Peter.T.Knight)和约克(Mantz Yorke)提出就业力的内部结构包括学科理解力、技能、自我效能以及元认知四个方面,并提出了就业力构成的USEM 模型。考虑到本研究仅将大学生就业力的锻炼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通过专家访谈的形式剔除掉没有实际意义的指标,我们将就业力可外显的标志性行为能力归类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合作与管理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开发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应对压力、进取心、责任感、职业相关能力展示、职业选择与发展的相关知识。[4]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一)研究方法

不论是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能力要求,还是第二课堂培养的效果,目前都缺乏公认的量化指数进行度量。[5]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对云南财经大学历年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就业力的主观数据。

(二)数据来源

本次调研设一份问卷,面向云南财经大学往届毕业生(校友)。问卷调研以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实际发出调查问卷共计600 份,收回有效问卷计579 份。其中男性245 人,约占42.31%,女性334 人,约占57.69%。

(三)数据分析

我们的问卷设计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收集;第二部分为了解个人对获得职业与职业发展过程中,对相应12项能力的重要程度的认知;第三部分为对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因素的重要程度的认知。问卷采用李克特七度量表格式。

通过问卷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二部分,对12 项能力的认知中,超过平均分(6.02)的选项按照分数高低依次为:沟通能力(6.51)>正确应对压力(6.46)>责任感(6.38)>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6.37)>团队合作与管理能力(6.36)>进取心(6.13)。

在第三部分,对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力因素重要程度的认知中,超过平均分(5.59)的因素依次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5.94)>雇主对毕业生评价的反馈意见的记录和运用(5.85)、加强职业资格认证的相关培养(5.85)、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5.85)、教师给予进行就业能力提升的教学理念(5.85)>学校积极发展和维护实习、实践基地等(5.82)>教师具有相关职业的经历(5.81)>学校建立和维持产业界的双向互动关系(5.79)>提供职业信息、建议和指导(5.75)、专业方向课程的深化(5.75)>对实习加强指导和完善管理(5.71)>来自产业界的专业人员的讲座或参与教学(5.69)>职业选择和规划教育(5.61)>积极吸收雇主加入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5.66)>积极吸收雇主融入课程体系的设计(5.6)。

三、云南财经大学第二课堂现状

云南财经大学自2018 年开始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分为思想成长类、创新创业类、社会实践类、文体活动类、志愿服务类、技能培训类、工作履历类、其他类共8 大类。

2019 年,人均参与活动数达32.1 项,各类活动的总体开展情况较好,系统平台全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总数达7400 项,其中思想成长类4565 项,创新创业类54 项、社会实践类12 项、文体活动类2130 项、志愿服务类632 项、技能培训类5 项。发布针对提升同学就业力的二课活动65 项,主要为云南财经大学营销大赛、跳蚤市场活动、创新创业类讲座以及专业技能培训类讲座活动等。

四、云南财经大学第二课堂针对就业力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二课堂活动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的育人体系,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塑造、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尽管云南财经大学2019 年第二课堂的数据可观,但在就业力提升的活动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活动数量少,形式比较单一

“到梦空间”系统平台全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总数达7 400 项,其中思想成长类4 565 项,创新创业类54 项、社会实践类12 项、文体活动类2 130 项、志愿服务类632 项、技能培训类5 项。但与就业力相关的内容仅为65 项,其中讲座31 项,活动形式较为单一。

(二)学生参与率不高

2019 年,云南财经大学第二课堂总参与人数391 873 人次,但就业力相关的活动参与人数仅是9 227 人次,其中营销大赛参与人数1 832 人次,跳蚤市场的参与人数3 458 人次。无论是与将近2.9 万的在校生人数相比还是与二课参与人数相比,这个数据的占比都相当低。

(三)与企业需求挂钩较少

在问卷中,“您认为以下因素对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程度如何”的问题中,“积极吸收雇主加入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得分为5.66 分、“积极吸收雇主融入课程体系的设计”得分为5.6分、“来自产业界的专业人员的讲座或参与教学”得分为5.69 分。均高于该问题的平均得分5.59 分。然而在实际举行的各种活动中,少有来自企业的身影。

(四)少有专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设计

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就业环境、社会偏见、经济压力、心理素质等原因,在就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6]就业力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相应的就业能力,二是就业态度消极[7],三是在就业规划方面缺乏理性。问卷中,“加强职业资格认证的相关培养”得分为5.85 分,但是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往往需要通过辅导和培训才能获得,在就业中会因为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而被排斥在外。目前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少有专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设计。

五、高校第二课堂就业力提升育人体系建设的策略

作为一所省属高校,云南财经大学在第二课堂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全省乃至全国第二课堂的一个缩影。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适当补充和合理延伸,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应该是简单的学生自由或自学的课外实践活动,而应该是由具体化、明确化的组织体系、目标体系、评价监督体系构成的一种全面教育教学方式。[8]

(一)规划设计二课内容,保障第二课堂教育管理有效开展

一是学校在学期之初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标准化管理,参照第一课堂教学目标来进行规划。要对第二课堂的教学计划、活动内容和过程、教学手段和方法、管理和评价体系等进行标准化管理。不能随心所欲,仅从活动设计的角度出发来考虑二课。二是要积极整合学校资源,把包括校内众创空间、铺面等纳入就业力的训练场地。三是要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争取政府支持,通过建立并维护好实习实训基地,形成长效的第二课堂教育模式。

(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专业教师的参与度

第二课堂要想出效果,仅靠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力量是不够的。全体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应尽可能参与到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和指导中来,而这就需要高校制定相应鼓励政策,在课酬设置、奖励措施等方面落实到位,将指导第二课堂教学记入工作量,完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从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改变第二课堂自发、无序的状态。

(三)设计专门教学环节,全面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力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影响其个人和家庭,更关系到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高校一是要高度重视,专门针对其设置就业力提升的课程和活动,要求全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二是要对其的个性化需求进行量身定做,帮助学生补短板、提优势;三是要积极联系企业,实行“一对一”帮扶,扎实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工作。

(四)结合劳动教育主题,丰富第二课堂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 ,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大学劳动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与管理能力、抗压能力及沟通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二课堂中应积极主动设计劳动教育的部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以文化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9]第二课堂作为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平衡器,有效利用第二课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兴趣,将专业与探究、知识与科普、爱好与创新、理论与技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等进行有机融合,合理科学地将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而发挥第二课堂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中的独特作用,是高校工作的重点,也是每一位学生工作者的责任。

猜你喜欢

财经大学第二课堂问卷
01—02合刊
第二课堂
王梦媛作品
Analysis on themes of Enemies
沈豪杰、孙占平作品
寻找最美校园 吉林财经大学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