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小产品的多维化微项目教学实践

2021-12-30王春艳

科学咨询 2021年20期
关键词:机电类高职课程

王春艳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广东广州 511442)

互联网时代到来,各种器具、终端和场景通过信息共享方式互通互联,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呈现多维化的特点,人们更关注个性化的需求,注重互联网空间快速变化的共享和共需的实现。信息的来源多维化,对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放大了传统面授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现代信息化社会既要求人才德才兼备、注重合作,又要求人才具备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意识。学习的目的不单是知识的继承和重构,更需要通过知识内化和多维交集,创造新的方法去应对千变万化的实际挑战。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通过新科技载体在分发渠道、实时功效和大数据智选等多维因素的加持下,传播效率空前,对现代教育理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的教育方法层出不穷,项目学习法是一种解构复杂体系,构建虚拟化场景的学习方式,学习者需要结合项目实践主动思考,通过合作和创意,运用具体知识和技能完成项目,在过程中自发或通过设计形成团队,能够让学习者虚拟工作化场景,既包含了团队协作、分工设计、共商共享等工作技能训练,又包含了知识共享、协同思考、集体创造的学习思维训练,项目元素的复杂性足以使学习者从多个维度上去思考问题,将知识结构系统化和逻辑化,提升知识运用能力,契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微项目学习法是项目学习法的新发展,结合了项目学习法的“职业性”和微课的“微”特点,信息化新科技能够将教育内容和资源获取方式扩展至密切相关的多维新载体,借助手机、电脑、平板,乃至虚拟现实设备等实现全天候自主学习。多维化和信息化社会发展是高职机电类课程从常态教学向多维化微项目教学发展的契机,符合高职教育模式改革的新要求,是学生改变单调学习,提升职业能力的需要。高职院校机电类课程是教授学生机械新知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专业基础课,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将多维化微项目教学引入机电类课程具有示范探索性和实际意义。

一、多维互联生态下机电类课程微项目教学特点及对策分析

从认知特征来说,机电类课程学习的学生爱动手操作、热衷网络、信息技术工具运用熟练;上课不能控制自己,表现为好动、好交谈、玩电子设备等,在学习中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意愿。半数学生认为上课难点听不懂、作业负担重、担心就业,心理健康状况不佳,部分学生存在缺乏信心,畏难情绪。职业院校学生大部分是基础教育阶段不顺利或受过挫折的弱势群体,普遍缺乏学习信心,本身对高职教育存在或多或少的主观偏见,加上处于青春成长阶段,容易受到各种学习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在沟通上也存在问题,过于敏感或过于暴躁。从机电类课程的学习过程来说,学生希望多教就业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多教一些3D绘图软件的操作,希望机房通过联网促进交流,倾向于组团学习、自由课堂,大部分学生希望给与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表现机会,要求教师对于问题及知识的即刻反馈,希望有更多实践教学,希望拥有学习伙伴、多与人交流,渴望良好的学习氛围。

目前,微项目学习法在我国研究开展并不充分,尚没有就知识和信息交流的多维化达成系统的观点,其主要研究成果集中于微项目学习法的边界确定、共性特征、基础理论、通用教学设计等,针对具体案例的实践研究开展较少,与机电类课程尚未有任何联系。项目学习在职业教育中占比仅为12%,相对其他教育类型占比偏低。项目学习在高职教育中的实践研究主要体现在教学实践与项目如何实现整合,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及学习能力。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人们倾向于在生活和学习中体验人性化、效率化和简便化,这是互联网信息时代“微文化”诞生的基础,互联网空间自然形成了海量的、不同特征划分的微群落,结合商业竞争因素,无论是微博、微信,还是微视频、微店等,都说明人们对网络空间和信息流兴趣的碎片化,这个时代新的概念层出不穷,风口快速改变,微澜就可能引起巨变。在学校结合“多维互联”灵活、迅捷的“微”元素,是对微项目教学实践研究的具体化和模式创新。

应充分认识互联网技术的多维元素对高职教育理念的客观影响,当下信息产生和交互量在持续以数量级的方式提升,所教授知识相关的技术日新月异,应采取适当措施使机电类课程教学的效率提升,同时加快对知识内容的动态调整和更新,现有的技术手段已经容易实现将教学内容划分成实时动态变化局部微项目和整体统一系统,全面反映出微项目学习法的要点。具体来说是通过对学习对象的分析掌握学生学习能力和品性差异,指导定制化施教方案设计;通过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明确课程教学关键内容和教学互动方式;通过对教材的分析设计确定微项目任务及完成目标。

二、多维化微项目教学实践具体内容及预期成效

微项目学习关键在于将项目分解,形成有机联系的双线微项目池,借助云平台实现线上激励型微项目带来的情境化微任务,吸引学习者进行沉浸式学习。另外学习者可以通过基于课程知识创新微产品的线上共享,实现激励型课程创新实践。线下微项目池主要包含多维化的实践元素,丰富微项目场景,覆盖技能和职业培训的各个环节,利用学生小群组活动倾向,实现与微项目的有机结合,给学生以足够的自由选择度,以完成小型创新产品为最终目标。完成课程学习后,从多维角度对教学结果进行评定,进而指导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最终教学大纲的制定。

教学方案设计和实施基于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开展项目工作,通过线上文献分析和线下调研确定研究对象性质特征、教学需求,针对具体课程做好微项目分解和课程资源分配准备,以微课程贯穿微项目的知识点制订课堂教学方案和开展在线学习,进而将课堂内外的有效学习时间合理分配,通过线上和线下项目实践进行强化,以线上、线下教学为案例与传统方法比较分析教学效果,利用大数据和统计学方法纳入课程教师、课堂学生、课程实践参与方三者对教学效果关键指标的评价,最终建立体现为多维互联微项目教学特点的学习模式数据库,建设针对具体知识的课程开放平台,汇总学习和教学成果。

具体来说,机电类课程特点是创新型和实践性,在新形势下,需要逐步增加线上知识的传授比重,以视、听、文、戏等多维特征划分构建围绕知识点的微项目。从创意和兴趣上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而线下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围绕创新小产品设计的体系化知识设计任务递进式微项目,实现与学生课堂管理和互动的有机结合,以定期获得最终创新小产品对齐各环节课程进度,实现教学目标。需要细化设计原则,明确目标,保证可行性,掌握设计对象结构关系和组成特点,做好微项目结构设计和动特性分析,将内容与情景结合,实现能力培训及知识传授,设置合理验收标准考核学生掌握和学习情况,适当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比重。通过开发课程App在线上针对学生、实践管理方、授课老师等范围;发布调查问卷对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和能力培训需求进行采集,借助智能化大数据分析采集和统计结果,掌握学生各自的兴趣倾向和实际能力,调动积极因素培养学生主动解构课程的能力,教学双方共同建立多维因素之间的逻辑,形成供授课老师参考的教学对象特征资源库。建设开放课程平台,在线上全面储备课程知识形成数据库,内容包括微项目池和课程全过程数据,相关内容将成为“多维化微项目”新型课程教案制订依据。

通过互联网将课程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利用互联网的实时性、多元载体、大数据处理等特点与微项目学习实现多维交互的结合,应用于高职机械课程教学中,进一步研究多维化微项目教学效果和可推广性,打造个性化精品课程。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认识,能够利用多维互联条件下信息最大化和传递便捷化、结合项目解构结构方法,通过任务目标递进划分,设定微项目,克服项目学习法中的目标周期长、任务不聚焦、工作量大等不足。将互联网多维载体与微项目结合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高职机电类课程的教学中,适当增加线上微课程,线下增加以微项目为载体的实践学习量,产出创新小设计、创意小产品,最后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应用成效,探索高职机电类课程教学新模式,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机电类高职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浅谈机电类创业人才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校机电类“双师型”教师培养探究
上海市中小型机电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调研及改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