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评价在幼儿园主题式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1-12-30郑珊珊
郑珊珊
(浙江省杭州市九欣幼儿园 浙江杭州 310016)
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让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一去不复返,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主题式课程探索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要想使主题式课程教学真正发挥价值,幼儿教师不仅要从主题式教学的具体活动入手进行精心的安排,更应该从教学评价入手,确保主题式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一、主题课程评价的内涵
主题式课程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主题式课程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教育评价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主题式课程评价的对象是多元的,同时主题式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此外主题式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做出贡献,最后主题式课程评价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二、幼儿园主题式课程评价发展方向探究
在传统幼儿教学实践中,教师似乎并没有太在意课程评价、教学评价的作用,而更多的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开展教学,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幼儿。即使是部分幼儿教师在幼儿教学活动的实践中,尝试着对幼儿进行评价,也往往是以以下两种形式来开展的:一是以为每一个幼儿进行打分;二是随机在与家长沟通中对幼儿进行夸奖式评价。而这两种评价在今天的主题式教学活动中都显得不太妥当。一是打分评价不能体现幼儿个性差异,缺乏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与此同时打分评价甚至还容易造成家长误解,产生“教师偏心”或“自己的孩子能力差”的错误认识,甚至这种错误认识还会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即幼儿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被分数所“困扰”。二是幼儿教师在幼儿父母接送幼儿时,对幼儿行为、外貌等情况进行的礼貌性评价,如“小宣今天很棒!”“真是个可爱的孩子”......这种评价往往是出于礼节性的客套话,或是在幼儿表现存在严重问题后的批评,极有可能缺乏客观性、公正性和参考价值。
而主题式幼儿课程往往是以实践参与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行为表现是无法通过量化的分数来直观表述的,这是教师如果对幼儿进行分数评价,就变得更加没有参考性,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要想让课程评价的价值真正发挥出来,就需要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进行全新的探究与探索,探索出与主题式幼儿活动相适应的课程评价体系。
三、幼儿园主题式课程评价的有效实施策略
那么,从哪些角度入手进行课程评价、幼儿评价,才能倒逼幼儿园主题式课程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呢?才能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与成长需求呢?我们认为从以下角度入手实施课程评价更有助于幼儿培养目标的顺利达成。
(一)借助视频回放功能,给予幼儿个性评价
要想全面了解幼儿的成长过程,深入分析幼儿存在的问题与短板、优点与长处,就需要教师将更多的幼儿评价注意力集中在过程性评价中。因此我们建议在主题式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该更多地从过程性评价入手、从个性化评价入手,给予幼儿细致而用心的评价。在以《特别的我》为主题开展幼儿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从幼儿的课堂活跃度、幼儿的数学生活联想能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等多个角度对幼儿在这次主题实践中的表现进行文字性描述。为了确保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得到公平、公正而又有针对性的评价,幼儿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全程录制视频的方式来进行,在本次主题实践活动完成后,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反复的视频观看、细节捕捉的形式来完成幼儿过程性评价的任务,在这个视频回放的过程中,每一个幼儿的活动参与情况、面部表情、行为举止……任何一个课堂上教师所忽视的小细节都会清晰地展现在幼儿教师的面前。
例如在视频播放中,幼儿教师可能会看到某个孩子本身是很投入地参与到主题活动中的,但由于性格内向、过于害羞腼腆,因此她回答的声音经常被其他小朋友所掩盖,甚至其他小朋友还会“窃取她的思想果实”,当对这一现象进行观察并形成过程性评价以后,在日后的主题式活动中教师就应该尽可能地给予她更多的关注与鼓励,让其有信心,勇敢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将话语权充分赋予给她。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在视频观看中还可能会看到过于活跃,但在活动中对其他同伴却并不友善的男孩,这时教师完成过程性评价后,就可以有意识地多观察这个男孩的行为,在不打击其积极性、不伤害他自尊心的同时,对其进行善意提醒,让他懂得尊重的重要性。将视频回顾融入课程评价之中,就仿佛为幼儿教师增添了一双慧眼,可以在全面了解幼儿差异的同时,给予幼儿个性化的指引。
(二)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发挥课程评价价值
我们认为在主题式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想让课程评价的价值更好地发挥出来,幼儿教师还应该将评价的主体实现多元化,即让幼儿行为评价不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专权”,而是让其成为幼儿家长甚至幼儿自身都可以参与进来的活动。让幼儿家长在对幼儿行为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增进对子女的了解,让幼儿对自己行为与收获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实现对自我行为的认知。
例如教师围绕幼儿性格进行相关评价时,就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融入多元主体来参与,一是幼儿教师为评价主体:从活动观察、幼儿行为表现以及与日常与教师的对话入手来概括某一幼儿行为和性格。二是幼儿父母为评价主体:鼓励幼儿父母从家庭教育、幼儿生活习惯、与父母的亲密程度、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入手对幼儿的性格进行客观评价。三是幼儿自身为评价主体,即以师生问答的形式引导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性格进行思考与评价,“雨航今天棒不棒?雨航今天什么最棒?”……在与幼儿建立亲密关系的同时,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引导幼儿形成自我认知。当教师定期组织幼儿教师、幼儿家长以及幼儿自身对幼儿的某一个方面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的结果填充到幼儿过程性评价袋里,当幼儿离开幼儿园升入小学时,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成而成体系的全面评价资源,不仅如此,实际上每一次的多元主体评价,都可以使这三类主体再一次思考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与幼儿进行交往、陪伴其快乐成长,这对于所有评价主体而言,也是一个反思与成长的机会。
(三)尝试主题参与预评价,明确幼儿评价方向
课程评价的目的之一是客观了解幼儿的情况,目标之二是根据幼儿的现实情况,灵活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因此在开展主题式课程之前,教师不妨先对幼儿可能出现的行为、可能获得的收获进行预评价,并在主题式活动完成后再将真实评价与预评价进行前后对比,这样一来,就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主题活动设计有着更成熟的认知,也更有助于把控未来主题式课程设计的效果。
例如当教师引导幼儿围绕《鳄鱼先生坐电梯》开展活动训练之前,教师就可以提前做出幼儿行为的预设想和预评价:一些幼儿在主题活动开始之前就已经对电梯十分熟悉,并熟知这些电梯使用的禁忌,因此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还有部分幼儿可能因为过于熟悉电梯而失去学习兴趣;也有一部分幼儿可能注意力不受教师引导,仅仅将目光、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物上,甚至出现随意玩耍的现象,因此教师需要在预评价中提前考虑针对后者行为采取何种干预措施。教师在主题活动开始之前对幼儿进行预评价,实际上也是对活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预判断,当教师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做出科学合理的预评价、预判断后,再有针对性地拿出相应的引导措施,就可以使主题式活动在实施中更圆满。
四、结束语
我们认为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给予科学有效的课程参与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让幼儿教师、幼儿家长以及幼儿自身对幼儿成长过程形成清晰的认知,并给予及时的引导,而这是确保幼儿全面发展、快乐成长的前提基础。希望本文结合主题式课程活动提出的课程评价策略能够对广大幼师有所帮助,让幼儿评价真正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