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自主探究课堂的构建
2021-12-30刘剑
刘 剑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韩店小学 甘肃平凉 744600)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小学科学这门学科的地位也应当被重视起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重视以实验作为基础,强调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从而增强学生的科学认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的科学课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上应用探究性学习的价值
(一)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需要打好科学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接受能力都在逐渐地萌发。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如果只是将理论知识直接地灌输给学生,很多学生无法感受到科学课堂的学习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效果。因此,在科学的课堂上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的价值,有利于学生能够切实理解科学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会到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切实发散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提升和增强。
(二)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
在科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应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通过教师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地探究,切实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将科学知识告诉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理解科学这门学科的内涵,教学形式过于枯燥化和单一化。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求知欲,从而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二、小学科学自主探究课堂的建设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要想让学生的认知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应打破学生原有的观念,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状态下进行深入的思考。根据教育学家的研究,通过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从生活的角度开展科学课堂教学时,更让学生感受到科学这门学科的实用性,让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产生足够的探究兴趣,保证学生的固有课堂学习印象被打破。科学教学内容虽然含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更应认识到这一点,从生活中寻找和科学教学内容有关联的内容,为学生建立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打造一个问题情境,利用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让学生感受到问题之间的联系性,充分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保证学生以一个最好的状态来接受学习。教师在教学时,如果将学习内容布置得过于难或者包含要素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进行学习时,会感到发憷,不愿进行学习。教师应考虑到这一点,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疑问,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
例如在学习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我看到了什么”这一课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让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为了加深学生的课堂学习认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真正的观察是有目的的,让学生通过自己制订观察的步骤和方法,保证观察的顺利进行。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探究,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提问: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在同学们的上学路上也能看到植物,你们最熟悉的植物是哪一个呢?通过这一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常见的植物,唤起学生身上的回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确定活动的主题,让学生以大树作为观察的植物开展探究过程,在确定了活动的主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对于大树的探究,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让学生了解到大树是一个生命体。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根据对于小学科学这门学科的性质进行分析,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是一门依靠学生进行活动和需要学生进行实践的学科。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注意在教学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发展,从学科的教学内容出发,联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自己学习到的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科学应用能力,让学生学会看待问题,能够利用科学的思维解决问题。面对科学教学内容,教师应注意及时分析科学教材,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生活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化的角度来看待科学这门学科,让学生主动进入科学的课堂教学中来,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意识。通过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辅助学生提升对于科学这门学科的基本认知和理解。
例如在学习“大树和小草”这一课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理解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学会区分小草和大树的不同之处。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分享一些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的小草,比如:三叶草、狗尾草,通过让学生认识这些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的小草,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狗尾巴草。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增强学生对于科学这门学科的基本认知。
(三)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方法,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科学的课堂上,教师应重视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学生在学习科学这门学科时,需要自己进行动手,让学生自己完成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提升学生的自主科学研究能力,让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由浅层次地理解到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科学这门学科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校园的树木”这一课时,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理解树的科学概念,让学生知道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先让学生做好教学准备,在校园中选择一些大树让各个小组进行观察,让各个小组选择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让学生做好了准备工作后,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每个人都有着一个明确的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布置一些游戏化的内容,增加科学探究活动的趣味性,对于传统的科学课堂学习方式做出变化,充分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好奇心,有效完成当前的科学学习目标。
(四)以合作学习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合作精神
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根据科学这门学科的特性,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完成课堂学习,提升学生对于科学这门学科的认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充分凸显出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通过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完成学习,提升学生对于科学这门学科的基本认识。
例如在学习“溶解的快与慢”这一课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让班集体里面的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学习时,教师可以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教师可以带来一些白糖,将白糖放在水中,让学生仔细观察白糖的变化。经过学生们的观察后,学生们会发现白糖会慢慢溶解,教师在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溶解的课堂学习中来,让学生思考关于溶解的知识内容,比如搅拌是否可以加快溶解的速度?通过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比如在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两个杯子都装上同样多的水,在两个杯子里面都放上同样质量的白糖,一个杯子不动,一个杯子进行搅动,看一看哪个杯子溶解得更快。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发现经过搅拌后的杯子里面的物质溶解得更快。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也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帮助者,引导学生落实科学概念的学习,让学生对于科学知识有着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切实巩固学生身上科学概念的形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上,学生是科学知识的主要获得者。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主动权,切实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对于科学这门学科有着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