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2021-12-30慕乾伟

关键词:阵地体系工作

慕乾伟

(青岛农业大学 党委宣传部,山东青岛 26610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国家治理不仅在理论形态上反映着治国理政的要求,而其本身也蕴含着意识形态的属性[1]。构建新时代意识形态治理体系,反映着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意图和现实需求。

当前,随着意识形态斗争愈发激烈,网络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战场,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就是捍卫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就是捍卫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就是捍卫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高校构建起系统完备、有机联结、运行高效的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对于能否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站稳守好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代高校构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尤其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高校必须肩负起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使命任务,压紧夯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加快建立健全符合新时代要求和高校实际的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能力,把高校建成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

(一)构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是应对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面临的风险与挑战的需要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越来越显示出其无限延展主流意识形态功能的特质[2],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变得尤为重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一是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和冲击的风险和挑战。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对中国崛起的打压日益加剧,从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网络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和攻击的力度不断加大,通过持续传播错误的社会思潮不断挤占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空间[3],妄图影响、冲击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从根本上颠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是多元化价值取向对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不断加大的风险和挑战。在网络社会环境下,多元化的价值观使意识形态呈现更加复杂多维的形态,加剧了意识形态的冲突,极大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导致一些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淡化、信仰迷茫、道德水准下降、精神迷失,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一些领域被边缘化和空泛化的风险不断加大。三是网络传媒掌控难度不断加大的风险和挑战。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拓展提升了意识形态传播的广度、深度、速度,呈现出更强的传播力、辐射力、影响力,同时,也给网络传媒的管理管控带来更大的挑战。当前,高校利用新兴传媒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能力还需要不断提升,对新兴网络媒体的管理管控还存在人员、制度、技术等方面的不足,不断增强对网络新兴媒体的控制力、导向力,抓牢抓紧抓实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和主导权,是高校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些风险和挑战,要求高校必须从全局的角度、宽广的视野和系统性的治理体系架构上,不断探索和强化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有效措施,站稳守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

(二)构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意识形态掌控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4],高校意识形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是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核心。构建完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提升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掌控能力,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贯彻落实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持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社会思潮、固本培元,促进全体师生坚守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确保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阵地绝对安全,决不给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致力于引导主流舆论、弘扬主流价值,从而为加强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良好氛围。

(三)构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是高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新时代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关键在于凝聚共识,高校应通过构建起完善系统的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依托对网络载体的有效管理和运用,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传播、教育等优势,大力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牢牢把住网络空间话语权,在师生中广泛凝聚起改革发展的共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共识、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等,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体现高校作为。

(四)构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是新时代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需要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也是打牢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根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把思想建党原则作为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把思想从严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凝聚党心民意的重要共鸣点[5]。而意识形态工作的弱化,会导致理想信念缺失,政治生态恶化,党组织纪律涣散、组织涣散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的政治安全。针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严峻形势,高校必须深刻认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弱化带来的问题和危害,从政治从严、思想从严入手,通过着力构建完善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狠抓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牢牢把握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筑牢思想防线,从而推动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高校构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以高校各级党组织为组织保障,把网络作为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将意识形态工作贯穿于高校教育、管理、服务各个环节,有力推动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落地落小,努力做到网络阵地的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意识形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不可否认,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

(一)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建设有待强化

高校各级党组织网络意识形态组织领导责任落实的制度不够完善。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方面,一些高校党组织特别是二级党组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不够明确,各级党委及班子成员对其属性和地位及如何强化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的认识理解不够深刻,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工作思路不够开阔,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新形势探索如何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应对还不足,经常把其作为“软”任务,没有将相关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很好地融入自己所分管的工作。

系统协调、共商研判的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意识形态工作是系统性工程,在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一些组织和相关部门不能很好地认识全局和一域之间的关系,把工作片面化,没有做到上下、内外的多方联动,缺乏互为支持、协调共商的意识,工作责任体系没有形成系统完整协调统一的良好格局,需要从制度、机制建设方面加以完善。

党组织履责问责、考核监督制度体系建设亟待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责任的真正落实落地,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各高校普遍建立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督查办法等,但针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在定期分析研判制度、风险点排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校内专项巡察制度等的制定完善方面,很多高校没有制定或刚刚起步,尚未形成完整的网络意识形态履责问责、考核监督等方面的管理制度闭环。同时,一些新建立的制度因缺乏实践的检验,在执行中也屡屡遇到困难或引发矛盾与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

(二)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运行管理机制亟待健全

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存在不足。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涉及网络课堂管理、网络课程管理、网络培训管理、校园网站管理、新媒体管理、师生自媒体管理、网络文化阵地管理、网络平台管理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有配套的管理制度作为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保障[6]。各高校在相关制度制定的全方位、广覆盖、体系化、适用性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甚至一些阵地领域存在管控盲区,有很大的意识形态防控风险。

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控存在薄弱环节。互联网环境下,意识形态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给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面对新媒体、自媒体迅猛发展的情况,很多高校缺乏对各种新媒体、自媒体有效地监测和管理,阵地管控存在较多风险;有的高校对校内各级网站缺乏有效监管,网站信息审核流程不够规范,信息发布审核把关不严,不能及时阻止错误信息的发布和传播;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网络授课方式的广泛使用,一些高校对网络课堂的意识形态的监管存在薄弱环节甚至盲区;有的高校互联网技术安全管理上存在漏洞,极易受到敌对势力的网络攻击;有的高校未建立对各类网络媒体的日常监管机制和定期风险排查机制,很多校内媒体处于自我管理、失序管理状态,意识形态风险极大;有的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队伍建设不够有力,缺乏责任心强、管理能力强、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的管理工作人员,“不愿管”、“管不好”甚至“无人管”的情况大量存在[7]。

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应急管理机制亟待完善。网络意识形态问题极易产生重大舆情,造成重大不良影响。一些高校在舆情信息的收集、研判等方面还缺乏科学的管理和专业化的手段,舆情应急处置制度、流程、队伍等建设方面还很不完备,网络舆情常态监测和预警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在有效监测、准确研判和及时应对处置网络舆情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上还有较大差距,面对重大舆情危机发生,很多高校表现出反应滞后甚至手足无措。

(三)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网络教育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络学习教育体系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十八大以来,各高校师生理论武装工作得到不断强化,但在有效利用网络开展理论学习教育的载体、手段、成效等方面还普遍有较大差距,党员干部和师生利用网络开展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需进一步加强。随着网络教育手段在现代教育中的广泛应用,高校也认识到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各高校对基于供给侧的“内容”建设、开放互动的教育平台建设、基于服务育人理念的“智慧”服务建设等,普遍未形成系统化、贯通式、全链条、全领域的工作格局,未达到思想性、全域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网络教育队伍建设体系需进一步加强。开展网络教育离不开工作队伍,各高校虽然普遍成立了网评员、信息员等工作队伍,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队伍的素质能力水平离工作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三、推进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建设的现实策略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高校必须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牢牢站稳守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确保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针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强化意识形态组织领导体系建设

1.构建三级贯通的领导责任机制。建立从学校党委到二级职能部门再到基层党组织的三级贯通领导工作体系,重点实化各级领导干部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责任。把加强党委全面领导贯穿办学育人全过程,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明确高校党委和党委书记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坚持和完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党委书记抓总、党委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的各项制度。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纳入干部考察考核和述职述廉工作,定期召开专题党委会研究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定期分析研判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和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党组织及有关部门报告工作情况,定期对基层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应按照高校党委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总体要求和职能分工实际情况,通力合作,分工负责,对高校党委的决策部署及时做好贯彻落实和责任传导,对所辖范围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全面谋划、全方位安排和全过程管理,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所有领域“全覆盖”“零死角”“无空白”。注意着力强化基层学院和教学科研一线责任落实,逐一明晰责任清单,有效传导意识形态守门、站岗、把关的责任压力。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网络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增强领导干部思想辨别力、理论创新力、共识凝聚力、话语支配力,在不断创新中告别本领恐慌。

2.构建协同联动分析研判机制。建立校内联动机制,坚持“横向到边”,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网格化联动机制;确保“纵向到底”,建立党委宣传部牵头协调,各二级党委负主责,党支部具体抓落实的贯通式联动机制。建立校地联动机制,实现同频共振,建立与地方党委、政府及宗教、安全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形成防止意识形态渗透和整治网络环境的合力,共同维护好网络意识形态良好环境。成立专门的校园舆情收集研判机构,建强网络舆情工作队伍,建立起协调联动的舆情处置运行机制,采用专业化的舆情监控分析技术,及时发现苗头性预警性信息,及时处置各种突发舆情,切实做到早预判、早评估、早准备、早应对,严防负面舆情扩散蔓延。

3.建立常态长效督查考核机制。强化制度体系建设,制定完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督查办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告知书制度以及校内巡察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形成环环相扣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督查考核制度体系。强化制度的执行,要突出督查考核的常态性,坚持常态化检查与集中考核相结合、专题督查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着重加强平时经常性的检查督查和情况调度。学校每年要对基层党组织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进行考核,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调度,每年对全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点进行一次系统排查,党委一届任期内要对学校内设机构、直属单位以及学院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意识形态工作(尤其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情况开展专项校内巡察。同时,要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检查、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中,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检查考核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终考核相结合,真正使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由“软约束”变成“硬杠杠”。

(二)完善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控机制

1.强化网络课堂阵地管理,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严把网络课程开设关,健全网络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完善网络课程设置管理制度,建立网络课程标准审核评价制度,严格新开设网络课程审批制度和程序。严把网络课堂教学关,严格按照“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要求,建立健全加强网络课堂授课政治纪律管理的制度,严禁错误思想、噪音、杂音在课堂内散布、传播;坚持校院领导和教学督导等网络听课评课制度,建立教师网络授课情况反馈督查机制,定期开展网络课堂教学政治纪律专项督查,强化教学纪律约束机制,确保网络课堂风清气正。严把教师引进关,将政治审查作为教师引进过程的必备环节,强化对新进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与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不传播宗教承诺,切实把好人才引进政治关。严把师德考核关,开展师德师风年度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对在网络课堂阵地出现意识形态问题的教师和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2.强化舆论阵地管理,做强做大校园主流舆论场。不断完善舆论阵地管理制度,加强对校园广播、校园网、微信、微博、客户端、QQ群等校园舆论阵地的管理,用制度和规矩建好用好管好宣传思想文化阵地。重点加强对网站、新媒体等网络平台的管理,规范新闻信息审核发布的流程,确保网络阵地管理无缺位、无盲区、无缝隙、全覆盖。严防网上意识形态渗透,不断加强青年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旗帜鲜明地开展网上舆论斗争,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校园网络文化,将“最大变量”化为“最大增量”,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宣传的主动权。打造校园“中央厨房”式媒体融合平台、网络文化教育平台、新媒体矩阵平台,建设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优秀校园网络文化,凸显网络作为育人重要阵地的战略作用。

3.强化网络文化阵地管理,筑牢意识形态工作根基。不断提高校园网络宣传文化阵地主流舆论引导力,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载体,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严把网络学术交流会议和活动、学术交流合作的管理关,实行严格的报备和审核制度,坚持“一会一报”制和“归口审批”制,强化过程监管,强化责任追究,确保网络文化阵地不丢失、文化主旋律不跑调”。加强网络报刊、电子宣传栏等文化阵地管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展现先进文化。

4.强化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要节点的管控。努力把平安校园、抵御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切实保障校园的安全和谐稳定。

(三)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体系

1.深入实施理论武装工程。充分挖掘网络学习资源,积极运用网络学习手段,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抓好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理论学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网络培训、师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充分利用网络载体优势,积极搭建网络理论学习平台,创新理论学习形式,丰富理论学习载体,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走心。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推出高质量理论研究成果,通过网络载体达到广泛传播的目的。

2.深入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基于供给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遵循“内容为王”建设规律,紧紧围绕学生实际需求,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整合、优化校内外、课堂内外一切优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传播手段,按照网络传播规律,发挥网络传播优势,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网络课堂、融入日常教育。建设好开放互动的网络教育平台,秉承开放、共享、共建的原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量身定做搭建友好性、易用性、交互性的网络教育平台,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平台向学生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要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将优秀教育资源引入平台,使其变成强大的教育“物流”网,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发挥首创精神,支持和指导学生资助开发网络平台、发掘网络应用功能、创作网络文化产品,着力提升其参与性,更大限度拓展教育效果。强化网络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积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教育,通过举办网络文化节、网络竞赛、网络作品征集等,以学生喜爱的参与活动方式,在网络上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四是加强基于服务育人理念的“智慧”服务建设,不断完善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为学生进行个性化、精准式服务,不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贴近性和黏合度,不断扩大服务育人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3.深入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工程。构建网络育人典型培育机制,大力培育网络名师明编、优秀网评员,鼓励他们开办名站名栏、撰写发表网络名篇名作,完善网络文章纳入科研成果认定和统计、纳入职务职称评聘等制度,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发挥他们的网络舆论导向引领作用。加强对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宣传思想工作干部的网络素养教育,通过有计划的专题培训,提升各级党的领导干部和宣传思想工作干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水平。鼓励网络类社团建设,选派指导教师给予指导,积极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职能。

猜你喜欢

阵地体系工作
“无尾怪”和“独角怪”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守卫好这片文化阵地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