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农业保险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2021-12-30冯文丽郑昊宇
◎冯文丽 郑昊宇
引言
2020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为814.93亿元,为全国1.89亿户次农户提供4.13万亿元的风险保障,保费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业保险市场。随着我国农业保险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行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各家保险公司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承保理赔服务质量和效率,遥感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遥感技术是一种空间信息技术,通过搭载在卫星或无人机上的遥感器,对目标物体反射或辐射出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等光谱特征进行收集与分析,并形成可视化的遥感图像,从而实现对物体的监测。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业保险领域,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空遥感获取的保险标的影像数据,可以使保险标的空间化,能有效解决当前农业保险承保理赔实务操作中存在的成本高、精度差、数据少等问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广范围的数据采集,无人机技术可以实现低空遥感,获取更加详细的地面数据,将上述两者与地面物联网数据采集设备相结合,便可实现“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信息采集方式。保险公司利用遥感技术形成的图像,能获取保险标的面积、种类及长势等各方面数据,从而进行精确分析,为核保验标、查勘定损等环节提供技术支持。
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对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业保险领域进行了多方位研究。孙蕾蕾(2004)较早提出在洪水保险中可以利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张玉民(2011)提出,可以在粮食种植业保险中采用GIS系统对气象灾害损失进行核损;王岚、王戎(2012)认为,应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农业保险准确承保、科学理赔、建立农业保险经营基础数据库和推动农业保险运行机制的完善;郭清、何飞(2014)提出,保险公司以遥感技术为支撑可以实现“按图承保”和“按图理赔”,这种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创新可以有效解决农业保险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经营成本高等问题;刘振功(2016)认为,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业保险领域还存在民用遥感技术落后、地形复杂影响遥感技术应用的精度、损失程度测度难度较大、基础数据库缺失、遥感技术研究和应用投入不足等问题;蒙继华等(2017)、吴波等(2020)和胡运伟等(2020)均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对遥感技术在农业保险领域中的应用流程进行解析;姚雪等(2020)以“3S+ABC”技术为基础,研究设计了智慧农业保险系统,将新技术与农业保险业务深度融合,推动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升级;庹国柱(2020)认为遥感数据不被法院采信是一大遗憾,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合作,推动有实力的科技公司获得在农业保险领域合法的鉴定资质。
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业保险领域的场景
遥感技术在农业保险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有承保环节、保中服务和理赔环节三个场景。
(一)承保环节
在农业保险的承保环节,通常需要由保险公司对承保标的进行风险评估,以此来确认可保数额的多少及风险程度的高低并决定是否承保。农业保险承保环节的工作精确与否,对保险公司的业务质量和保费计算等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的农业保险业务承保模式中,保险公司需要派出员工进行实地勘察,这个过程既耗费人力物力,又可能出现测量误差,导致保费计算不准确。保险公司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业保险承保环节,一方面可以通过卫星遥感获取农作物所在位置的地面信息,形成标的分布图,精确计算出投保面积,实现精准承保;另一方面也能对标的物所在的地理位置、气象条件等进行全方位勘察,绘制出农作物灾害综合风险图,以评估承保所需承受的风险大小,为保险公司提供风险信息的数据支撑,从而实现“按图承保”。
例如,安华农业保险公司吉林省分公司早在2014年开始进行遥感应用试点,2018年以遥感技术为基础,设计出农作物苗情长势、精确承保与理赔、复杂区域定点及灾害跟踪等四大检测板块,其中,农作物苗情监测就是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形成针对农作物苗情的遥感地图,确定各地区作物出苗率的高低,并结合土壤墒情、气象信息及往年承保数据,分析各地区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计算出保险公司的灾害承受能力,协助保险公司进行承保。
(二)保中服务
保险公司利用遥感技术优势,能在承保期内为农户提供一些额外的增值服务。一方面,根据监测标的作物产生的卫星图像,可以通过作物光谱特征来观测当前长势,并及时反馈给农户,指导农户更加科学地进行农事作业;另一方面,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历史气象数据,提供大风、暴雨、霜冻等气象灾害预警,提高农户及保险公司的风险分析能力,以采取合理的风险管控措施。
例如,2018年,新疆疆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将遥感技术应用于棉花种植流程中,形成“农业遥感+保险+水肥药种统筹管理+合作社”的综合风险管控模式。在该模式中,疆天航空公司通过遥感监测棉花生长情况,用模型计算出棉花各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等数据的实际数值与理论数值的差额,形成一套科学的规模化种植管理方案。最终,该项目使合作社实现了亩均产量提升11公斤、节约15%药剂使用量、节约20%用水量的成果,为合作社节约了种植成本,并提升了棉花产量。
(三)理赔环节
遥感技术在农业保险理赔环节的应用可分为三个方面:1.灾情评估:一旦保险标的发生险情,遥感影像可以帮助保险公司从宏观层面评估灾情等级,确定受灾作物的空间分布情况,实现对总体灾情的快速评估;2.协助救灾: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及无人机遥感获得的实时影像,结合现场查勘情况,协助救灾人员采取精准、快速的救灾行动;3.查勘定损:保险公司可以根据灾后的遥感影像,结合保险标的承保信息,确定精确的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和受灾数量,以此计算出应予赔付的保险金,实现“按图理赔”。
例如,2018年8月19日,受台风“温比亚”的影响,山东菏泽单县出现强降雨,导致各镇玉米遭受洪涝灾害,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失。保险公司一方面调动大量无人机对受灾现场进行勘察,另一方面以“Sentinel-2”卫星影像数据作为数据源,对灾害前后的影像数据进行校正、裁剪等处理工作,并将两种调查方式获取的数据结合起来,绘制出洪涝灾害分布图,各镇玉米受灾面积均可依据此图精确计算,为保险理赔工作提供了客观依据。
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业保险领域的作用
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业保险领域,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一)降低保险公司承保理赔成本
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业保险中最直接且显著的作用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传统的农业保险承保及理赔模式中,保险公司只能通过人工方式对保险标的进行核保、验损等操作。一方面会耗费大量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降低保险公司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则是工作人员容易出现判断失误,难以精确测量出准确的保险标的种植面积和受灾面积,导致最终计算出的结果容易出现偏差。而通过卫星遥感及无人机航拍技术获取的图像具有完整性和客观性,农作物长势如何、危险程度的高低及受灾面积的大小等关键数据均可通过遥感图像进行判断,不仅能节省时间成本及人力成本,也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保险公司和投保农民都能受益。
例如,2020年7月,湖北省孝感市遭受洪涝灾害,孝南区中稻受损较严重。应保险公司要求,武汉珈和科技有限公司对受灾区域开展遥感调查,协助保险公司进行理赔工作。在该项目中,珈和科技首先以0.8m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作为基准影像数据,对目标区域进行地块分割,将分割结果作为后续调查的基础数据;然后利用目标区域的3m分辨率卫星影像,与前期成果相结合,完成定标工作;最后利用6~8月卫星遥感影像进行验标,并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对验标结果加以验证,最终得到该区域的中稻受灾分布图与受灾情况表,整体验标精度为98.09%,为保险公司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与时间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降低农户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一直是困扰保险公司的难题,而这一难题在农业保险中更加突出。如在投保和报案时,部分农民可能会将对其不利的信息进行隐瞒,由于保险公司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专业性不强,往往不能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使赔付率远高于预期。遥感技术的引入能够使保险公司准确判断作物长势,快速获取受灾情况,降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有效解决农户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
例如,2020年,太平财险从重复投保、虚假投保等问题入手,与佳格天地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推出“E农保”项目。该项目汇集遥感卫星影像、作物种植种类、种植面积等数据,借助大数据技术对上述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绘制出农业保险业务全景图,让农户能够进行线上投保、自助理赔等操作,同时保险公司也能通过对地块数据、作物数据及保单数据的对比,判断农户是否存在重复投保、虚假投保等行为,合理规避农户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促进农业保险业务的良性发展。
(三)提升农户参保积极性
目前,我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农业保险市场,但农业保险整体水平仍然呈现大而不强的状态,衡量农业保险市场发达程度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远落后于美国,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户保险意识薄弱,往往不愿投保,农业保险展业比较困难。
随着近年来保险行业电子化程度的提升,各地政府及保险公司纷纷建立农业保险线上服务平台,农户有了更多通过互联网了解农业保险的机会。遥感技术的引入不仅能简化投保环节,也让保险公司有机会通过线上平台为农户提供作物长势分析、气象预警、险情监测等增值服务,提升了农户的保险需求和参保积极性。例如,太平洋财险的e农险APP中包含的风险管理板块,整合了气象证明、灾情预警、风险地图、气象服务和智农瑞田等多项功能,为农户提供丰富、精确的风险数据与信息,帮助农户采取合理的防灾减损措施。
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业保险领域的问题
遥感技术作为农业保险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在目前的实践应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业保险相关法律法规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目前,我国针对农业保险的法律法规仅有2012年发布的《农业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当时农业保险与保险科技的融合尚处于探索阶段,并未提及保险科技。关于保险科技的法律法规只有2020年12月发布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也没有涉及农业保险。近年来,随着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保险科技与农业保险的融合逐渐增多,在为保险公司与农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风险与新问题,这些风险与问题是《条例》无法解决的。因此,《条例》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行业发展的需求。
例如,针对遥感技术应用带来的跨行业合作问题,相关法律尚无明确规定。由于保险公司自身并非科技公司,未能掌握遥感技术,需要与专业的科技公司合作,才能在农业保险业务的开展过程中采用遥感技术。然而,在一次关于农业保险理赔案例中,法院以遥感技术公司不具备司法部门认可的鉴定资质为由,对其所提供的鉴定报告不予采信。尽管通过遥感技术进行勘测定损的结果比传统方式更加精准,但由于当前科技公司没有法定的鉴定资质,其对于农业保险产量损失进行评估得出的结果,仍不能被法律部门所认可。可见,相关法律在科技公司是否具有鉴定资质方面存在空白,这不仅为监管部门和执法部门带来诸多不便,也让保险公司与科技公司的合作难以开展。
(二)遥感卫星技术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我国遥感技术起步较晚,尽管近几年国产卫星发展速度迅猛,在卫星数量、空间分辨率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但整体来看,与国外商业遥感卫星技术仍有较大差距。首先,我国遥感卫星空间分辨率不如国外卫星。目前,我国主要商用陆地遥感卫星有高分系列、资源系列、北京系列等,空间分辨率可达米(m)级甚至分米(dm)级,但与美国“WorldView-4”、欧洲“SPOT”系列、“Pleiades”系列等全球顶尖商业遥感卫星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其次,国外遥感卫星的传感器谱段比较丰富。在红边与短波红外谱段之外,还有高光谱、超光谱等新型手段,能够实现对农作物的全面分析,而我国遥感卫星大多只包括可见光和近红外谱段,不能精确反映出植被冠层水分含量等指标。最后,国外遥感数据免费共享机制更为完善。例如,欧空局的“Sentinel-2A”卫星,全球用户均可免费下载10m级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开源性较高,使用更加便捷,相比之下,我国遥感数据共享机制仍需改进。
(三)保险公司与农户间存在信息差
尽管遥感技术的应用能降低农户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发生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信息差。一方面,遥感技术在农业保险领域的应用近年来才逐渐推广,打破了原有的业务运行模式,行业内尚未形成针对该技术的标准化流程,因此保险公司可以先对保险标的进行初步测算,再根据测算结果来决定是否采用遥感技术。另一方面,遥感技术是一项高科技技术,需要拥有相关专业知识才能对遥感图像进行分析,而农户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往往不具备这种能力,保险公司可能向农户瞒报甚至错报遥感监测结果,导致农户多交纳保费或少获得赔偿金。新的信息差会影响农户获取的灾害赔偿金,导致农户不愿投保或续保,同时也会使保险公司的赔付率低于应有水平,降低农业保险行业在农户甚至广大民众心中的形象,从而影响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四)相关农业基础数据缺失
数据库的完整程度对遥感技术来说非常重要,只有拥有大量基础数据,才能形成更完善、更精确的遥感图像,保险公司才能实现“按图承保”与“按图理赔”。然而,我国农业基础数据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比较落后,目前存在农业信息采集基础设施差、数据库建设时间短、数据公开程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国内保险公司在农业保险领域中应用遥感技术。
在美国,政府主要负责农业大数据系统的规则制定、建设维护与数据储存,商业大数据公司则担任农业数据的采集者与使用者,基本地块单元和农作物的空间分布等基础数据均可以在数据库中查询。数据库的建设与使用机制成熟,透明度较高,获取简便,而且会定期更新,便于公众使用数据进行学术研究与商业活动。我国农业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数据开采难度大、数据库建设时间短等问题,导致目前农业数据不够完善。同时,农业数据公开程度较低,甚至在各政府部门间也难以实现共享,保险公司获取相关数据难度大,数据缺失导致对承保地块进行风险评估精确度较低,不利于农业保险业务的开展。
(五)行业数据共享存在障碍
目前,行业内各保险公司都在开发自己的农业保险智能线上平台,例如太平洋财险的e农险、平安财险的AI农宝、大地保险的大地云农等,相互之间竞争激烈。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保险公司往往不愿将自身拥有的数据与同业共享,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形成。虽然独占某些数据可以在短期内让保险公司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但从长期来看,缺乏数据共享机制不利于农业保险行业的发展。例如,同一地区通常会有数家保险公司开展农险业务,如果缺乏合理的数据共享机制,会导致各家公司重复购买同一区域的遥感服务,且难以获取相应的农业地块电子地图与数据库,形成“数据孤岛”问题,导致保险公司效率低下,经营费用率上升。
(六)缺乏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业保险业务,需要相关人员既掌握遥感技术的使用方法,又了解农业保险相关知识,否则在对保险标的验标、定损的过程中易出现错误,导致遥感结果存在偏差。由于国内农业保险行业近几年才开始使用遥感技术,发展时间较短,尚未形成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育体系,既懂农业保险又懂遥感技术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较大。特别是在一些保险公司的基层网点中,需要运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进行验标与定损时,由于工作人员的遥感技术应用水平较低,要从分公司调配专业技术人员,甚至需要向科技公司聘请专家,这使工作流程变得更为复杂,降低了工作效率。
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业保险领域的建议
针对上述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业保险领域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完善农业保险相关法律法规
由于《条例》不能适应农业保险行业目前的发展需求,我国亟需出台《农业保险法》或对《条例》进行大幅度修订。在新的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相关部门应重视农业保险与科技相结合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现实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具体的法规条文,引导与规范农业保险与科技相结合,为保险公司提供法律保障,确保其应用保险科技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让保险公司能创新、敢创新,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例如,在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业保险领域中,科技公司是否能对灾害损失大小进行鉴定,科技公司拥有合法鉴定资质的条件等问题,均应有明确的法规条文规定,确保保险合同发生纠纷时有法可依,从而营造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法制环境与监管环境。
(二)加大遥感技术投入力度
尽管我国遥感技术近年来有较大发展,但由于遥感卫星的研发具有周期长、难度大等特点,要想在技术层面追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仍需加大对遥感技术的投入力度。首先,国家应增加对相关科研部门的研发资金,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才更容易实现技术突破,进而促进我国遥感卫星数量与精度的提升;其次,对于研究与使用遥感技术的民营企业,政府部门应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与税收优惠,鼓励其使用遥感技术解决实务问题,既能提升遥感技术的社会认可度,也能从中发现遥感技术实际应用存在的潜在风险,为科研部门的研发提供方向,为监管部门制定规则提供思路;最后,国家应尽快完善全国农业遥感数据统计工作,构建多方位、全天候的遥感数据监测体系,以满足保险公司及其他农业从业人员对农业遥感数据的需求。
(三)制定标准化流程,降低双方信息差
保险公司与农户间新的信息不对称,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一是行业内目前没有形成针对遥感技术的统一标准,二是农户对于遥感图像的识别能力较差。针对上述两点,保险行业首先应该联合制定从投保到理赔的标准化流程,统一规定遥感技术所采用的指标与模型,让保险公司不能有选择性地使用遥感技术,将其经营行为规范化;同时,保险公司可以在线上平台中嵌入对遥感技术的简要介绍、在线下举办遥感知识普及活动,让农户了解遥感技术的应用,学会如何简单识别遥感图像,从而加强信息的透明化程度,减少保险公司借助信息差获得不当利益的可能性。
(四)加强农业数据库的建设
使用遥感技术的难易程度和遥感结果的精确度等,都与农业数据的完整度有直接关系,而我国当前农业数据库的数据数量少、公开程度低,不能满足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业保险领域的需求。因此,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农业数据库的建设,完善农业数据共享机制,满足保险公司对于农业相关数据的需求。
由于我国具有国土面积大、地理环境复杂等特点,因此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可以借鉴学习美国经验,建立由政府主导、商业大数据公司参与的数据库建设机制。政府部门负责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商业大数据公司负责农业数据的挖掘与上传,尽快完善我国农业相关数据的采集。在农业数据共享方面,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开放农业数据库,将农林牧渔、土地资源以及气象等农业相关数据开放给公众使用,同时加快数据的更新频率,这样可以降低保险公司使用数据的成本,提升其积极采用遥感技术的意愿,促进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
(五)构建行业内信息共享平台
为避免“数据孤岛”问题阻碍农业保险发展,保险业应尽快建立完善的遥感信息共享机制,搭建相应的信息共享平台。平台内部汇集遥感数据库、数据交易平台、对各公司的信用评级等相关信息,在保障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信息的开放化与共享化。例如,针对同一区域重复购买遥感服务的问题,可以规定加入信息共享平台的保险公司购买该地区遥感服务后,需将相关数据上传至平台内部,其余保险公司如果对这部分数据有需求,可以支付相对较低的费用购买数据,这样不仅维护了原先购买数据的保险公司的利益,同时也能实现数据共享,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另外,对于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问题,由于保险公司相互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平台的搭建最好由银保监会等政府监管部门或保险行业协会来牵头,以保证平台的快速建成与后续运营。
(六)建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
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建立既懂农业保险又懂遥感技术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首先,应加强保险公司、遥感科技公司和科研机构的联系,定期组织内部研发人员与科技公司交流学习,邀请科研人员开展学术讲座,提升研发人员的专业素养;其次,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使其充分了解遥感技术的应用场景,学会识别遥感图像、使用无人机对保险标的进行核保验标与查勘定损等简单操作;最后,保险公司可以与各大高校开展合作,在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加入遥感技术等保险科技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保险科技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了解遥感技术应用的实习机会,为农业保险行业培养与储备能灵活应用保险科技的专门人才。