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探索
2021-12-30吴小娟
吴小娟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第一幼儿园 甘肃甘南 747000)
阅读教学不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低年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孩子年龄尚小,心智也不太成熟,所以认识世间万物和积累生活经验的途径大多来自阅读,那么老师就要采取适宜的教学手段,保证孩子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我、找寻自我。因此,下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现状,二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原则,三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策略。
一、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现状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阅读教学不单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甚至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因为如今的小学阅读经常会以考试题型出现,老师会不由自主地根据考试思路,引导孩子理解文章,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一套系统化的阅读解题模板,丧失了最初阅读的初心。从孩子的角度看,被动地阅读根本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所在,因为老师会强制性地管理孩子,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以及厌烦心理,所以幼儿园以及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效果非常不尽如人意。[1]
二、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原则
(一)恰如其分地点拨
从阅读对象来看,孩子才是主体者,老师只是引导者和指导者,所以老师要做的就是恰如其分地点拨。对于幼儿园以及小学低年级孩子来说,他们阅读的文章以及书籍既不能太过于简单也不能太过于深刻,总而言之要带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探究性,这才是阅读的作用,但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感受文章以及书籍的美,以此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就是说孩子需要审美能力,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孩子拥有审美意识需要老师的点拨,通过老师的点拨,孩子才会知道什么样的文章以及书籍需要精读,什么样的文章以及书籍需要略读,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才会显现出来,有助于真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二)切忌急功近利
阅读对于孩子来说不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主力军,阅读教学的效果需要很久之后才会显现,所以在如今的幼儿园以及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切忌急功近利,不能给予孩子太大的压力,阅读融入孩子的生活中才是成功的,由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的转变才是成功的,所以老师给孩子推荐的文章或者书籍要具备可读性,不能一味地让孩子阅读经典名著,经典名著虽好,但并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阅读,孩子只能从中感受到枯燥乏味,也不能将工具书作为孩子阅读的书籍,比如作文书,这只会形成虚假的阅读场景,孩子根本无法从中学到有用的东西,所以阅读的书籍、阅读的时间都大有讲究。[2]
三、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策略
(一)营造阅读氛围
传统的阅读教学之所以不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就是因为教学方法太过于单一,孩子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孩子的阅读兴趣就会逐渐缩减,所以要有效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就需要老师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以此来保证孩子拥有源源不断的阅读兴趣,其中良好阅读氛围的营造需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以及心理特点,不能盲目地进行阅读教学。[3]
例如:针对幼儿园孩子来说,他们阅读教学的开展形式主要以活动为主,也就是说幼儿园孩子的阅读时间比较自由,老师可以带领孩子去设置图书角,花费较多的精力去创造阅读条件,图书角的书籍补充主要由老师完成,孩子还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图书角的标语粘贴主要由孩子完成,标语也要与阅读相关,比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而针对小学低年级孩子来说,他们的阅读时间就不那么自由,所以老师可以专门开设阅读课,加强纪律管理,允许孩子自习时朗读文章,允许孩子把图书角书籍带回家阅读,尽最大可能为孩子提供阅读机会,潜移默化中良好阅读氛围就会形成,孩子的阅读习惯就会有效培养。
(二)推荐适宜书籍
阅读氛围的营造对于孩子来说只是第一步,因为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培养的是阅读兴趣,而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还需要一个重要指标,那就是适宜的阅读书籍。那么基于此老师就要设法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阅读不适合的书籍可能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不利于后续阅读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所以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推荐不同的书籍,保证阅读的魅力永远存在。[4]
例如:针对幼儿园孩子和小学低年级孩子来说,由于他们的识字量还没有达到随随便便阅读一本书籍的能力,所以老师可以在阅读教学前期,给孩子推荐绘本书籍,主要以图画为主,文字辅助,把孩子带进一个生动有趣的阅读环境,到了阅读教学中期,给孩子推荐故事性书籍,老师运用悬念法给孩子讲故事,到关键部分停下,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孩子会主动去进行阅读,到了阅读教学后期,给孩子推荐人物传记书籍,带有一定的哲理性,会让孩子的理解更加深刻,以此帮助孩子树立健全的人格以及正确的三观,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孩子谈谈自己的读后感,自己通过阅读学到了什么,进而顺利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完成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创新目标。
(三)组织阅读活动
在如今的幼儿园以及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孩子增添更多的阅读乐趣,老师可以定期定时组织阅读活动,这里的阅读活动就不单单局限于课内,因为阅读习惯的培养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终身的事情,课内阅读活动的开展主要以交流的形式为主,课外的阅读活动主要以拓展的形式为主,通过这个过程,孩子会更进一步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有利于完成素质教育对老师和孩子的具体要求。[5]
例如:在课内,老师要定期定时举办班级阅读交流会,每学期举办四到六次,每次的间隔不超过一个月,班级阅读交流会的主题每次都不一样,可以是好书推荐,也可以是方法指导或者成果汇报,大部分时间都留给孩子去沟通交流,老师只需要维持交流会的纪律即可,很少的一部分时间留给老师总结发言,同时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在课外,老师要组织与阅读有关的文艺活动,让孩子从朗读、讲故事、合唱等表演形式中自由选择,自由组队,然后给予孩子充足的准备时间,到文艺表演结束,每个孩子都展现出了自己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从阅读中体会到了成就感和自信心,孩子的阅读习惯油然而生,有助于提高组织阅读活动的成功率,完成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的自主转变。
(四)优化教学评价
除却老师引导和指导孩子拥有自主阅读意识之外,老师还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阅读技巧,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造就了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所以正确的阅读技巧非常重要,首先是初读过程中,孩子需要将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地方标示出来,然后再利用字典等工具查询,或者与老师进行探讨,其次是老师应该培养孩子朗读的习惯,因为孩子注意力很难一直保持集中,难免会漏掉重要信息,一字一句的朗读有效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后是老师应该培养孩子做阅读笔记的习惯,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够便于课后复习。基于此优化教学评价环节能够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老师从这三个方面去评价孩子,会让孩子明确自身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进而不断发扬优点,不断改正缺点,使得幼儿园以及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发展得更为顺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说素质教育在近几年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化,但仍然有很多老师认为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比较重要,把教学重难点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忽略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低年级,都应该严格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以激发孩子阅读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多元化、多样化的阅读教学,进而不断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提升孩子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