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怎样进行提问

2021-12-30杨寅霞

科学咨询 2021年20期
关键词:周长探究思维

杨寅霞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第一小学 甘肃甘南 747000)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中就指出,教师要通过明确的“引导”。这里的“引导”是通过恰当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人说,问题是课堂的“灵魂”,它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内驱力。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问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是开启学生思考的钥匙,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内驱力。好的问题是课堂上学生思考的主线,是指引学生探究的明灯,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焰。否则,随意地、无目的的、无意义的、简单的问题,只会引起课堂的散乱和低效。因此,在一节课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应当用心设计,细心品味,而不能有丝毫的随意、散乱和信马由缰。

一、情境教学要有目的提问

新课程更强调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每个数学知识的学习,往往要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去体会、体验、领悟。面对一些复杂的情境主题图,干扰学生认知的因素较多,如果由于我们不明确、不具体、非指令性语言地提问,使学生的回答不用思考、不着边际、看到什么说什么,教学迟迟进入不了主题,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如在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教学中:课件出示情景图上面有三个小学生在用彩笔画画。课件一出示,如果教师问:“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会五花八门。“我看见有三个小学生在画画。”“我看有一个穿绿色毛衣的小女孩画了一朵花。”“戴帽子的小男孩在画小熊。”……老师想引出和本节课有关的“彩笔”问题,可能就很难了。随着时间推移,学生始终不能答到“点子上”。直到老师指着旁边的彩笔问:“这是什么?”,学生才若有所思地说有三盒彩笔,每盒有12支。在这里,教师由于提问目标都不明确,没有具体的指令性语言,学生的回答不着边际,很随意地看到什么说什么,没有一定的指向和目标。当学生的回答跟教学内容毫无联系,点不到主题时,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引导提示,即拖延了教学时间,又无法进入教学主题,更别说引发学生有目的的思考,这样无效的提问使课堂教学无法顺利进行,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引导提问要有思考的价值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思维训练的主阵地。小学生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烈的,并有很强的探究意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和好奇心,通过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中。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合理、灵活地运用教学内容,要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有了问题,学生才有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提出值得学生深入思考的、有价值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积极地去探索、思考、感悟、发现,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只有这样的学习过程才会给学生带来积极而又印象深刻的学习体验和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发现、自主思考、互相交流 、自主总结。学生在获得知识增长的同时,思维和能力也得到提升。在解决问题的思考中,学生会体验到那种智力上的挑战、内心的震撼、无言的感动和精神上的愉悦,这种思维活动的体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于品味、乐于享受,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也将会变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如:在学习“年、月、日”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掌握了相关的一些知识,面对学生对年、月、日已掌握的知识再问:一年有几个月?一天有几时?等问题,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很快会脱口而出,根本无须思考,也没有思考的价值。学生在机械状态下进行的回答,明显地暴露出对学生思维的挑战性不够的问题,学生会觉得问题简单,答案一目了然,学习提不起兴趣。如果我们换一下问题:一年为什么有12个月?一天为什么有24小时?一年为什么有时366天,有时365天等这样的问题,一反学生思维的定式,将问题抛给学生,学生会觉得意想不到,非常吃惊,这就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焰,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学生会认真思考、积极探究获得知识。而这部分内容,在教师的引导,师生一起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不仅感受到获得知识的乐趣,而且享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储备,知道学生已知什么,未知什么,然后开动脑筋,精心设计好的课堂问题,使提出的问题能引领学生进行一步步、循序渐进的探究,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感悟,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审题提问要抓住题干。作为数学课程目标之一的问题解决,是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方式。要掌握问题解决的关键就是会审题,也就是要通过阅读弄清题意。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提炼出题目的数学信息,抓住核心信息来理解题意。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如何教对数学课”的专题讲座中就告诉我们,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审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依次提出四个问题:“这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情是谁做的?他怎么做了?结果怎么样呢?”要抓住问题的题干中的要素,一个字都不能多,一个字也不能少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边读边想中理解题意。如:从甲地到乙地,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5小时行完全程。通过提问,让学生弄清出:是从甲地到乙地,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5小时行完了全程。审题中我们还要注意,针对大问题、核心问题,要改成具体问题或针对性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如:大象8分钟跑544米,牛6分钟跑432米,熊7分钟跑了455米,谁最快?谁最慢?要计算吗?这样大的问题,没有针对性,学生无从做起,可以转问:3种动物从快到慢怎么排列?从慢到快又怎么排列呢?这样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有了方向,帮助学生有序地进行排列。

三、复习课要找准核心问题

常见的复习课中我们总是围绕大量的知识点、学生的学习难点、出错点全面出击,突出以知识点的训练为主要目标,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进行理和练的循环,教师上的累,学生学的烦,一节课下来,师生都收获不多,学生的思维上没有多少增量。这样的复习课师生都得不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对能力的再提高。为了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分层设计问题,更多地要创设一些核心问题和拓展问题,在整理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要以探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对一些问题做深入的探究,边探究边整理,使课堂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浙江名师张翼文老师执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复习”课中,设计引领学生经历探索“如果一个长方形剪去一部分,剩余部分的周长一定比原长方形的周长小吗?”“如果长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周长也一定相等吗?”“能在格子图中画出周长为20厘米的长方形吗?并计算出它的面积。”等问题,都是围绕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知识来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整理,学生在探与练的过程中对周长与面积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在这一过程在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不断让思考走向深渊,让思维得到了训练。

四、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在数学课堂,教师面对学生的学情,要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要能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热情。在动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或估计学生学习的实际,要不断了解学生的探索要求,用问题引领,让学生学习的心理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思维困惑,产生新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在一次次思维的碰撞中,获得新知识,体验到探究、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学习体验。

五、课堂提问不能过于频繁。

课堂提问为了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教师的问题要少而精,不能过于频繁和简单。有的教师一节课不断地提问,一个问题还没有等学生弄清楚,后面有接着问。一节课才40分钟,老师的问题就好几十个。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只能粗略思考一下信口开河了。这样的结果只能说毫无意义。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提问必须贯穿在整个动态课堂,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一步步诱发学生思维的热情,使学生受到从简单到复杂、从有疑到无疑的思维牵引。好的课堂提问既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又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重视提升课堂提问的技巧,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点燃学生思维的问题,保证问题的针对性、思考性、有效性,寻找恰当的提问方法 ,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为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奠定好基础。

猜你喜欢

周长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圆的周长
周长与面积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巧求周长
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吗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