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12-30梁伟
梁 伟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茅村中学 江苏徐州 221135)
问题驱动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数学作为一门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同时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类型思维、创新意识等都有较高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提升高中数学学习成绩、能力为目标,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一、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相关研究概述
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领域内的各种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教学方法,深入学习并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符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活跃思维。问题是将学生、教师和知识紧密连接的桥梁,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更高效的汲取知识,并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种道理在数学教学中同样适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但是并非直接将现有的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与提升。同时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以问题为杠杆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模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教师对课堂的主导,更多地尊重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数学未知的领域。问题驱动教学法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的、充实的教学,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沟通,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二、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优化问题教学切入点,提升课程教育生动性
问题驱动过程中,教师为了进一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究,要优化问题教学的切入点,第一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进而以问题作为教学指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感知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从而深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教师在问题切入时,往往要以一个具体的小问题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的世界,并在迷雾重重间,拨云见日,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魅力。同时,教师在问题驱动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运用多样性的解决策略,促使学生能够在未来面对问题时,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数学思维,从多个维度思考并快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学习“集合”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以及理解集合的“属于”关系,教师要运用问题驱动法促使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能够选择合适的集合语言和图形语言描述不同的问题,能够正确表示简单的集合。再者是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具体问题为切入点,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9月15日9点,高一年段在体育操场集合进行军训动员,问这里的通知对象是全体高一学生还是个别的学生。这是一个和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对这里“集合”的思考中,引出集合的有关概念,从而展开对相关知识的探究。
(二)明确问题设置的动机,提升问题探究实际性
在问题驱动中,教师首先要明确问题设置的动机,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问题学习的潜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现状以及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认识到学生学习的短板,从而运用科学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训练。问题驱动包括多种形式,其中以提问式问题、兴趣式问题、互动式问题以及生活式问题为主。教师在问题形式的运用中,要结合所学知识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利用多样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从而深化学生的数学理解,真正借助问题驱动的有益价值,圆满、优质完成教学任务。问题驱动法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再创造教学中,通过交流总结,提升学习效率。
在学习《函数的概念》时,教师更要明确问题设置和数学教学的关系以及问题设定的目标动机,从而解决学生在函数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加深学生对函数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教师要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丰富的教学案例,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教师要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用集合和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了解函数的构成要素,掌握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同时教师在明确问题驱动教学法运用的动机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相关知识,并学会灵活运用函数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三)以问题营造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对问题探究
教师要合理利用数学问题,通过恰当的介入,在和数学教学的充分融合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进而为学生营造轻松民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和探究活动的主动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在问题构建的高中数学教学情境中,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具体的教学问题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构建问题任务,更好的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与此同时,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也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在不断的学习和能力提升过程中,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灵活和全面的把握。
在学习《对数函数》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结合对数函数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创设具体、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由函数的观点分析例题,并引出反函数的概念,深化学生对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生物死亡后他的机体内原有的碳14会按确定的规律衰减,大约每经过5730年衰减为原来的一般,人们把这个时间成为“半衰期”,那么根据这些规律,生物体碳14含量p与生物的死亡年数T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函数,引发学生思考。
(四)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
教师在利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展开数学教学与探究中,既要注重探究的过程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的有效性,又要做好数学学习的及时总结与汇报,引导学生在问题学习的同时,也要树立良好的反思意识。教师也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利用问题梳理数学结构,引导学生理清数学知识点,进而通过交流与评价的形式,做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反馈。教师要基于问题驱动教学法,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通过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形式,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促使学生形成自我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评价的过程其实是举一反三和共同进步的过程,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的合作探究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运用良好学习经验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在学习“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时,教师要让学生在课程中,更好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领会函数零点和相对应方程解的关系,同时在这种联系与转化中,促使体验数学中的转化思想的意义与价值。教师也要结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深化教学内容的理解。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划分学习小组的形式,丰富学生评价的形式,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强化自我认知,认识到自身学习的不足,并激励他们在后续学习中,扬长避短,解决学习难题。
三、结束语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有言: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合理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于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适当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教学问题切入点,提升课程教育生动性,明确问题设置的动机,提升问题探究实际性,以问题营造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对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